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技术,赋能智能化与绿色化未来的“神经网络”

依托前沿的连接技术,TE为数据、电力、信号的高效可靠流动提供核心保障,既推动各行业技术突破,更为智能化、绿色化的未来筑牢互联根基。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远在海洋深处,海上新能源发电场采集清洁能源,通过高压输电和智能连接网络,精准输送到城市的能源枢纽;在高度自动化的工厂中,人形机器人构建起灵活协作的智能生态,无需人力介入,便能自主完成调度;城市路网中,高级别智能辅助驾驶汽车安全畅行,座舱变身全场景移动智慧空间……我们看到,中国产业正在经历全方位的深刻变革,核心是从规模扩张转向以创新驱动为引擎的“质的跃升”。

与此同时,“十五五”规划明确,要将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实体经济为根基,加快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规划中强调的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正是新质生产力引领下全产业的核心演进路径。要实现这一目标,无论是先进制造业的柔性生产,还是实体经济各领域的提质增效,都离不开数据、电力和信号三要素的高效、可靠流动。这背后离不开如“神经网络”般的连接技术作为底层承载。

全球行业技术领先企业TE Connectivity(泰科电子,简称“TE”),正是这一底层支撑的关键驱动者和赋能者。依托前沿的连接技术,TE为数据、电力、信号的高效可靠流动提供核心保障,既推动各行业技术突破,更为智能化、绿色化的未来筑牢互联根基。从能源绿色转型,工业场景的自动化升级,到出行生态的智能化变革,TE的创新产品与解决方案已深度融入产业链关键环节,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稳定动能。

能源转型:守护新型电力系统的可靠连接

稳定、高效、绿色的电力供应,是驱动全行业智能化转型的核心要素,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能量基石”。“十五五”规划明确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更让电力系统的升级变革成为必然。

变革背后,是电站应用场景的极致多元化:从戈壁荒漠中的集中式电站,到工商业屋顶的分布式光伏,再到高湿高盐、风浪肆虐的深远海风电场等。这些复杂环境对电力设备提出了“抗严苛环境、快部署与易运维”三重挑战。而这些挑战也会聚焦到电力传输的“神经末梢”——连接系统。连接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直接决定了清洁能源能否“发得稳、送得出、用得好”。

例如,光伏场景中,沙漠高温、风沙等极端环境与规模化安装需求形成挑战。TE SOLARLOK 2.0光伏抢修连接器采用绝缘移位技术(IDC)以实现快速、零失误的安装。产品成功通过IEC或/和UL标准测试,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预估使用寿命超过20年。更将安装时间从普通光伏连接器2分钟/对,压缩至最快30秒即可完成一对连接器的安装,实现大幅降本提效。海上风电痛点更突出:除了对产品可靠性的要求,中高压产品安装质量对设备运行影响深远,而市场上“三证齐全”的安装人才稀缺。TE通过“专业督导+持证团队+快速抢修”全流程服务,从资质到流程保障施工质量,破解窗口期短、运维成本高的难题。

工业自动化:赋能人形机器人的模块化连接

工业自动化正加速向更高阶段的“柔性智能”迈进。在现代化工厂中,机械臂与AGV的精准协作已不足为奇,而人形机器人正以颠覆性力量融入自动化场景,成为推动产业进阶的关键力量。2023年工信部《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的出台,更明确了其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方向。与传统机器人相比,人形机器人凭借其拟人化的形态与运动特征,在复杂环境中展现出更强的通用性,能有效填补传统机器人在非结构化场景、多样化任务方面的能力空白。

但人形机器人内部结构复杂,关节密集且空间极为紧凑,对连接技术提出了严苛挑战。为兼顾灵活性、可维护性及成本控制,小型化、模块化成为其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单个连接接口需在有限空间内,实现电力、信号与数据传输的高密度集成传输。针对此,TE推出Mini I/O连接器、Dynamic D1000 Slim连接器等定制化连接解决方案精准破局。这些产品以“小型化+高精度+高可靠性”为核心优势,通过集成设计实现多功能传输;模块化的设计使其能快速适配不同功能模块的集成与替换,大幅提升机器人研发与生产灵活性,更降低了后续维护成本与升级门槛。

未来出行:护航智能驾驶数据安全的高速连接

随着汽车智能化不断深入,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系统正推动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工信部明确提出“完善智能网联汽车政策体系、加速相关标准制定”,进一步确立了其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引擎地位。

智能化升级也催生新挑战:车内屏幕数量与分辨率不断提升,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摄像头数量与性能持续进阶,带动数据传输量呈指数级增长。这对连接系统的带宽与稳定性提出极高要求——任何数据丢包或延迟都可能引发系统误判,直接关乎行车安全。同时,电子电气架构从域架构向区域架构演变,倒逼连接器在有限空间内实现更高密度的集成,进一步推动了连接器小型化、集成化的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稳定、高速的数据连接技术已成为保障智能驾驶系统安全的“核心动脉”。

面对这些挑战,TE依托完整的高速高频连接产品线布局,包括:差分连接器、同轴连接器和混合连接器,为智能网联汽车提供系统化的解决方案。同时,TE以深度本土化协作构建核心优势:不仅积极参与车载以太网等行业标准制定;秉持“销售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技术策略;更通过本土化自动生产线和严苛的质量管控体系,确保产品的一致性与高可靠性,敏捷响应中国市场对产品迭代速度和定制化的需求,持续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连接未来:以创新技术驱动产业高质量跃迁

从深海能源的稳定输送,到全自动化工厂中人形机器人的精准协作,再到高级别智能驾驶汽车的驰骋——这些高效、智能和绿色的场景,正凭借可靠的连接技术进一步发展。“产业智能化转型不是独奏,而是需要全产业链同心聚力的合唱。”TE中国区总经理张超表示,“TE已经深耕中国市场近40年,我们始终坚信连接的价值不仅在于传输电力、信号与数据,更在于用技术和人才,‘连接’中国的客户和市场,‘连接’创新力量与发展机遇。未来,我们将以更开放的姿态与产业链伙伴协同聚力,共创更安全、可持续、高效与互连的未来。”

来源:业界供稿

0赞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2025

11/25

10:07

分享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