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微模块数据中心,它的制冷、供电及管理系统都实现了区域化、模块化,互不干扰,可以独立运行。无论企业当前处于何种规模、哪个行业领域,都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定制微模块数据中心,并可伴随业务发展需求,逐步扩张数据中心规模,以应对更多IT 需求。
曙光机柜池级微模块解决方案
机柜池级微模块,应“用”而变
针对中、低密度数据中心散热问题,中科曙光所推出的机柜池级微模块解决方案集成了机柜、配电、制冷、监控和布线各个系统,具有绿色节能、安全可靠、配置灵活等特点。
曙光机柜池级微模块由两排机柜组成,采用行间空调均匀分布在设备机柜之间的方式提供制冷,机柜间通道使用通道门和通道顶板进行封闭,形成封闭通道池。根据封闭通道内冷、热气流的不同,提供封闭冷池和封闭热池两种选择。机柜池级微模块的应用也给传统数据中心制冷难题带来了一系列的变革:
第一,减少冷量损失。封闭冷池系统将行间空调送出的冷气流封闭在通道内,与IT设备进行热交换后变成热气弥散在整个机房,机柜内热气流再经过行间空调冷却后回到冷池内部,这种方式下制冷系统产生的冷量充分被IT设备利用,几乎无冷量损失。
第二,防止冷、热气流的混合。封闭热池系统将与IT 设备热交换后的热气流封闭在通道内,而行间空调产生的冷气流则输入到整个机房,有效避免了冷、热气流的混合。
第三,改善机房环境。行间空调产生的冷量有一部分被用于改善机房环境,机柜内无需安装安装环境空调。
机柜池级微模块解决方案架构
为什么选择池级微模块解决方案?
传统数据中心采用房间级制冷情况下,每个机柜负载一般不超过3-5kW。如果要增加单机柜密度,则需要通过为机柜增加辅助送风、辅助排风装置,以便更快地把热空气排走。
如果用户对单机柜密度有更高的要求,就需要考虑池级微模块解决方案了。曙光数据中心产品经理刘广辉介绍:“用户一旦用到了高密度设备,就会产生动态热点。曙光池级微模块解决方案,在每个封闭池内都装置了温湿度监控探头,可以根据负载变化,动态的调整空调风量,是解决动态热点问题的最佳方案。”
选择冷池还是选择热池?
目前,数据中心选择冷池解决方案还是热池解决方案,在这一点上,众说纷纭。曙光数据中心产品事业部产品经理刘广辉分析道:相比较而言,冷池更适合老旧机房改造。老旧机房的房间保温、密封性较差,冷空气通过墙体、门窗等地方损失的较多,而封闭冷池更有利于制冷量的有效利用,提高制冷效率。
封闭热池更适合新建或大型数据中心。第一,数据中心内开放的工作区域温度会和冷通道的温度相同,工作人员的体感温度比较舒适,不会影响在机房内长时间作业。
第二,选用热池封闭的一个主要优点就是可以使用现有的精密空调冷却模式。另外,利用自然冷却技术的大型数据中心更适合热通道封闭。
曙光机柜池级微模块解决方案实景图
不管选择冷池还是热池,都会为用户带来能源成本上的巨大节约。曙光微模块数据中心能够进行快速扩展,在工厂进行预制安装,建设周期远远低于传统数据中心。在部署时,只需要提供电力保障、供水以及网络连接,就完全可以建立一个功能完整的数据中心。目前,曙光数据中心产品和解决方案,在各行业项目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在实际运行中表现出非凡的实际性能,赢得了用户的高度赞誉。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Salesforce研究团队发布开源工具包MCPEval,基于模型上下文协议(MCP)架构评估AI智能体工具使用性能。该工具突破传统静态测试局限,通过全自动化流程收集详细任务轨迹和协议交互数据,为智能体行为提供前所未有的可视化分析。MCPEval能快速评估MCP工具和服务器,生成综合评估报告,为企业智能体部署提供可操作的改进建议。
清华大学团队推出AnyCap项目,通过轻量级"即插即用"框架解决多模态AI字幕生成缺乏个性化控制的问题。该项目包含模型、数据集和评估基准,能让现有AI系统根据用户需求生成定制化字幕,在不重训基础模型的情况下显著提升控制能力,为AI内容创作的个性化发展奠定基础。
月之暗面Kimi K2技术报告:解读万亿参数的智能体模型(含K2与DeepSeek R1对比)
耶鲁大学团队开发了全球首个AI科学实验设计评估系统ABGEN,测试了18个先进AI模型设计消融实验的能力。研究发现最好的AI系统得分4.11分,仍低于人类专家的4.80分,但在人机协作模式下表现显著改善。研究还发现现有自动评估系统可靠性不足,建立了元评估基准ABGEN-EVAL。这项研究为AI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评估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