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Net至顶网服务器频道 03月24日 新闻消息:近年来软件定义基础架构(SDI)技术的发展,正在为电信行业的软件定义网络(SDN)和网络功能虚拟化(NFV)应用的实践带来显著加速效果。中国首个IP智能边缘服务功能链,就在这一背景下顺势而生——承载这一功能链的中国电信NFV智能管道方案演示已于今年3月初在巴塞罗那举办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展示,并获得广泛认可。
中国电信NFV智能管道方案演示是中国电信广州研究院与英特尔公司共同合作开发的科研成果,开发源于中国电信对现有IP网络边缘架构的思考:传统的方案更多地基于厂商专用设备,缺乏互操作性和灵活性,且扩展性不足,以至新功能扩展和服务编排能力受到限制。而创新的NFV智能管道方案能够弥补这些不足,加快网络部署和调整速度,降低业务部署复杂度。
中国电信广州研究院顺应软件定义网络的发展趋势,提出可编程转发架构(PFA)的概念并积极投入原型开发,用集中的SDN控制器来灵活定义网络模型、转发策略、指令以及流量元数据,真正将控制平台和数据平面分离技术用于WAN领域,并通过研发高效业务链调度机制,实现了对IP网络用户Session的灵活控制。研发方案将多种位于IP网络边缘的应用和功能,如功能虚拟化后的BRAS、DPI、防火墙等,部署在基于英特尔通用服务器的开放网络平台(ONP)上,并借助该平台的开源和标准接口的特点,以及英特尔DPDK对这些网络功能以及虚拟交换机的优化,来构造高性能、可编程、低成本的数据转发基础架构,搭建高效且易于扩展和新业务编排的服务链。相比其它各类NFV应用,该方案具备支持各类创新网络协议、高性能IP边缘业务链、敏捷化承载业务配置、IT/网络异构资源统一管理等多重优势。
基于开放、灵活、可扩展的网络平台,并实现网络的简单管理、方便运维、降低成本得目标,是中国电信的持续目标。未来的SDN/NFV方案都将更多地围绕x86标准服务器开展,英特尔的产品和技术为此创造了坚实的底层开发条件和创新的基础。“与中国电信的合作仅仅是一个开端”,英特尔网络产品部市场经理杜唯扬表示:“在未来,英特尔还将不遗余力地支持本地合作伙伴和用户,让他们通过标准化硬件和软件来推动网络基础架构的转型,走向更灵活、敏捷的软件定义网络时代。中国电信广研院和英特尔共同合作的中国电信NFV智能管道方案,即将在2015年英特尔深圳信息技术峰会上亮相。”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一加正式推出AI功能Plus Mind和Mind Space,将率先在一加13和13R上线。Plus Mind可保存、建议、存储和搜索屏幕内容,并将信息整理到Mind Space应用中。该功能可通过专用按键或手势激活,能自动创建日历条目并提供AI搜索功能。一加还计划推出三阶段AI战略,包括集成大语言模型和个人助手功能,同时将推出AI语音转录、通话助手和照片优化等工具。
北航团队推出Easy Dataset框架,通过直观的图形界面和角色驱动的生成方法,让普通用户能够轻松将各种格式文档转换为高质量的AI训练数据。该工具集成了智能文档解析、混合分块策略和个性化问答生成功能,在金融领域实验中显著提升了AI模型的专业表现,同时保持通用能力。项目已开源并获得超过9000颗GitHub星标。
预计到2035年,数据中心用电需求将增长一倍以上,达到440TWh,相当于整个加利福尼亚州的用电量。AI工作负载预计将占2030年数据中心需求的50-70%。传统冷却系统电机存在功率浪费问题,通常在30-50%负载下运行时效率急剧下降。采用高效率曲线平坦的适配电机可显著降低冷却系统功耗,某大型数据中心通过优化电机配置减少了近4MW冷却功耗,为13500台AI服务器腾出空间,年增收入900万美元。
卢森堡计算机事件响应中心开发的VLAI系统,基于RoBERTa模型,能够通过阅读漏洞描述自动判断危险等级。该系统在60万个真实漏洞数据上训练,准确率达82.8%,已集成到实际安全服务中。研究采用开源方式,为网络安全专家提供快速漏洞风险评估工具,有效解决了官方评分发布前的安全决策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