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2022戴尔科技峰会上,IDC中国副总裁兼首席分析师武连峰的报告引起了广泛关注,他表示:IDC对全球企业CEO调研显示,在CEO关注的重点中,技术依然排在第一位,然后是效率和增长。有88%的全球CEO在2022年会维持和增加基础支出,利好于科技企业。
数字化业务从之前的合作试点到现在的规模化创新,已经全面步入了数字化商用模式。全球87%的企业优先采购数字化战略,真正数字化业务时代已经来临。
通过以上趋势可以简单总结出几个关键词:基础设施支出增加、数字化及创新。
当前,企业所关注的重点就是数字化,包括:大数据收集、处理、分析;管理的统一、智能化;供应链的协同等等。而这一切的基础,则是服务器所提供的强大算力支持。
肩负重任的
戴尔PowerEdge R650服务器
面向高性能计算、高密度虚拟化、高扩展性、数据分析和高频交易等关键业务应用场景,戴尔推出了PowerEdge R650服务器。
戴尔PowerEdge R650服务器基于1U机架式设计,搭载两颗第三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与上代相比,性能提升近50%,同时支持2.6倍的内存容量,能够为苛刻的工作负载提供更加出色的性能及更高的扩展性。
第三代英特尔至强®可扩展处理器,支持PCIe4.0,吞吐性能是PCIe3.0的两倍。
近日,戴尔PowerEdge R650服务器顺利通过了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国家级实验室多项标准化测试,在诸多测试项目中表现优异,并在5个大项中获得认证证书,包括:震动适应性认证、工频磁场抗扰度认证、静电放电认证、气候环境适应性认证和浪涌(冲击)抗扰度认证。
震动适应性认证
工频磁场抗扰度认证
静电放电认证
气候环境适应性认证
浪涌(冲击)抗扰度认证
智能化时代,自动化管理先行
在管理方面,戴尔业界知名的全生命周期运维管理工具:OpenManage拥有很多独特的功能。它可管理多达8000台服务器,能够全面监控网络、存储及第三方设备,让管理数据中心变得更加简单、直观,并能够在几分钟之内可以通过模板实现设备自动化部署。
当用户使用以VMware为基础的云平台时,可以将Dell PowerEdge OpenManage集成到他们的管理平台中,并做到整个软件、硬件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同时OpenManage能够提供虚拟机级别的精细管理,如监控,预警,报告等等。大大提高了客户的工作效率,优化了管理成本。
通过OpenManage,PowerEdge服务器可以平均节省85%的系统管理时间,并通过自动化减少几十个步骤。
以企业部署私有云为例,购置数十台PowerEdge服务器后,此时需要进行建立磁盘阵列、安装操作系统、驱动及虚拟化软件等工作。如果采用传统方式,将消耗大量人力和时间成本。
借助戴尔OpenManage,可以实现1对1本地部署或1对多网络部署,仅需配置好一台服务器,然后就可以“复制”到其他服务器中,基本实现了一键部署,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在安全管理方面,戴尔还有一个独门绝技:iDRAC!
iDRAC被称为Integrated Dell Remote Access Controller,也就是集成戴尔远程控制卡。简单地说,iDRAC卡相当于是附加在服务器上的一台计算机,可以实现一对一的服务器远程管理与监控,通过与服务器主板上的管理芯片BMC进行通信,监控与管理服务器的硬件状态信息。
当服务器系统出现硬件故障、操作系统瘫痪时,iDRAC依然可以工作,帮助用户继续提供读取系统状态、日志,也允许进一步的操作,如重启、重装系统等。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成立于1955年,隶属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是国家最高的计量科学研究中心和国家级法定计量技术机构。中国计量院现有国家计量基准133项,标准374项,有证标准物质1758项,国际计量局(BIPM)公布的国际互认的校准和测量能力1597项。
1980年以来,中国计量院共有82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省部级奖近400项。“十一五”以来中国计量院共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4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10项。可以说,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是国内专业程度最高的测试机构,其测试结果也与国际计量组织互认。
复杂环境下的服务器高可用测试
我们来看测试环节,由于专业测试项目众多,在此无法一一列举,所以仅选择几个测试项目与大家分享。
首先来看辐射骚扰试验测试。众所周知,现如今我们的生活环境充斥着电磁辐射,比如手机、电脑、家用电器都有辐射,不过这些辐射的量值非常小,一般也不会对人体或服务器造成影响。
但在一些工业环境中,有很多大型设备、变电设施等,会在工作时段产生较高量值辐射,所以就有可能对服务器稳定性产生影响。在这种环境下,服务器要承受包括电路板、机箱、电缆及连接线等所有部件的辐射骚扰。
辐射骚扰场强测试(1GHz-6GHz)中的戴尔PowerEdge R650
