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巨人表示曾参与算法开发工作,因此能够理解这项加密技术的起效方式
借助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推荐的抗量子加密技术,IBM已经开始提供相应的抗量子加密服务。

从预期角度来看,未来的量子计算机将非常强大,足以在几秒钟之内破解传统加密技术。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安全形势,未来量子计算机普及后的数据窃取活动必将有增无减。另外,健康信息等数据往往需要伴随个人用户保存数十年,因此最初的加密技术恐怕根本抵挡不住具有恐怖算力的量子计算机。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并保障数据的长期安全,NIST于2017年启动了后量子时代加密项目,希望开发出既可与经典计算机配套使用、又能经受住量子计算破解的加密技术。
而此番努力的成果,就是NIST最终选定的两种标准算法和两套签名方案。
IBM日前透露,其曾经“与来自产业界和学术界的合作伙伴一道”,参与开发NIST选定的四种算法中的三种。
蓝色巨人还提到,此前于2021年4月发布的Z16大型机将可以使用NIST批准的CRYSTALS-Kyber和CRYSTALS-Dilithium算法,借此创建抗量子数字签名。
只要额外安装Crypto Express 8S卡,Z16就能支持这两种算法。IBM称其中采用基于晶格的加密技术,足以实现抗量子加密能力。
有消息称,IBM确实曾在NIST批准的算法中参与贡献,而且这些算法也确实使用基于晶格的加密技术。看起来,蓝色巨人宣传的Z16支持后量子加密应该真实可信。
IBM今年4月发布的公告如今已经成为现实,也让我们能够以前所未有的强大方式保护数据。我们也期待着这些加密技术能逐步被下放到比Z16更常见、更便宜的设备上,真正推动抗量子加密的全面普及。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微软近年来频繁出现技术故障和服务中断,从Windows更新删除用户文件到Azure云服务因配置错误而崩溃,质量控制问题愈发突出。2014年公司大幅裁减测试团队后,采用敏捷开发模式替代传统测试方法,但结果并不理想。虽然Windows生态系统庞大复杂,某些问题在所难免,但Azure作为微软核心云服务,反复因配置变更导致客户服务中断,已不仅仅是质量控制问题,更是对公司技术能力的质疑。
Meta研究团队发现仅仅改变AI示例间的分隔符号就能导致模型性能产生高达45%的巨大差异,甚至可以操纵AI排行榜排名。这个看似微不足道的格式选择问题普遍存在于所有主流AI模型中,包括最先进的GPT-4o,揭示了当前AI评测体系的根本性缺陷。研究提出通过明确说明分隔符类型等方法可以部分缓解这一问题。
当团队准备部署大语言模型时,面临开源与闭源的选择。专家讨论显示,美国在开源AI领域相对落后,而中国有更多开源模型。开源系统建立在信任基础上,需要开放数据、模型架构和参数。然而,即使是被称为"开源"的DeepSeek也并非完全开源。企业客户往往倾向于闭源系统,但开源权重模型仍能提供基础设施选择自由。AI主权成为国家安全考量,各国希望控制本地化AI发展命运。
香港中文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CALM训练框架和STORM模型,通过轻量化干预方式让40亿参数小模型在优化建模任务上达到6710亿参数大模型的性能。该方法保护模型原生推理能力,仅修改2.6%内容就实现显著提升,为AI优化建模应用大幅降低了技术门槛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