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颗 SoC 支持 1 至 340 亿参数的多模态大模型(Multi-Modal LLM)推理,实现前端低功耗生成式 AI。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市,2024年1月8日- Ambarella (下称“安霸”,专注 AI 视觉感知的半导体公司,纳斯达克股票代码:AMBA)于当天宣布,在 2024 国际消费电子展(CES)期间,展出在其新款 N1 系列 SoC 上运行多模态大模型(Multi-Modal LLM),其每次推理的功耗显著低于当前市场的通用 GPU 解决方案。生成式 AI 是为了处理大规模数据集而最早应用于服务器上的变革性技术,而安霸的目标是将生成式 AI 部署于终端设备和本地硬件上,从而将其广泛应用于视频安防分析、机器人以及众多工业领域。
安霸将在中高端 SoC 上提供已优化的生成式 AI 处理。这些 AI SoC 包含了功耗低于 5 瓦的 CV72 芯片,以及最新的可应用于服务器端,功耗低于 50 瓦的 N1 芯片。与 GPU 及其他 AI 加速器相比,安霸提供了完整的 SoC 解决方案,每生成一个 token 的能效比最高可提高 3 倍,并可快捷、低成本地部署在终端产品中。
安霸首席技术官兼联合创始人Les Kohn 表示:“生成式 AI 在我们的目标市场上实现了突破,之前无法想象的功能得以实现。使用我们的 N1 系列 SoC 来进行多模态大模型推理,将使所有的前端设备变得更智能,更低功耗,和更低成本。”
市场研究公司 Omdia 高级计算首席分析师 Alexander Harrowell 表示:“在未来 18 个月内,几乎所有设备前端应用都将被生成式 AI 增强。把生成式 AI 的计算转移到设备前端的要点,就在于每瓦的 AI 性能,以及它与前端生态系统其余部分的集成,而不仅仅是原始数据的吞吐量。”
所有安霸的 AI SoC 均可搭配全新的 Cooper™ 开发平台。此外,为了缩短客户新产品上市的时间,安霸已预先移植和优化了 Llama-2 等流行的大语言模型。其在 N1 芯片上运行的大语言和视觉助手 LLava 模型,可对多达 32 个摄像头同时进行多模态视觉分析。这些经过预训练和调优的模型可从 Cooper Model Garden 下载。
在现实世界的众多应用里,除了语言,视觉输入也是一种关键模式。安霸 SoC 的特有架构非常适合以超低功耗同时运行视频处理和 AI 计算。安霸的 AI SoC 并不是单一的 AI 加速器,它不仅能够高效处理多模态大模型,还能同时执行各种系统功能。
生成式 AI 将成为计算机视觉处理中跨越式的新技术,它可将上下文学习和场景理解应用于各种设备,从而涵盖安防设施、自主机器人以及众多工业应用。基于安霸 AI 芯片的设备端通过运行大语言模型和多模态处理可实现以下功能:安防视频的上下文智能搜索、通过自然语言命令控制的机器人、以及多才多艺的AI助手,比如代码、文本和图像的生成等。
这些依赖摄像头和自然语言理解的系统,大部分将受益于设备前端的生成式 AI 处理,其处理速度得以提高,隐私保护得到加强,并且总成本也会降低。安霸解决方案支持的本地处理也非常适合垂直领域大语言模型,这些大语言模型通常需要针对每个具体应用场景进行调整;而传统的集中式服务器方案则是使用更大、功耗更高的大语言模型来满足不同用例的要求。
基于安霸最初为自动驾驶开发的 CV3-HD 架构,N1 系列 SoC 对总算力资源进行了针对性的优化,从而以超极低功耗运行多模态大模型。例如,N1 SoC 在单流模式下以低于 50 瓦的功耗运行 Llama2-13B,每秒可推理 25 个 token。N1 解决方案自带移植好的大模型,使系统整合更容易,因此它可快速帮助 OEM 厂商部署生成式 AI,特别是要求低功耗的各种应用,比如自带本地应用的 AI 智能盒子、送货机器人等,不一而足。
本周,安霸将在 CES 展会期间持续演示 N1 SoC 及其多模态大模型功能。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OpenAI和微软宣布签署一项非约束性谅解备忘录,修订双方合作关系。随着两家公司在AI市场竞争客户并寻求新的基础设施合作伙伴,其关系日趋复杂。该协议涉及OpenAI从非营利组织向营利实体的重组计划,需要微软这一最大投资者的批准。双方表示将积极制定最终合同条款,共同致力于为所有人提供最佳AI工具。
中山大学团队针对OpenAI O1等长思考推理模型存在的"长度不和谐"问题,提出了O1-Pruner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长度-和谐奖励机制和强化学习训练,成功将模型推理长度缩短30-40%,同时保持甚至提升准确率,显著降低了推理时间和计算成本,为高效AI推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中国科技企业发布了名为R1的人形机器人,直接对标特斯拉的Optimus机器人产品。这款新型机器人代表了中国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领域的最新突破,展现出与国际巨头竞争的实力。R1机器人的推出标志着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上海AI实验室研究团队深入调查了12种先进视觉语言模型在自动驾驶场景中的真实表现,发现这些AI系统经常在缺乏真实视觉理解的情况下生成看似合理的驾驶解释。通过DriveBench测试平台的全面评估,研究揭示了现有评估方法的重大缺陷,并为开发更可靠的AI驾驶系统提供了重要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