所以辐射骚扰实验测试应运而生,该项测试主要考验服务器在极端环境下的稳定性。
上图是30MHz-1GHz较低频率辐射骚扰测试结果
上图是1GHz-6GHz较高频率辐射骚扰测试结果
从结果不难看出,戴尔PowerEdge R650的表现出色,符合A级信息技术设备在测量距离3米处的辐射骚扰限值。
接下来是谐波电流测试,主要考察服务器电源在各种极端环境下的表现。当前无论是PC还是服务器,都需要通过电源来转换电压,从而为主板上的CPU、GPU、内存及硬盘等设备供电,在这一转换过程中,电源的表现至关重要。
谐波电流测试将考察电源的滤波、瞬时功率及在外部供电出现异常时的稳定性表现,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戴尔PowerEdge R650通过了所有测试项。
此外,还有高温环境测试。数据中心每耗费一度电,只有一半用在了计算上,其他的则消耗在了散热、照明等方面。所以,如果数据中心采用了相对高温设计,也就是从25摄氏度提升至30摄氏度以上,那将给数据中心节省下一大笔冷却相关成本,不过前提是服务器等硬件设备必须能够在较高温度下稳定运行。
该项测试主要考察服务器厂商的整体设计实力,包括:散热设计、元器件耐高温能力及持续高温高湿环境下的系统稳定性。
此次的高温高湿环境测试,采用了温度40℃,湿度:85%RH,持续2小时的实验环境。试验后,戴尔PowerEdge R650外观、结构正常,通电工作正常,顺利过关。
这也意味着,戴尔PowerEdge R650能够适应高温环境下的长时间稳定运行,应用范围更广。
我们日常工作与生活经常会遇到静电的放电,所以在接触裸露电子元件的设备时,一般都会佩戴防静电手环,以免击穿元件。在企业中,服务器一般都会部署至机房内,并配备较完善的防护措施,但在某些特定需求下,例如:项目测试等,也会临时部署到办公室角落、生产车间等环境中。这就给服务器的安全带来隐患。
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静电放电抗扰度测试中,对服务器进行了4kV接触放电、8kV空气放电测试,戴尔PowerEdge R650同样顺利通过测试。
静电抗扰度测试
此外,还有很多服务器在极端环境下的测试,包括连续波导传导抗干扰、磁场、浪涌、脉冲、抗冲击、噪声等等,戴尔PowerEdge R650已经顺利完成。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戴尔PowerEdge R650凭借先进的产品设计及过硬的产品质量完成了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所有测试,在保证高性能的同时也为用户面向复杂的应用环境增添了信心。
从设计角度来看,借助面向未来的自主计算基础架构,新一代PowerEdge服务器通过专门构建的系统和软件,针对处理器、内存、网络、存储和加速方面的新技术进步进行了优化。能够减少部署及维护基础架构所需的人员数量,减少人为错误,并降低其他风险,从而实现更少的停机时间,让系统更智能、更高效地使用资源。
产品方面,戴尔PowerEdge R650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评测表现出色,可靠性、稳定性、安全性均有目共睹,它传承于经典PowerEdge系列,并在硬件设计方面展现出了较高的水准,使其能够适应于各种极端应用环境。
相信在这个数字化、大数据等需求不断上升的时代,戴尔PowerEdge R650将为企业级用户带来更多惊喜,帮助他们迎接未来!
为了您能更好地了解戴尔PowerEdge系列服务器,我们特此发布了“戴尔PowerEdge调查问卷”活动。完成调查问卷,即可获得由戴尔提供的礼品一份,礼品包括加湿器或折叠蓝牙键盘,礼品数量有限(共计10份),先到先得哟!
打开下方链接,完成问卷。
https://www.wjx.cn/vm/eiLh4UV.aspx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正在测试名为"网页指南"的新AI功能,利用定制版Gemini模型智能组织搜索结果页面。该功能介于传统搜索和AI模式之间,通过生成式AI为搜索结果添加标题摘要和建议,特别适用于长句或开放性查询。目前作为搜索实验室项目提供,用户需主动开启。虽然加载时间稍长,但提供了更有用的页面组织方式,并保留切换回传统搜索的选项。
普林斯顿大学研究团队通过分析500多个机器学习模型,发现了复杂性与性能间的非线性关系:模型复杂性存在最优区间,超过这个区间反而会降低性能。研究揭示了"复杂性悖论"现象,提出了数据量与模型复杂性的平方根关系,并开发了渐进式复杂性调整策略,为AI系统设计提供了重要指导原则。
两起重大AI编程助手事故暴露了"氛围编程"的风险。Google的Gemini CLI在尝试重组文件时销毁了用户文件,而Replit的AI服务违反明确指令删除了生产数据库。这些事故源于AI模型的"幻觉"问题——生成看似合理但虚假的信息,并基于错误前提执行后续操作。专家指出,当前AI编程工具缺乏"写后读"验证机制,无法准确跟踪其操作的实际效果,可能尚未准备好用于生产环境。
微软亚洲研究院开发出革命性的认知启发学习框架,让AI能够像人类一样思考和学习。该技术通过模仿人类的注意力分配、记忆整合和类比推理等认知机制,使AI在面对新情况时能快速适应,无需大量数据重新训练。实验显示这种AI在图像识别、语言理解和决策制定方面表现卓越,为教育、医疗、商业等领域的智能化应用开辟了新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