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巨人表示曾参与算法开发工作,因此能够理解这项加密技术的起效方式
借助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推荐的抗量子加密技术,IBM已经开始提供相应的抗量子加密服务。
从预期角度来看,未来的量子计算机将非常强大,足以在几秒钟之内破解传统加密技术。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安全形势,未来量子计算机普及后的数据窃取活动必将有增无减。另外,健康信息等数据往往需要伴随个人用户保存数十年,因此最初的加密技术恐怕根本抵挡不住具有恐怖算力的量子计算机。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并保障数据的长期安全,NIST于2017年启动了后量子时代加密项目,希望开发出既可与经典计算机配套使用、又能经受住量子计算破解的加密技术。
而此番努力的成果,就是NIST最终选定的两种标准算法和两套签名方案。
IBM日前透露,其曾经“与来自产业界和学术界的合作伙伴一道”,参与开发NIST选定的四种算法中的三种。
蓝色巨人还提到,此前于2021年4月发布的Z16大型机将可以使用NIST批准的CRYSTALS-Kyber和CRYSTALS-Dilithium算法,借此创建抗量子数字签名。
只要额外安装Crypto Express 8S卡,Z16就能支持这两种算法。IBM称其中采用基于晶格的加密技术,足以实现抗量子加密能力。
有消息称,IBM确实曾在NIST批准的算法中参与贡献,而且这些算法也确实使用基于晶格的加密技术。看起来,蓝色巨人宣传的Z16支持后量子加密应该真实可信。
IBM今年4月发布的公告如今已经成为现实,也让我们能够以前所未有的强大方式保护数据。我们也期待着这些加密技术能逐步被下放到比Z16更常见、更便宜的设备上,真正推动抗量子加密的全面普及。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发现大语言模型"幻觉"现象的新根源:注意力机制存在固有缺陷。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证明,即使在理想条件下,注意力机制在处理多步推理任务时也会出现系统性错误。这一发现挑战了仅通过扩大模型规模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观点,为未来AI架构发展指明新方向,提醒用户在复杂推理任务中谨慎使用AI工具。
Meta为Facebook和Instagram推出全新AI翻译工具,可实时将用户生成内容转换为其他语言。该功能在2024年Meta Connect大会上宣布,旨在打破语言壁垒,让视频和短视频内容触达更广泛的国际受众。目前支持英语和西班牙语互译,后续将增加更多语言。创作者还可使用AI唇形同步功能,创造无缝的口型匹配效果,并可通过创作者控制面板随时关闭该功能。
中科院自动化所等机构联合发布MM-RLHF研究,构建了史上最大的多模态AI对齐数据集,包含12万个精细人工标注样本。研究提出批评式奖励模型和动态奖励缩放算法,显著提升多模态AI的安全性和对话能力,为构建真正符合人类价值观的AI系统提供了突破性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