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一,Scale Computing宣布与英特尔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负责提供一套全集成低功耗平台,用于部署并管理各类边缘应用程序。
成立于2007年的Scale Computing公司面向数据中心、云和边缘环境提供一系列超融合基础设施(HCI)产品,其中包括专为低功耗边缘设备提供精简版HCI软件堆栈的HC3软件平台。
该公司与英特尔的最新合作,意在将这些工作负载运行在经过验证的边缘硬件之上,借此满足零售业、工业及物联网等环境对于超低延迟应用日益增长的实际需求。
Scale公司CEO Jeff Ready在采访中表示,“边缘场景跟传统数据中心有很大不同,机房里一些不足为虑的因素很可能在这里产生重大影响——例如物理尺寸、噪音、功耗等。”
例如,在工业环境中,边缘设备需要成为更经济、更高效的大型服务器替代方案,同时保证仍能以一定的速度预处理数据、不必将其发送至云端以供分析。
由于这类应用主要处于资源有限的边缘环境,所以Scale公司决定选择英特尔打造的下一代计算单元(NUC)平台。其紧凑、高度集成的小巧设计专为边缘场景而生。
Ready解释道,“我们发现,英特尔NUC平台特别适应边缘计算环境的现实条件。”
虽然最早主要被用于小型DIY PC和瘦客户端,但英特尔NUC如今已经发展为面向游戏、边缘和物联网应用进行优化的变体形式。NUC平台大多采用15到28瓦的笔记本电脑处理器,而且主要使用SO-DIMM内存模块加SSD。
英特尔NUC企业边缘计算(EEC)则使用第11代酷睿i5-1145G7或酷睿i7-1185G7处理器运行最新一代NUC 11 Pro平台。两种配置均提供最高4.8 GHz的主频,包含4个物理核心和8个逻辑线程,最多可匹配64 GB DDR4内存。
在英特尔负责提供计算能力的同时,Scale的HC3软件平台则为客户带来集中管理和软件框架支持,可用于边缘应用程序的大规模部署和管理。
Ready解释道,“在大多数边缘环境中,客户关注的不是在同一位置部署N台服务器,而是在N个位置分别部署1台小型服务器——N可能是几百甚至几千。这种大规模横向扩展本身就会给管理构成不小的挑战。”
NUC EEC产品计划于今年晚些时候发布,并将由英特尔授权经销商进行转售。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DeepSeek 的 AI 模型在处理效率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可能对数据中心产生深远影响。尽管引发了科技股抛售,但业内专家认为,这项创新将推动 AI 应用普及,促进大规模和分布式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需求增长。更高效的 AI 算法有望降低成本、扩大应用范围,从而加速数据中心行业发展。
Rivian 正全面推进 AI 技术整合,开发下一代电动车平台,以挑战特斯拉的市场地位。公司计划于 2025 年实现免手驾驶,2026 年达到 L3 级自动驾驶。Rivian 还将在车载系统中广泛应用 AI 技术,提供语音交互等功能,并计划推出更实惠的车型,扩大市场份额。
Postman 发布了 AI 代理构建器,这是一款创新的生成式 AI 工具。它允许开发者通过整合大语言模型、API 和工作流程来设计、构建、测试和部署智能代理。这一工具旨在简化 API 交互、优化工作流程,并支持创建能执行复杂任务的智能代理,标志着 API 优先的 AI 开发迈出了重要一步。
微软第二财季利润同比增长10%,人工智能年化收入达130亿美元。然而,云计算业务未达预期,下季度指引不及预期,导致盘后股价下跌。公司资本支出创新高,以满足AI和云需求。尽管Azure增长放缓,但微软对下半年增速加快持乐观态度。同时,中国AI初创公司DeepSeek的崛起引发业界对AI基础设施投资的重新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