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第三季度财报超华尔街预期,净收入达41亿美元。公司通过裁员等成本削减措施及软银、英伟达和美国政府的大额投资实现复苏。第三季度资产负债表增加200亿美元,营收增长至137亿美元。尽管财务表现强劲,但代工业务的未来发展策略仍不明朗,该业务一直表现不佳且面临政府投资条件限制。
阿里纳德数据中心与Calibrant Energy合作开发首创电池储能系统,通过绕过传统电网升级时间线,使俄勒冈州希尔斯伯勒在建数据中心园区提前数年上线。该31兆瓦、62兆瓦时储能系统计划2026年投运,将作为响应电网的动态资产,在需求高峰期放电,增强区域电网可靠性。这标志着美国首次使用专用电池系统加速大型数据中心并网。
以色列计算架构公司NextSilicon推出Maverick-2加速器,采用智能计算架构和数据流计算模式。该芯片声称性能比顶级GPU高10倍,功耗降低60%,可直接运行未修改的C++、Python等代码。芯片已在桑迪亚国家实验室的Spectra超级计算机中部署测试,在多项基准测试中表现优异。如果技术验证成功,将为HPC、AI和科学计算领域带来重大突破。
Collabora的Muhammad Anjum提出了一个新的Linux内核补丁,允许用户通过按电源按钮来中途取消系统休眠过程。该补丁解决了休眠需要较长时间(约20秒)的问题。休眠功能在Linux中相对复杂,Ubuntu等发行版默认禁用此功能以避免数据丢失风险。休眠需要与物理内存同等大小的交换空间,现代PC内存容量巨大使得预留交换空间变得浪费。
随着数据中心电力需求快速增长,运营商面临巨大的能源优化压力。本文介绍五种有效的电力优化策略:热通道冷通道布局可免费提升35%能效;服务器整合通过工作负载迁移减少设备数量;电力监控工具帮助识别能耗异常;直接芯片冷却技术每机架成本5000美元起;浸没式冷却成本更高但效果最佳。建议采用分阶段方法,从简单低成本策略开始,逐步投资先进技术,实现能耗大幅降低。
欧洲快速发展的太空基础设施公司Open Cosmos被西班牙航天局和欧洲航天局选中,负责开发西班牙大西洋星座组件,这是西班牙有史以来签约的最大地球观测星座。该星座旨在应对气候灾害挑战,将建造8颗先进微卫星,配备高分辨率多光谱光学相机、GNSS反射传感器、物联网连接和自动船舶识别系统,预计2027年交付。
英伟达宣布其Blackwell芯片已在台积电亚利桑那工厂进入量产阶段,这标志着该公司将更多供应链转移至美国的重要里程碑。台积电去年在凤凰城附近开设首个工厂,采用4纳米制程技术。英伟达CEO黄仁勋表示这是美国近年来首次制造最重要芯片。Blackwell架构相比上代Hopper设计有多项改进,包括新版Transformer引擎和解压缩引擎。台积电计划在本十年末前在亚利桑那再建两座工厂。
英国初创公司Nscale将为微软建设四个AI数据中心,总计部署约20万个GPU,合同价值高达240亿美元。首个数据中心将于明年在葡萄牙开建,配备1.26万个GPU。德州数据中心规模最大,将部署10.4万个GPU,容量从240兆瓦扩展至1.2吉瓦。所有设施将采用英伟达最新Blackwell Ultra显卡。
AI超大规模初创公司Nscale宣布与微软签署重大合作协议,将向欧洲三个数据中心和美国一个数据中心部署约20万块英伟达GB300 GPU。其中10.4万块GPU将在未来12-18个月内部署到德州数据中心,1.26万块将于2026年第一季度部署到葡萄牙数据中心。该协议还涵盖英国和挪威的数据中心建设计划。这家2024年成立的公司已融资超过17亿美元,计划最早明年底IPO。
数据中心需要大量电力,但确保可用能源得到充分利用同样重要。搁置电力指数据中心可获得但未使用的能源,代表总分配功率与实际消耗间的差距。造成搁置电力的原因包括IT设备闲置、基础设施规模不足、冷却能力有限和备用容量过度配置。搁置电力限制了数据中心扩张,且无法轻易重新分配给其他设施,还造成财务浪费。通过细粒度功率监控和冷却容量跟踪,可识别并缓解搁置电力问题。
原始设计制造巨头Flex公司推出针对千兆瓦级数据中心的全新蓝图,专门支持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计算工作负载。该公司将电源、冷却和计算系统整合为预工程化模块参考设计,可使新计算设施部署速度提升30%。设计包括兆瓦级高密度液冷机架、电容储能系统和可扩展模块化冷却分配单元等关键组件,通过预制化方式将部署时间从平均一年缩短至六个月。
英国研究与创新机构发布初步市场参与通知,为下一代国家超级计算服务项目寻找供应商。该项目预算高达7.5亿英镑,实际系统建设费用约3-3.3亿英镑,将部署在爱丁堡大学。系统计划2027年上线,使用下一代先进芯片,服务传统建模仿真和AI开发需求,预计性能可跻身全球前五。HPE、Atos等厂商有望成为主要竞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