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司位于德国,重点关注汽车芯片应用。
日前,五大芯片巨头决定联合组建一家合资企业,开发基于RISC-V开放指令集的标准参考架构。
新公司坐落于德国,由英飞凌科技、高通、恩智浦半导体、博世以及诺迪克(Nordic)半导体共同投资,旨在加快“基于开源RISC-V架构的未来产品的商业化”。
目前还有很多信息尚未公开,因为这家企业的成立需要经过各个司法管辖区的监管批准,所以这家合资企业暂不提供投资金额、预计何时开始运营等更多详细信息,甚至连公司名称也未对外披露。
我们了解到的是,其经营的不是芯片制造业务,而是专注于开发参考设计、帮助提高RISC-V架构的采用率。目标是发展成RISC-V兼容芯片产品的单一设计方案提供方。
有了恩智浦和英飞凌的参与,这家公司将初步重点放在汽车应用领域,后续计划扩展至移动和物联网生态的决定也就不奇怪了。
英飞凌的一位发言人告诉我们,这家RISC-V企业的运营模式可能更像是咨询公司,并暗示可能会出台某种品牌或者标签。其他采用该参考架构制造芯片的厂商则可使用这些品牌或标签,用以展示并证明其符合的对应标准。
该公司发言人还提到,英飞凌计划销售采用RISC-V的产品及使用现有成熟微控制器内核的其他套件。
恩智浦公司执行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Lars Reger在一份声明中指出,这家合资公司将努力“率先为汽车行业建立起经过全面认证、基于RISC-V的IP和架构。”
Reger补充道,“建立一站式生态系统、为客户提供交钥匙资产,将加强RISC-V在欧洲诸多行业中的实际应用。”
英飞凌汽车部门总裁Peter Schiefer表示,随着汽车的软件定义化趋势愈发明确,整个行业普遍需要实现标准化和生态系统兼容性。
高通的参与更加值得注意,因为这家芯片制造商正卷入与Arm的授权法律纠纷。高通此前曾暗示称,其可能会在适当时在广受欢迎的骁龙智能手机芯片等产品中选用RISC-V,放弃以往的Arm架构。高通同样在汽车领域有所建树,业务主要集中在仪表板系统方面。
高通产品管理高级副总裁ZZiad Asghar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我们相信RISC-V的开源指令集将促进创新,并有潜力改变整个行业。”
此次最新开发目标定在了处理器设计上,而Linux基金会和众多科技巨头今年6月宣布的计划,则呼吁为RISC-V平台开发更多软件。
该项目名为RISE for RISC-V软件生态系统,旨在提高RISC-V软件在移动、数据中心和汽车等各个行业领域的覆盖范围。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OpenAI和微软宣布签署一项非约束性谅解备忘录,修订双方合作关系。随着两家公司在AI市场竞争客户并寻求新的基础设施合作伙伴,其关系日趋复杂。该协议涉及OpenAI从非营利组织向营利实体的重组计划,需要微软这一最大投资者的批准。双方表示将积极制定最终合同条款,共同致力于为所有人提供最佳AI工具。
中山大学团队针对OpenAI O1等长思考推理模型存在的"长度不和谐"问题,提出了O1-Pruner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长度-和谐奖励机制和强化学习训练,成功将模型推理长度缩短30-40%,同时保持甚至提升准确率,显著降低了推理时间和计算成本,为高效AI推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中国科技企业发布了名为R1的人形机器人,直接对标特斯拉的Optimus机器人产品。这款新型机器人代表了中国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领域的最新突破,展现出与国际巨头竞争的实力。R1机器人的推出标志着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上海AI实验室研究团队深入调查了12种先进视觉语言模型在自动驾驶场景中的真实表现,发现这些AI系统经常在缺乏真实视觉理解的情况下生成看似合理的驾驶解释。通过DriveBench测试平台的全面评估,研究揭示了现有评估方法的重大缺陷,并为开发更可靠的AI驾驶系统提供了重要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