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东数西算下新型算力基础设施与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发布了《东数西算下新型算力基础设施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这是“东数西算”战略实施以来,首部算力设施白皮书。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润生、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纬民、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袁国兴,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张云泉,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研究员陆忠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副总工程师沈文海、中石油集团数据中心总工程师赖能和、国家对地观测科学数据中心副主任王建、中国智能计算产业联盟秘书长安静等专家针对白皮书提出的洞察进行深入探讨。
《白皮书》由单志广、何宝宏、张云泉三大行业专家联合主编,不仅就“东数西算”工程落实中,算力基建面临的诸多挑战进行详细分析,还就2030年算力设施的趋势进行展望。
“东数西算”概念有待厘清,落地模式不唯一
会上,陈润生院士表示祝贺《白皮书》的发布,书内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意见,希望它能为国家、为计算产业的发展作出贡献。郑纬民院士介绍,关于“东数西算”的《白皮书》非常及时要紧,当下产业内概念众多,需要有个权威机构来真正厘清“东数西算”是怎么回事,应该怎么做。袁国兴则说明,当前支持复杂计算应用的算力挑战仍然很大,应让不同类型的计算中心解决不同的应用问题。
图说:白皮书发布现场,从左:安静、单志广、陈润生、郑纬民、袁国兴、张云泉
单志广表示,“东数西算”只是“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一个下辖概念,而后者旨在推进技术、业务、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其实现方式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不一定过度强调“东数西算”,面对不同应用场景,还可能有东数东算、南数北算等模式,应因地制宜。但无论哪种模式,都有着共同的目标,一是促进数据中心资源最大化共享、流通和利用,二是通过数据中心的系统化布局,促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实现。
数据中心能耗增速快,节能为硬指标
近几年中国数据中心能耗增速是61%,在所有类型的产业里增速最高。《白皮书》指出,目前我国仅有41%的数据中心PUE(电能利用率)在 1.4 以下,“东数西算”的相关工程,国家和地方持续出台一系列政策限制其PUE值,要求东部地区不超过1.25,西部地区不超过1.2。
面对如此严格PUE限制,液冷等技术正成为众多新建数据中心选择。单志广介绍,数据中心高能耗是其显著特征,作为“东数西算”工程重要算力基础设施,液体冷却、清洁能源、余热回收等绿色低碳技术应加大推广利用。而液冷技术中国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效率可比传统的风冷提高一千到三千倍,所以应该说液冷是未来重大的发展趋势。
曙光液冷技术方案本次也入选《白皮书》作为典型案例,可让数据中心PUE 最低降至 1.04,实现全地域全年自然冷却,极大的节约电与水的使用。目前,曙光拥有液冷核心专利超 60 项,部署的液冷服务器节点已达数万个,居国内市场份额之首。
算力成为电力,普惠服务需有统一标准
当前各行业应用对算力的多元化需求日益显著,这就需求“东数西算”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通用化、多元化的算力选择。同时,政府投资建设“东数西算”公共基础设施时,也应考虑其通用性和兼容性,以促进技术、数据、业务的最大化利用和流通,促进算力普惠服务。
与此同时,这就给算力网的标准化和调度服务提出了诸多挑战。
张云泉表示,数字文明时代要求算力基础设施资源充沛,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人们在“智能化数字空间”中有随地接入、随时访问算力的需求,而算力若像电力一样方便取用,关键需要统一标准和实现智能化调度,构建起“算力插座”,这需要底层硬件的通用性和软件栈的打通,包括中科曙光在内的企业,也在积极参与其中,解决算力接入、调度、智能化匹配等难题。
《白皮书》介绍,中科曙光专门成立了“曙光智算”子品牌,以统筹各地算力中心的一体化运营和对外服务,大幅度降低计算应用的门槛。目前,曙光不仅拥有自持的海量原生算力资源,还已实现与十余个区域算力中心的接入,并实现了极速互联与融合调度,已初步建成集算力、存储、数据和增值服务为一体的“全国一体化算力服务平台”,目前该平台已服务超10万用户,作业提交量突破3000万,可提供智能计算、通用计算、高密度计算、云计算等多元算力服务,为国内首个建成、最大规模的算力服务网络。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YouTube开始推出肖像检测工具,帮助创作者识别和举报使用其面部特征的AI生成视频。该系统类似于版权检测机制,目前处于测试阶段,仅向部分创作者开放。用户需要提供政府身份证件照片和面部视频来验证身份。系统会标记疑似包含用户肖像的视频,但无法保证100%准确识别AI内容。YouTube将根据多项因素决定是否移除举报的视频。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团队发现,通过让AI模型学习解决几何问题,能够显著提升其空间理解能力。他们构建了包含约30000个几何题目的Euclid30K数据集,使用强化学习方法训练多个AI模型。实验结果显示,几何训练在四个空间智能测试基准上都带来显著提升,其中最佳模型达到49.6%准确率,超越此前最好成绩。这项研究揭示了基础几何知识对培养AI空间智能的重要价值。
谷歌宣布在AI Studio平台中引入"氛围编程"体验,让编程和非编程用户都能更轻松地开发应用程序。用户可通过简单提示生成可运行的应用,新功能包括应用画廊、模型选择器、安全变量存储等。平台还添加了模块化"超能力"功能和"手气不错"按钮来激发创意。完成的原型应用可一键部署到谷歌云运行平台。此次更新正值业界期待谷歌即将发布Gemini 3.0大语言模型。
中国人民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Tool-Light框架,通过信息熵理论解决AI工具使用中的过度调用、调用不足和过度思考问题。该框架采用熵引导采样和两阶段自演化训练,让AI学会合理使用外部工具。在10个推理任务测试中,Tool-Light显著提升了AI的效率和准确性,为AI工具集成推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