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至顶网服务器频道 02月04日 新闻消息(文/邹大斌): 从Google、IBM将云计算带出实验室至今已经差不多10年了,这期间人们对云计算从最初的懵懵懂懂到如今IT行业人人都谈云计算,这个行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项技术也给整个科技产业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一项重要推动力。站在2017年的开端,我们认为今年云计算仍将保持这种高速发展态势,同时与其他各种技术的结合也将更为紧密,并将更深入地融合各行各业之中,在中国市场这一特征将更为明显。
云计算通常分为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虽然也有个别厂商宣称公有云才是未来,但混合云仍被公认为才是未来。毕竟,从目前用户的心态和云计算市场的发展现实来看,无论是公有云还是私有云都不具有一统天下的实力,既有公有云也有私有云对绝大多数企业而言才是现实的选择。
正是基于这一判断,不少云计算厂商打出了混合云解决方案的宣传口号。不过,泥沙俱下难免鱼目混珠,不少解决方案可能要令人失望。有些号称做混合云的只能做到统一的管理视图,根本不能统一调度,还有的只能实现单方向的迁移。实际上,混合云最重要的卖点是要解决公有云与私有云的统一管理,并确保工作负载在两个云平台之间自由迁移问题。但是,综观今天的云计算市场:公有云是AWS、阿里云、Azure当道,而私有云市场则是一片混战状态之中,要实现这两个市场的整合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具有相当高的门槛。
当然,我们也看到一些很有希望的尝试,比如微软的Azure Stack,还有VMware和AWS的合作——VMware得到了AWS的支持,使得基于VMware vCloud的私有云可以原生地运行在AWS之上。鉴于两家的市场地位,这一混合云方案被不少人看好。在国内,阿里云也在有意学习这种模式,不久前,阿里云领头投资Zstack,也是在为混合云布局。
就私有云市场而言,2016年OpenStack无疑是最大的亮点,尤其是在中国市场。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中国厂商成为OpenStack基金会会员,除了华为、中兴、中国移动等,还有很多Stack们,包括EasyStack、九洲云等。同时,中国还出现了国家电网、中国移动这样的OpenStack超级用户。另一个表现是:在OpenStack的源代码中,来自中国程序员的贡献越来越多。据统计,在 Newton版本中,共有23家中国企业上榜;而上一个版本Mitaka代码贡献的中国上榜企业是13家,同比增长高达77%。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OpenStack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中国市场也出现了一批以OpenStack为主要业务的创业公司。一时间,在市场也有不少乐观的声音,认为OpenStack将成为私有云的事实上标准。显然,目前来看,OpenStack要将成为私有云的事实标准过于乐观,今天的OpenStack最多还只是开源私有云的事实标准。
应该说,在一片繁荣之下OpenStack的危机警报并没有解除。首先是大部分Stack们还是没有很好解决盈利问题。这里有Stack们自身能力的原因,而有些则是OpenStack与生俱来的。比如,开源软件缺乏周边的工具,影响了OpenStack的普及。又如,OpenStack架构过于复杂,易用性差导致不少使用者对其望而却步。其次,开源商业模式仍待探索,到底是该走软件免费服务收费还是走License,目前都还没有特别成功的先例。第三,对于用户影响最大的可能还是对OpenStack的信心。这几年,关于OpenStack的质疑从没断过,包括引起轩然大波的Gartner的一篇报告,该报告披露,2015年全球OpenStack营收仅3.5亿美元,Gartner预计即使到2020年也就大约3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另外,还有惠普和IBM对OpenStack态度的大转变也影响了一些用户的选择。
因此,目前来看,OpenStack在成为开源私有云的事实标准之后,还有太多工作要做,才有可能再上一个台阶。
另外,谈到私有云就不得不提VMware。尽管OpenStack受到了广泛关注,但要论市场的占有率,VMware才是真正的霸主。近年来,依托其在虚拟化的市场优势,VMware大举进军云计算市场,除了传统的服务器虚拟化市场之外,在存储、网络虚拟化以及安全也同时发力,成为云计算市场的一个主要的玩家。当然,对VMware而言,2017年的挑战也是存在的,一个是需要发力存储虚拟化、网络虚拟化市场,并让混合云落地来巩固其在私有云市场的优势,同时还要在技术包容容器以应对OpenStack的“偷袭”。
在公有市场,目前市场看起来很热闹,一线的有阿里、Azure、AWS,身后是金山云、UCloud、青云、华云、华为云、浪潮云以及腾讯云、百度云、网易云,这么多的选手挤在一起争夺一个还没有真正起来的市场,竞争肯定是难免的。
不过,目前这个市场正在悄然变化。为了生存,更是未来发展,厂商阵营开始出现分化。一个是不少厂商开始把业务向私有云扩展,比如青云和华云,都在积极开展私有云业务。在目前公有云市场赢利不顺利的情况下,将力量向公有云转移也算是一条出路。另一变化是,不少厂商为了避开与巨头的直接竞争,纷纷扎根行业,致力于做行业云,其中尤以华为和浪潮最为典型。实际上,经过几年的市场探索,我们可以看到,行业云可以把厂商对于行业的积累和技术结合起来,有利于提供入门的门槛,不失为一条发展之路。
总体上,我们认为2017年,云计算市场将继续高歌猛进,增幅必将保持在行业平均水平之上,大量的企业负载将陆续转移到云上。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DeepSeek 的 AI 模型在处理效率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可能对数据中心产生深远影响。尽管引发了科技股抛售,但业内专家认为,这项创新将推动 AI 应用普及,促进大规模和分布式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需求增长。更高效的 AI 算法有望降低成本、扩大应用范围,从而加速数据中心行业发展。
Rivian 正全面推进 AI 技术整合,开发下一代电动车平台,以挑战特斯拉的市场地位。公司计划于 2025 年实现免手驾驶,2026 年达到 L3 级自动驾驶。Rivian 还将在车载系统中广泛应用 AI 技术,提供语音交互等功能,并计划推出更实惠的车型,扩大市场份额。
Postman 发布了 AI 代理构建器,这是一款创新的生成式 AI 工具。它允许开发者通过整合大语言模型、API 和工作流程来设计、构建、测试和部署智能代理。这一工具旨在简化 API 交互、优化工作流程,并支持创建能执行复杂任务的智能代理,标志着 API 优先的 AI 开发迈出了重要一步。
微软第二财季利润同比增长10%,人工智能年化收入达130亿美元。然而,云计算业务未达预期,下季度指引不及预期,导致盘后股价下跌。公司资本支出创新高,以满足AI和云需求。尽管Azure增长放缓,但微软对下半年增速加快持乐观态度。同时,中国AI初创公司DeepSeek的崛起引发业界对AI基础设施投资的重新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