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原型设计预计将于2021年左右交付。
富士通公司已经开始对其后K时代下的百亿亿次超级计算机原型CPU进行现场试验。
这套后K百亿亿系统项目由富士通与日本研究机构RIKEN共同启动。该项目此前曾经成功开发出K超级计算机——拥有70万5千个Sparc64 V111fx核心,运算能力为10.5千万亿次。K项目始于2006年,该系统于2012年正式交付。
富士通与RIKEN双方期待于2021年左右交付目前这套正在开发的系统方案。
这款后K CPU将以Arm8A-SVE(可扩展矢量扩展)512位CPU架构作为基础。富士通与ARM公司开展合作,向其中添加了半精度运算指令、增强了堆栈内存带宽,同时提升了双精度运算性能。
这款CPU的初始运算已经通过验证。富士通方面发布了一系列后K系统的详细信息,表示其计算节点将拥有48个计算核心加上2个辅助计核心。而IO核心将拥有48个IO核心外加2个辅助核心。
10,000.互连方案将采用Tofu 6D Mesh/Torus。这套系统结构将在每个机架内部署384个节点,每节点1个CPU。我们还不清楚其总体节点数量,但预计这一数字应该会超过1万。
存储将通过FEFS(基于Lustre)全局文件系统实现访问。
其功率预算设定在30到40兆瓦之间。
RIKEN、富士通与ARM正在积极开发Arm8生态系统。能够在K系统上运行的软件,应该可以在重新编译后在新系统中顺利起效。在本届将于6月24日至28日在法兰克福召开的ISC 2018大会上,观众们将能够一睹后K处理器的真容。
截至目前,全球范围内的百亿亿次系统项目共有五个:美国有三个; 中国有天河三号; 再加上日本的后K系统。欧盟方面曾表示其希望构建一套百亿亿次系统,但迄今还没有与包括Atos在内的任何供应商签订协议。
美国的三套系统可能分别为克雷与英特尔合作以x86 CPU为基础提供的方案; IBM以POWER架构为基础提供的方案; 外加HPE以AMD或者ARM为基础的系统方案。三者的具体交付时间预计在2021年到2023年之间。天河三号则将于2020年正式上线。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Xbox 部门推出了名为 Muse 的生成式 AI 模型,旨在为游戏创造视觉效果和玩法。这一举措反映了微软全面拥抱 AI 技术的战略,尽管游戏开发者对 AI 持谨慎态度。Muse 不仅可能提高游戏开发效率,还有望实现老游戏的现代化改造,但其实际效果和对行业的影响仍有待观察。
Sonar收购AutoCodeRover,旨在通过自主AI代理增强其代码质量工具。这项收购将使Sonar客户能够自动化调试和问题修复等任务,让开发者将更多时间用于改进应用程序而非修复bug。AutoCodeRover的AI代理能够自主修复有问题的代码,将与Sonar的工具集成,提高开发效率并降低成本。
人工智能正在推动数据中心的变革。为满足 AI workload 的需求,数据中心面临前所未有的电力消耗增长、散热压力和设备重量挑战。应对这些挑战需要创新的解决方案,包括 AI 专用硬件、可再生能源、液冷技术等。同时,数据中心还需平衡监管压力和社区关切。未来数据中心的发展将决定 AI 技术能否实现其变革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