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至顶网服务器频道 11月12日 编译:很多老读者可能仍然认为英伟达只是一家图形处理器厂商,但根据该公司CEO黄仁勋的说法,其目前正在积极加快在计算与机器学习领域的发展脚步。
他解释称,“我已经在计算机行业拥有30多年的从业经历,而这已经成为有史以来最振奋人心的事件——计算机有能力进行学习,计算机有能力自行编写软件并实现人工智能,这一切都将给网络服务带来重大变革,”
有鉴于此,他于本周二演示了该公司刚刚面向机器学习市场发布的全新硬件产品。在数据中心方面,其推出了新的GPU加速方案以简化服务器在处理视频及图形工作负载时的任务强度,而就在同天下午该公司又拿出了其Jetson TX1。
这款尺寸仅为50毫米 x 87毫米的卡片包含一块处理能力达1万亿次的256核心Maxwell GPU,一块64位ARM A57 CPU以及4 GB内存,外加以太网与Wi-Fi连接功能。其将能够在明年第一季度正式投放市场,预定售价为299美元。
黄仁勋指出,这款新硬件以及英伟达开发并运行在其中的软件堆栈将极大简化机器学习的实践与实现方式。如此一来,机器学习网络的培训与部署工作将得到显著加速,而他认为未来将有大量面向Jetson TX1的应用程序不断涌现。
他指出,“我个人比较偏爱的一类潜在应用程序能够时刻关注家中儿童的实际动向,当他们外出玩耍时,没有什么比拥有这样一套监督保护方案更能让人安心。”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在AI智能体的发展中,记忆能力成为区分不同类型的关键因素。专家将AI智能体分为七类:简单反射、基于模型反射、目标导向、效用导向、学习型、多智能体系统和层次化智能体。有状态的智能体具备数据记忆能力,能提供持续上下文,而无状态系统每次都重新开始。未来AI需要实现实时记忆访问,将存储与计算集成在同一位置,从而创造出具备人类般记忆能力的数字孪生系统。
香港理工大学联合多所高校开发的Mol-R1框架,首次实现了AI在分子发现中的透明推理。该系统通过PRID方法学习专家推理模式,配合MoIA迭代训练策略,不仅能准确生成分子结构,还能展示完整思考过程。相比现有模型,Mol-R1推理更简洁高效,为药物研发等领域的AI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安全保障。
OpenAI首席执行官阿尔特曼表示,公司计划在不久的将来投入数万亿美元用于AI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数据中心建设等。他正在设计新型金融工具来筹集资金。阿尔特曼认为当前AI投资存在过度兴奋现象,类似于90年代互联网泡沫,但AI技术本身是真实且重要的。他承认GPT-5发布存在问题,并表示OpenAI未来可能会上市。
蚂蚁集团AWorld团队发表突破性研究,创建动态多智能体协作系统解决AI稳定性难题。研究灵感来源于船舶导航,通过执行智能体和守护智能体的协作机制,在GAIA测试中准确率达67.89%,稳定性提升17.3%,荣登开源项目排行榜第一名。该系统为构建可靠智能系统开辟新路径,具有广阔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