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顶网服务器频道 09月25日 新闻消息:自2010年以来,Wikibon与SiliconANGLE Media视频单元CUBE一直着重报道VMworld大会相关内容。而在经历了多天的分析师峰会、50场简报以及近130次采访之后,我们不禁思考——“过去两年来,VMworld大会到底发生了哪些改变?”
早在2015年,VMware公司的许可收入开始趋于平稳,云发展战略重心模糊,而人们猜测其首席执行官Pat Gelsinger(上图)可能即将被扫地出门。然而,如今VMware公司年营收接近80亿美元,许可营收增长近14%,年自由现金流接近30亿美元,运营利润高达33%,同时建立起一套资本效率可观的商业模式。
那么究竟发生了哪些改变?我们认为,VMware公司的复苏主要可以归功于以下三大主要因素:
云战略愈发明确。在经历了令人不解的vCloud Air战略之后,VMware公司于去年决定同Amazon Web Services建立合作关系,而这亦为客户们指出了一条明路:VMware将与目前公有云市场领导者携手同行,从而立足真正的云模式交付自身丰富的数据中心服务。
CIO思维回归现实。企业已经逐渐意识到,他们无法通过重组业务的方式将其塑造成适应公有云的形态——相反,更明智的策略是将云计算模式引入其数据,而无论数据实际存在于何处。Wikibon将VMware公司视为真正的私有云霸主——所谓私有云属于一种解决方案类型,目前相当一部分客户都积极支持这种以模拟公有云方式运作的内部部署方案。
产品周期。以上两项因素使得客户更有信心同VMware签订长期且利润丰厚的企业产品许可协议。虚拟巨头的核心计算业务继续保持强劲实力(同比增幅约为10%),最终用户计算业务非常稳定(增幅20%),而以软件定义网络与存储为代表的新兴产品则迎来爆炸式发展(增幅分别为40%与15%)。将这些因素与最近公布的股票回购计划与40亿美元低额债务相结合,相信大家可以理解为什么虚拟巨头的股价能够在过去一年半当中翻了一倍有余。
VMware公司堪称炙手可热,而数据中心业务亦在蓬勃发展。 – Dave Vellante, Wikibon
而作为重要的背景信息,我们还需要强调以下几项要点:
混合云。作为本届展会上的绝对明星,混合云成为Amazon Web Services与VMware双方的关注重点。具体产品名为“VMware Cloud on AWS”,其基于VMware的Cloud Foundation软件定义数据中心产品,其中囊括有vSphere、VSAN、NSX以及vCenter管理平台等。在初步于AWS美国西部服务区上线之后,该服务还将于2018年全面登陆AWS在世界范围内的各个服务区,同时由VMware选定的几家关键合作伙伴进行转售。正如Wikibon在2016年10月Vmware/AWS刚刚确立合作关系时所报道的那样,这套解决方案将吸引到各企业客户的高度关注——因为其承诺在内部服务器与AWS云之间迁移各类虚拟化工作负载。在我们看来,它的出现令微软、Linux与VMware之间真正形成了三足鼎立的竞争关系。
开放,但保留意见。从Michael Dell开始,整个戴尔-EMC公司都信奉着“开放,但保留意见”的座右铭。这到底是什么意思?这意味着戴尔将全力确保其投资组合能够为客户带来价值提升,但仍然保持与合作伙伴间的良好关系。这绝不只是一句空话——HPE、IBM以及Nutanix等一大批其它技术供应商也确实在这一思维的基础之上,在本届VMworld大会上作出了强而有力的承诺。
高度关注差异化精简。戴尔-EMC公司要如何确保其投资组合为客户带来价值提升?在这方面,我们目前还没有听到与方案捆绑或者关闭技术边界之类的说法。而更重要的是,我们已经通过种种线索发现VMware与戴尔-EMC已经在Cloud Foundation等技术项目当中进行结合并取得良好进展,并承诺降低运营、维护与功能增强成本。举例来说,戴尔-EMC Ready Solutions已经在基础设施打包支持者们(没错,确实存在这样的群体)中得到了热烈响应。虽然我们仍然喜爱甲骨文提出的“云端之路”方案,但从戴尔-EMC合并之后所获得的强大企业产品涵盖范围来看,其确实在这一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新型CPU进一步证明其进入存储市场的野心。最近几年以来,VMware公司已经由服务器管理与采购简化方案供应商转化为一家负责提供简化及改进型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工具包的厂商。而在此之中,没有哪款产品能够在重要性方面与vSAN相提并论。就在闪存存储产品出现的几乎同一时间,已经有7000多家企业开始以企业级方式构建服务器存储区域网络系统。根据VMware方面的说法,这一数字在未来十年内每年还会增长近22%,而VMware vSAN无疑是其中的中坚力量——目前其已经在VMware的整体生态系统中占据3.5亿美元支出。vSAN的6.6版本是一套值得关注的重要版本,其中添加了数据保护、智能操作等机制,同时简化了超融合型基础设施的打包流程。
