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三年当中,我们增长是超过4倍,而接下来的三年,我希望能够保持这种增长,甚至可以达到5倍,” 这是Supermicro总裁暨首席执行官梁见后的期待。他强调,Supermicro的先进技术,能够帮助客户针对AI时代,快速大规模地建设和改造数据中心。
“现在,Supermicro已做好准备,提供全套服务,降低部署难度。”梁见后说
Supermicro总裁暨首席执行官 梁见后
“液冷+降噪” DLC-2 打通能效与TCO“任督二脉”
Supermicro的DLC-2代表了其在直接液冷(DLC)解决方案在技术上的重大进步,显著提升了数据中心的能效和成本效益。该技术支持高达45°C的液体流入温度,并通过优化的机械设计,大幅提升了AI工作负载下的每瓦性能。
梁见后道出了DLC-2的颠覆性影响。他指出,相较于去年出货的已能将能源消耗减少25%的100千瓦DLC冷却机架,今年的DLC-2解决方案更进一步,Supermicro DLC-2 解决方案可将数据中心功耗降低达 40%。同时,这些先进技术能够加快尖端液冷 AI 基础设施的部署速度,缩短上线时间,同时使总拥有成本降低达 20%。
DLC-2实现高效能和低成本的关键,在于对服务器组件近乎全面的冷板覆盖,这显著减少了对高速风扇的需求,从而降低了能耗和噪音。
梁见后特别提到降噪效果的提升,他指出,DLC-2的机架噪音可降至约50分贝,使得数据中心“几乎就跟图书馆一样安静”,远低于此前解决方案约73分贝的噪音水平。此外,DLC-2还能够提供高达98%的系统级热能捕捉。
具体而言,在技术细节方面,DLC-2展现了强大的硬件支持和散热能力。在仅4U的机架高度内,即可容纳8块NVIDIA Blackwell GPU和2颗Intel® Xeon® 6 CPU,并对CPU、GPU、内存、PCIe交换机、稳压器等关键组件进行冷板覆盖。机架内的冷却剂分配单元(CDU)散热能力提升至每机架250kW,垂直冷却剂分配歧管(CDM)设计也优化了液体循环,为高密度计算提供了强力散热保障。支持45°C的入口液体温度,意味着不再需要使用温度很低的冷却水,直接消除了对传统冷水机组的依赖,进一步节省了降温成本和能源消耗。
此外,DLC-2技术的成熟也加速了其部署速度,缩短了尖端液冷AI基础设施的上线时间。Supermicro希望通过DLC-2创新,将其作为数据中心构建模块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帮助客户节省20%的数据中心成本,并推动液冷技术的更广泛普及和应用。
绿色计算,尤其是液冷,不仅不是额外的成本,从长远来看,甚至可以是“免费”的,且能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这是梁见后反复强调的观点。
他解释了这背后的成本逻辑:事实上,液冷更便宜,因为更高的密度,更低的电力消耗,能够省下大量的运营成本。所以总体上而言,使用液冷解决方案可以帮助客户节省更对总资本支出,包括运营成本。
“从这一角度看,液冷可以是‘免费的。这与GTC 2025上黄仁勋提出的策略“异曲同工”——买的越多,省的越多。
DCBBS化解“孤岛”,“乐高模式”搭建AI数据中心
AI数据中心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于缺乏完整技术团队的企业来说尤其如此。从硬件选型、散热方案设计到现场施工管理,每一步都充满挑战。
梁见后深知,虽然许多技术人才具备自行设计数据中心冷却方案等能力,但并非所有企业都拥有这样全面的人才储备。他表示说:“这正是我们提供数据中心模块化解决方案(DCBBS)的原因。我们能够为企业客户补足他们所欠缺的那一部分,帮助他们更好地建设或升级数据中心。”
DCBBS是Supermicro为这些企业量身打造的“超级工具箱”。其打破了传统数据中心建设的“孤岛”模式,提供了“端到端”的整体解决方案。梁见后详细阐述了DCBBS的服务范围,涵盖:最新的系统级、机架级或机架可插拔级GPU解决方案、优化的存储解决方案、各类网络交换机,以及完整的冷却基础设施(包括DLC直接液冷、水塔、冷冻门等)和电力机架及备电方案;此外,DCBBS还提供网络设计、现场安装部署、线路布设管理等一系列解决方案。
“Supermicro的目标是让客户的AI数据中心建设过程变得像搭乐高积木一样简单快捷。”梁见后如此承诺。
