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计算机协会(ACM)消息,美国东部时间11月19日,高性能计算领域备受瞩目的戈登贝尔奖出炉。
由中美科学家组成的“深度势能”团队,因“结合分子建模、机器学习和高性能计算相关方法,将具有从头算精度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极限提升至1亿个原子规模”斩获戈登·贝尔奖(Gordon Bell Prize)。
“戈登·贝尔奖”是国际高性能计算应用领域最高奖项,设立于1987年,由美国计算机协会颁发,被誉为“计算应用领域的诺贝尔奖”
据深度势能团队介绍,分子动力学(MD)是一种以计算机模拟的方式,分析分子和原子在固定的时间内如何移动和相互作用的学科。他们采用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分子动力学模拟通过机器学习和大规模并行计算”这一全新的研究方法,将原来可能需要60年才能完成的AIMD模拟一个具有1亿个原子的体系缩短到了1天。
ACM评价道,基于深度学习的分子动力学模拟通过机器学习和大规模并行的方法,将精确的物理建模带入了更大尺度的材料模拟中,将来有望为力学、化学、材料、生物乃至工程领域解决实际问题(如大分子药物开发)发挥更大作用。
据悉,深度势能团队的此项应用,此前在由中科院主办的先导杯并行计算应用大奖赛中崭露头角,获得了“开放应用”赛题的特等奖。
先导杯并行计算应用大奖赛由中科院主办,中科曙光予以战略支持,旨在突破计算机软件环境与科学应用方面的瓶颈,充分发挥大赛对于科学发现以及科技创新的驱动力,发现并培养未来先进计算领域的高水平交叉人才。首届“先导杯”大赛中,路登辉作为队长,带领深度势能团队,成功地将基于深度学习的开源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DeePMD-kit移植到新一代国产并行计算平台,并对其新硬件进行程序设计和优化。这一成果解决了长期困扰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精度和效率不可兼得的难题,丰富了国产并行计算平台的模拟软件,推动了国内相关计算领域的发展。
据了解,第二届先导杯并行计算应用大奖赛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大赛将秉持办赛理念,凝聚起产业界、学术界、大规模并行计算用户等各方力量,让更多计算与应用交叉学科人才崭露头角,为中国先进计算技术进步、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阿布扎比科技创新研究院团队首次发现大语言模型生成的JavaScript代码具有独特"指纹"特征,开发出能够准确识别代码AI来源的系统。研究创建了包含25万代码样本的大规模数据集,涵盖20个不同AI模型,识别准确率在5类任务中达到95.8%,即使代码经过混淆处理仍保持85%以上准确率,为网络安全、教育评估和软件取证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国际能源署发布的2025年世界能源展望报告显示,全球AI竞赛推动创纪录的石油、天然气、煤炭和核能消耗,加剧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气候危机。数据中心用电量预计到2035年将增长三倍,全球数据中心投资预计2025年达5800亿美元,超过全球石油供应投资的5400亿美元。报告呼吁采取新方法实现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
斯坦福大学研究团队首次系统比较了人类与AI在文本理解任务中的表现。通过HUME评估框架测试16个任务发现:人类平均77.6%,最佳AI为80.1%,排名第4。人类在非英语文化理解任务中显著优于AI,而AI在信息处理任务中更出色。研究揭示了当前AI评估体系的缺陷,指出AI的高分往往出现在任务标准模糊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