热烈拥抱容器与谷歌。在本届大会之前,我们就预计会听到大量Vmware与容器技术相关的内容——实际情况也确实没有令人失望。去年,Pivotal与谷歌双方“决定利用BOSH与Kubernetes构建Kubo”,而之前我们认为这会成为本届VMworld大会的主要议题。其采取Pivotal容器服务(简称PKS,其中的K很可能来自Kubernetes)的形式起效。对于已经在vSphere身上投入大量资金的企业客户而言,其自然希望能够以此为基础拓展至容器技术与相关方法层面——PKS似乎正是这样一套出色的方案,能够轻松在Google Cloud Platform当中部署Kubernetes集群。预计其将在今年第四季度正式投放市场,且PKS的初始版本将包含Kubernetes on BOSH、配合NSX以及Open Services Broker API集成等能力。
多云集成。我们注意到:抛开VMware发布的有趣消息以及其它生态系统成员的公告,最终剩下的正是NSX——VMwaare公司的网络虚拟化技术。尽管与NSX相关的事件、故事线以及发展路线图实在难以尽数,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一场新的平台之战即将来临,且云网络互联技术将在用户与供应商的业务当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一位首席信息官告诉我们,其倾向于立足两项标准对未来的基础设施技术作出评估:技术与其它平台进行绑定的能力; 以及技术如何更轻松地适应自动化系统。 从各个方面来讲,NSX都堪称VMware公司为此类标准制定的基线。这是2010年VMworld大会上的重点,2017年VMworld大会上的重点,而且我们认为其也一定会成为未来几年当中VMworld大会的持续重点。
行动目标。VMware公司目前是,至少在未来两个技术世代内也仍将是企业级技术领域的巨头级厂商。正如我们所预期,VMworld 2017大会成为IT基础设施发展史上的一大分水岭。总结来讲,VMware家族正成为连接当前虚拟化时代与未来云时代的重要桥梁。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英国Oxford Quantum Circuits公司在曼哈顿数据中心安装了纽约市首台量子计算机,旨在为客户提供更快速高效的AI程序运行服务。该公司计划未来3-5年投资数千万美元,部分用于采购英伟达芯片进行集成。这一"量子-AI数据中心"项目预计将显著提升数据生成效率,特别有利于金融领域应用。
阿里巴巴联合浙江大学开发的OmniThink框架让AI学会像人类一样慢思考写作。通过信息树和概念池的双重架构,系统能够动态检索信息、持续反思,突破了传统AI写作内容浅薄重复的局限。实验显示该方法在文章质量各维度均显著超越现有最强基线,知识密度提升明显,为长文本生成研究开辟了新方向。
人形机器人公司Figure AI宣布完成超过10亿美元的C轮融资,资金将用于扩大机器人生产、构建英伟达GPU基础设施以加速训练和仿真,并扩展人类工作生活数据收集。该公司目标是在未来四年内交付10万台人形机器人,其Figure 02机器人搭载Helix AI智能系统,能够理解未见过的物体并做出合理行动。英特尔、英伟达、LG等公司参与投资。
腾讯混元3D 2.0是一个革命性的3D生成系统,能够从单张图片生成高质量的带纹理3D模型。该系统包含形状生成模块Hunyuan3D-DiT和纹理合成模块Hunyuan3D-Paint,采用创新的重要性采样和多视角一致性技术,在多项评估指标上超越现有技术,并提供用户友好的制作平台。作为开源项目,它将大大降低3D内容创作门槛,推动3D技术的普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