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2022中国算力大会·品质运力网络分论坛在济南成功举办。论坛以“全光筑基 以网强算”为主题,汇聚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信息中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领导以及运营商、企业的专家与嘉宾,共同探讨算力时代的网络演进之路,展示运力网络的创新方案和应用实践,共同推动运力网络建设,助力中国数字经济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一级巡视员刘郁林出席论坛并致辞。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宣传中心总编辑王保平致欢迎辞。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敖立以及来自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各界与会代表进行了精彩的主题分享。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一级巡视员刘郁林)
刘郁林在致辞中对推动我国算力网络发展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加强谋篇布局,认真落实国家战略部署。打造数网协同、数云协同、云边协同、绿色智能的多层次算力设施体系;二是强化创新驱动,加快推动算网融合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先进计算、算网融合等技术,全面推进5G网络和千兆光网建设,优化算力网络支撑;三是坚持多措并举,大力培育算力应用生态。加速推进算力在更多生产生活场景应用落地,营造良好的算力产业发展生态环境。

(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宣传中心总编辑王保平)
王保平表示,面对千行百业日益旺盛和多样化的算力应用需求,只有把确定性的运力和算力资源进行深度融合,才能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算力服务的需求。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
单志广表示,算力网络需要综合考虑算力、存力等资源,并结合带宽、时延等运力信息,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诉求,为用户提供严格的业务质量保障和最优的算力服务,做到像“打开水龙头,就能用水”一样,随用随取。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敖立)
敖立在演讲中围绕六大维度的协同创新演进,对高品质运力网络发展提出了建议,并对未来发展态势进行展望。他表示,运力和算力、存力同等重要,是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建立“全光运力网络发展体系”,有利于全面促进我国全光运力网络的发展,支撑数字经济、算力和存力的发展繁荣。

(全光品质运力网络 行动倡议仪式)
来自运营商的嘉宾代表也进行了精彩的主题演讲。中国联通研究院总师王光全、中国移动研究院教授级高工李允博、山东移动计划部副总经理郑晓莉、广东联通技术总监骆益民、山东联通网络部副总经理李壮志重点分享了技术演进探索和相关建设实践,通过持续打造高品质的全光底座,赋能运力网络建设。

(中国联通研究院总师王光全)
王光全表示,中国联通全光底座架构包括枢纽间、枢纽内和城市内三部分,枢纽间构建全光互联,打造20毫秒内时延圈。枢纽内通过省本一体,打造5毫秒时延圈,城市内将光锚点升级为算力锚点,构建城市内1毫秒时延圈,为国家“东数西算”战略和千行百业提供高品质运力保障。

(中国移动研究院教授级高工李允博)
李允博表示,围绕全光高速互联、灵活光电联动与智能网络调度,构建新一代基于OXC的光电联动型全光网架构,实现敏捷接入,打造任务式服务,助力算力“一点接入、即取即用、东西横贯、绿色节能”。

(山东移动计划部副总经理郑晓莉)
郑晓莉表示,山东移动围绕政府“一群两心三圈”面向用户提供低时延网络,打造一张端到端的全光品质运力网络,实现城区乡镇OTN全覆盖,全光交换覆盖100%的大型数据中心,赋能算力网络的泛在品质接入。

(广东联通技术总监骆益民)
骆益民表示,广东联通围绕1(全光运力网)+N(算力云池)+X(千行百业)的算网战略布局,综合运用OXC、400G、OSU等先进光网络技术,结合AI大数据规划方法论科学提高OTN部署密度,着力打造高品质全光运力网络,服务大湾区数字化转型升级。

(山东联通网络部副总经理李壮志)
李壮志表示,山东联通以网促算,以算兴业,基于全光底座和X-ONE算网引擎,实现全光网络与算力的统一、融合,建设山东半岛城市群一体化算力运力网。积极探索算网创新实践,构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专网和黄渤海一体化海洋经略专网,助力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及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华为光传送领域总裁周军)
作为电信设备商代表,华为光传送领域总裁周军也重点分享了华为如何基于五大创新打造全光品质运力网络。他表示,华为全光品质运力网络,通过全光锚点、全光终端、全光调度、全光网关以及运力地图等五大创新,实现向下联企联家,向上联算联云,构建无处不在的确定性运力,让算力服务触手可及。

(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谭立状博士)
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谭立状博士作为行业代表也重点分享了在“超算”行业的网络诉求,他表示,超算中心提供了澎湃的多样化算力,需要通过无处不在的全光运力网络,输送到智慧制造、航空航天、科学研究等千行百业。
论坛期间,单志广、敖立、王保平、周军、王光全、李允博出席了全光品质运力网络行动倡议仪式,产业各界纷纷表示支持打造全光运力底座,积极布局算力网络相关应用,推动算力赋能和经济社会全面数字化转型。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英特尔携手戴尔以及零克云,通过打造“工作站-AI PC-云端”的协同生态,大幅缩短AI部署流程,助力企业快速实现从想法验证到规模化落地。
意大利ISTI研究院推出Patch-ioner零样本图像描述框架,突破传统局限实现任意区域精确描述。系统将图像拆分为小块,通过智能组合生成从单块到整图的统一描述,无需区域标注数据。创新引入轨迹描述任务,用户可用鼠标画线获得对应区域描述。在四大评测任务中全面超越现有方法,为人机交互开辟新模式。
阿联酋阿布扎比人工智能大学发布全新PAN世界模型,超越传统大语言模型局限。该模型具备通用性、交互性和长期一致性,能深度理解几何和物理规律,通过"物理推理"学习真实世界材料行为。PAN采用生成潜在预测架构,可模拟数千个因果一致步骤,支持分支操作模拟多种可能未来。预计12月初公开发布,有望为机器人、自动驾驶等领域提供低成本合成数据生成。
MIT研究团队发现,AI系统无需严格配对的多模态数据也能显著提升性能。他们开发的UML框架通过参数共享让AI从图像、文本、音频等不同类型数据中学习,即使这些数据间没有直接对应关系。实验显示这种方法在图像分类、音频识别等任务上都超越了单模态系统,并能自发发展出跨模态理解能力,为未来AI应用开辟了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