随着“双碳”战略的确立,“新基建”“东数西算”等国家工程的推进,中国数据中心建设正朝着具有高能效、高算力、高技术、高安全的新型数据中心方向迈进,绿色计算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动力,低碳节能正在重新定义未来数据中心的全新架构。
近日,英特尔正式发布第四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与英特尔Max系列产品家族。第四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代号“Sapphire Rapids”):具备众多内置加速器,包括AMX、IAA、DLB、DSA、QAT等,可提高AI、数据分析、网络、存储和科学计算等众多的性能,且是有史以来最“绿色”的数据中心处理器。
作为英特尔迄今为止最具可持续性的数据中心处理器,第四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为客户提供一系列功能,以优化产品功率和性能,旨在通过充分利用CPU资源助力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与前一代相比,第四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通过内置加速器将目标工作负载的平均每瓦性能提升了2.9倍,在优化电源模式下每个CPU节能高达70瓦并对性能只产生极低的影响,同时将总体拥有成本降低52%到66%。
英特尔技术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绿色数据中心是一个从下到上的完整过程。作为处理器提供商,英特尔有义务并且有能力提供性能足够强并功耗优化的CPU产品,并联合最终用户和生态伙伴推动先进节能技术的普及化,促进行业参考设计的标准化,并加速前沿绿色技术的突破性探索、创新与应用。
集合生态之力让数据中心更绿色
在绿色数据中心方面,液冷技术是热点,而英特尔与伙伴和客户一起致力于冷板液冷部件设计质量和验证的要求标准化,增大整个市场产业化进程,同时也把市场准入门槛降低。
阿里云与英特尔在2016年就在液冷方面展开了合作,目前拥有国内规模最大的单相浸没式液冷集群的部署。阿里云智能服务器研发资深架构师刘礼寅表示,不管是冷板还是浸没式液冷,阿里云与英特尔的合作非常紧密。“降低PUE并不是降低服务器的功耗,而是解决性能功耗比的问题。双方聚焦在业务场景下性能和功耗最优的产品方案。”
阿里云在不同的数据中心部署智能算法,基于实时或者是历史数据的情况,寻找一个最优的平衡点,实现IDC和服务器整体功耗的优化。
对于云计算提供商而言,用户的性价比最优是终极目标,在芯片选型方面也是秉持这样的原则。
腾讯云也与英特尔在液冷方面展开了诸多合作,腾讯云星星海实验室研发总监曾钦杵表示,腾讯云早在Ice Lake就与英特尔展开液冷的合作,就目前的生态而言,冷板液冷相对于风冷方案,是有成本增加的,浸没式方案的成本增幅则更大。2022年,腾讯云在数据中心升级了新的能耗管理方案,在CPU能耗管理方面与英特尔深度联动,除了大幅提升能效比外,还可快速缩短业务唤醒时间。曾钦杵强调,通过以上智能调度及快速唤醒技术,无需额外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成本,即可获得节能收益。
在5G专网,亚信科技基于英特尔至强芯片打造了5G基站解决方案,能够给运营商带来15%-30%的能耗降低。
亚信科技网络智能化首席专家王希栋指出,基站需要面临的问题是当业务高峰期到来时,如何避免节能时延带来的影响。亚信科技结合自身的AI能力和英特尔的产品,依托业务预测模型,可以在业务高峰来临之前将芯片从低功耗状态中唤醒。
亚信科技基于英特尔至强处理器,在5G基站单用户小区用户数提升了25%,在5G核心网CPU耗用率显著降低45%。在算网大脑方面,基于芯片的内置加速器,亚信科技提供了5G基站的智能节能方案,可以节约基站的算力15%-30%。基于节约出来的这些通信的计算能力可以转化为普通计算能力,可以实现通信和算力的一体化。
我们知道数据中心PUE是业界衡量能效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这个PUE也需要客观对待。刘礼寅认为,PUE并不是阿里云非常追求的一个点,单位性能下的能效最优才是根本。曾钦杵也表示,单纯看PUE是没有意义的。
结语
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探索,英特尔构建了完备的绿色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矩阵,在数据中心电源效率与密度、先进制冷技术和基础设施智能化三个垂直领域,以及芯片、服务器、机架、数据中心基础架构四个水平方向,积累了丰富的解决方案和实践案例。
继第一版英特尔《高效能数据中心白皮书》《通用服务器系统设计指南》《绿色数据中心创新实践——冷板液冷系统设计参考》白皮书后,英特尔也于近日正式发布了首版OCP浸没式液冷液体规范Rev 1.0,引入方法来评估单相和两相浸没式液冷液体,为浸没式液冷行业提供参考规范。
与此同时,英特尔将为在浸没式液冷场景下使用第三代和第四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的广大客户提供1年保修的购买服务,英特尔也将是第一个为客户提供风冷解决方案以外保修范围的芯片供应商。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科技专家Sungjoo Yoon在TED演讲中提出"偏好原理",认为了解用户喜好信息越多,就能创造更强大的技术。他将市场变化比作"地壳运动",从1969年命令行界面到80年代GUI,再到90年代网络界面,技术发展都遵循这一规律。自然语言处理能建立信任,而AI智能体时代的到来意味着非人类参与者将在人类主导的世界中发挥作用。
德国图宾根大学研究团队发现现代AI视觉模型具备强大的图像排序能力,能够理解年龄、美观程度等连续属性并进行准确排序。研究测试了7种AI模型在9个数据集上的表现,发现CLIP模型表现最佳,且仅需极少样本就能学会排序。这一突破为照片管理、电商展示、社交媒体等领域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案。
微软推出了Copilot Vision AI新功能,该技术能够扫描和分析用户屏幕上的所有内容。这项AI视觉技术可以实时理解用户正在查看的信息,包括文本、图像和应用程序界面,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化的交互体验和个性化建议。此功能的推出标志着AI助手向更深层次的用户体验集成迈进。
KAUST团队开发UnMix-NeRF技术,首次实现3D场景重建与材料识别的同步。该系统利用光谱成像技术,能够识别物体的材料特性,不仅重建逼真3D场景,还可自动分离不同材料区域。技术在多个数据集上表现优异,为机器人、增强现实、工业检测等领域带来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