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Arm、一年x86,而且速度始终保持对另一芯片厂商的压倒性优势
英伟达计划深入推进企业计算业务,后续将每两年为CPU和数据处理单元(DPU,又称SmartNIC)引入新的GPU架构。
在本周与台湾Computex展会同时发布的预录制主题演讲当中,英伟达硬件工程高级副总裁Brian Kelleher谈到了公司“无与伦比的芯片发布执行力和良好的市场声誉”。这很明显是在敲打竞争对手英特尔,嘲笑对方再次推迟鼓吹已久的独立GPU进军计划。
Kelleher还补充道,“我们将继续拓展自身卓越的执行能力,每两年发布新的芯片架构。”
而在这两年中,各款产品都将逐步转向新的架构平台。
Kelleher还提到“我们将采取一年Arm、一年x86的架构发布方式”,但目前还不清楚这是否代表架构与产品的更新可能发生在同一年内。毕竟双边并行更新确实难度太大,后续还要等英伟达做出进一步澄清。
先不论细节,英伟达宣称目前其手中掌握着三大架构:GPU架构、CPU架构(包括此次宣布的Grace-Hopper超级芯片),以及被用在Blufield系列产品中的DPU架构。
在主题演讲中,英伟达公司高管们表示,这三大架构在企业计算发展愿景中保持着紧密关联——CPU负责系统管理、GPU负责高强度工作负载,而DPU则提供网络和隔离服务。高管们强调,他们的秘诀就是同时使用这三种处理器架构,也只有这样才能牢牢把握住AI以及价值上千亿美元的云流媒体游戏市场。
说到游戏,本次演讲中还介绍了英伟达委托进行的一项研究,结果发现该公司的RTX视觉计算平台在射击游戏中能够帮玩家获得更高的射击准确率。其中最有趣的一点在于,水平最低的25%玩家在用上英伟达显卡后,成绩提升幅度要明显超过最强的25%玩家。所以即使英伟达的企业AI探索没能成功,喜欢“突突突”的年轻玩家们也会乐于消化掉这些RTX产品。所以无论如何,英伟达的产品总会有人想要、业务也就必然保持增长。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研究人员正探索AI能否预测昏迷患者的医疗意愿,帮助医生做出生死决策。华盛顿大学研究员Ahmad正推进首个AI代理人试点项目,通过分析患者医疗数据预测其偏好。虽然准确率可达三分之二,但专家担心AI无法捕捉患者价值观的复杂性和动态变化。医生强调AI只能作为辅助工具,不应替代人类代理人,因为生死决策依赖具体情境且充满伦理挑战。
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MathBode动态诊断工具,通过让数学题参数按正弦波变化来测试AI的动态推理能力。研究发现传统静态测试掩盖了AI的重要缺陷:几乎所有模型都表现出低通滤波特征和相位滞后现象,即在处理快速变化时会出现失真和延迟。该方法覆盖五个数学家族的测试,为AI模型选择和部署提供了新的评估维度。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发现过度依赖AI会导致认知债务,削弱基本思维能力。研究表明交替进行无辅助思考和AI支持工作的模式能保持认知敏锐度。这种认知高强度间歇训练模仿体能训练中的HIIT模式,通过短时间高强度思考与恢复期交替进行,可以强化大脑神经回路,防止认知衰退,提升独立思考能力。
这项研究首次发现AI推理模型存在"雪球效应"问题——推理过程中的小错误会逐步放大,导致AI要么给出危险回答,要么过度拒绝正常请求。研究团队提出AdvChain方法,通过训练AI学习"错误-纠正"过程来获得自我纠错能力。实验显示该方法显著提升了AI的安全性和实用性,用1000个样本达到了传统方法15000个样本的效果,为AI安全训练开辟了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