值得注意的是,DCBBS能显著提升效率,大幅缩短交付时间(TTD)和上线时间(TTO)。梁见后引用数据说明:“过去可能需要一年才能完成的数据中心建设或升级,现在只需数月。”他强调,这不仅意味着更快、更便捷,通过模块化和规模化生产带来的成本优势,DCBBS还能帮助客户节省总资本支出(包括运营成本)甚至高达30%。
DCBBS的另一重价值在于,它显著降低了液冷数据中心的部署门槛。梁见后坦言,过去客户部署液冷的一大障碍就是缺乏DCBBS这样全面的模块化选择。现在,Supermicro提供包括管理、网络优化、线缆布置在内的全套服务,使得液冷部署更加便捷。
通过提供这样降低部署门槛的全面服务,Supermicro正在实现其角色的更高维度升级。
因此,Supermicro的角色也正被赋予新的定义。“我们不再仅仅是一家系统集成商,如今,我们是一家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的基础建设公司。”梁见后坦言道。
Supermicro的演进哲学:产能“狂飙” 技术“抢跑”
Supermicro 在液冷技术领域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来自其三十多年的技术积累和独特设计理念。
Supermicro的诸多产品均基于模块化设计,这使得 Supermicro 能够极其灵活、快速地适应各种应用和工作负载的需求,无论是 CPU、GPU 还是网络架构。其 DLC 和 DLC-2 解决方案也同样受益于模块化设计,从而显著缩短了部署时间,提高了服务效率。
Supermicro 在市场上的强大执行力,尤其是对新技术的快速“抢跑”能力,是其自信的重要来源。
2023年,Supermicro 率先全球发货了 NVIDIA H100 解决方案,比竞争对手整整早了六个月。
进入2024年,Supermicro再次成为全球首家出货 H100/H200 DLC 解决方案的公司。更重要的是,这一年Supermicro 已在全球范围内成功部署了总计达4000个 DLC 机架,这占全球同类部署总量的80%以上。“这些案例,构成了 Supermicro 推广液冷方案最有力的证明,并基于这些丰富的实践经验得出结论:“液冷的能效其实比传统的空气冷却要更高”。
支撑 Supermicro 实现其宏大 AI“雄心”的坚实基础,是其强大的全球生产能力。Supermicro在美国(圣何塞)、欧洲(荷兰)以及亚洲都设有生产设施。
未来,Supermicro 计划进一步扩张产能。目前其在美国的月产能约为5,000台机架。随着在中国台湾地区产能的提升,每月可额外增加800台。Supermicro还在马来西亚规划了全新的工厂,预计将增加每月8,000台的产能,并有可能在未来翻倍或三倍。梁见后指出,这种庞大的规模和高度的灵活性使得Supermicro能够快速响应全球客户的巨大需求,并已做好充分准备服务大型OEM、云服务提供商(CSP)以及数据中心运营商。
如果说,Supermicro全球化的产能布局和快速响应能力,是其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基础。那么支撑其持续创新并保持技术领先的,则是其与产业链关键伙伴的紧密协作。
Supermicro与NVIDIA等行业巨头保持的紧密的合作关系。“Supermicro与NVIDIA两家公司的总部相距仅50分钟车程,双方团队之间常常昼夜不停地进行密切的沟通交流,这确保了 Supermicro 始终能在NVIDIA发布新产品时,第一时间推出最优化的适配解决方案。梁见后说。
(文中图片源自Supermicro)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低代码市场正迎复兴,Kissflow凭借包括业务用户与IT团队都可使用的全能平台迅速找到定位。平台支持从流程自动化到应用开发的规模化扩展,并集成AI功能,加速构建和监控,助力东南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NHS正要求关键供应商签署一份自愿网络安全公约,以提升对勒索软件等威胁的防御能力,确保临床系统支持、及时打补丁、多因素认证、持续监控及数据备份,同时筹备自评、网络研讨会和供应商安全论坛。
近期,多机构大举应用生成式 AI,但却未能有效落实安全防护。英国 NCSC 警告,未来关键系统可能面临更高攻击风险,要求企业加强供应链及网络安全管理。
CISO面临勒索软件、商业邮件诈骗、身份攻击等多种威胁。构建安全计划需把安全方案视为产品,通过平衡先进技术、内部协作与风险管理,确保企业业务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