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数据中心建设迎来建设高潮。随着数据中心能耗日益增大,政策对数据中心发展提出新要求,推动数据中心向绿色化方向发展。
数据中心全面进入“液冷时代”
在近日举行的“2022数据中心液冷技术研讨会”上,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秘书长吕天文表示,无论从政策角度、市场需求还是技术成熟度来讲,均标志着数据中心进入“液冷时代”。
云计算驱动数据中心大规模部署,相比机房而言,数据中心的机柜数量更多,功率更大,处理和计算能力更强,安全等级更高,当然对应的能耗也就越大。
传统的风冷已无法满足数据中心散热的及时性要求,液冷概念正式提出,液冷技术逐步成熟,液冷型数据中心成为潮流。
吕天文介绍说,数据中心的液冷时代呈现了多个发展趋势,比如更高的计算功率密度、多种节能技术的融合、支撑更多行业创新应用的大规模智能计算发展。
目前我们看到根据液体冷媒和发热源的接触方式可分为——冷板式(间接接触)、喷淋式(直接接触)、浸没式(直接接触)。
吕天文认为,从安全性和节能性、可用性角度看,浸没式液冷能够更好地满足节能降耗需求,成为数据中心制冷首选,尤其对当今超高密度数据中心而言。“未来两到三年,液冷技术会有一个爆发点,这需要产学研用各方的共同努力。”
曙光的液冷实践
新基建为数据中心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增长契机,在曙光数创副总裁姚勇看来,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引领整个数据中心行业新的发展方向。
姚勇表示,“东数西算”工程引导数据中心行业向绿色节能、算力调度、安全可靠三个方向发展。曙光在这些方面进行了相关技术探索。
作为液冷技术的引领者,曙光早在2011年便开始相关技术研究,随后推出国内首款标准化量产的冷板液冷服务器,率先实现冷板液冷服务器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又于2013率先推出世界领先的浸没相变液冷技术。
目前曙光液冷产品具备了技术先进、部署多、应用久、产品成熟、经验丰富等特点。“曙光液冷数据中心解决方案致力于打造多层次的创新、生态级的一体化大数据中心,涵盖数据中心的规划设计到系统设计、工程建设、运维服务到能耗管理。”姚勇说。
据了解,曙光已将液冷技术应用于全国二十多个城市,覆盖科研、金融、教育、医疗、人工智能等多个行业,为数据中心的节能减排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其中,“东数西算”成渝枢纽节点内的西部(重庆)科学城先进数据中心便是曙光“液冷数据中心”的具体实践,在相关政策指导下,项目有望建设成国内最大液冷数据中心。
在节能方面,该数据中心采用了浸没液冷技术、余热回收、绿色建筑、清洁能源(光伏)等多种相关技术,真正做到了从能源的使用、机架的合理选用、散热的合理规划、机房设计、布局和使用等多方面的合理布局,全面提高机房散热效率,降低机房的整体能耗,最终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
据市场权威分析机构预计,到2026年,液冷数据中心市场的初始估值从2018年的14.3亿美元增至1205亿美元,年化复合增长率达30.45%。
“未来,曙光还会深化液冷技术的研究和设计,包括液冷服务器、液冷基础设施的监测和控制等,为我国信息产业的绿色发展拓展更广阔的空间。”姚勇最后说。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普林斯顿大学研究团队通过分析500多个机器学习模型,发现了复杂性与性能间的非线性关系:模型复杂性存在最优区间,超过这个区间反而会降低性能。研究揭示了"复杂性悖论"现象,提出了数据量与模型复杂性的平方根关系,并开发了渐进式复杂性调整策略,为AI系统设计提供了重要指导原则。
OpenAI明确表示要成为互联网一切事物的主导界面。AI智能体正在改变用户的数字习惯,从健康记录分析到购物指导,ChatGPT已经在多个领域扩展影响力。用户快速采用AI工具,但企业和生态系统的适应速度滞后。电商领域的权力分配尚不明确,用户偏好AI驱动的答案优先体验,品牌则推动生成式引擎优化。研究旨在了解用户与企业在AI变革中的适应差异。
微软亚洲研究院开发出革命性的认知启发学习框架,让AI能够像人类一样思考和学习。该技术通过模仿人类的注意力分配、记忆整合和类比推理等认知机制,使AI在面对新情况时能快速适应,无需大量数据重新训练。实验显示这种AI在图像识别、语言理解和决策制定方面表现卓越,为教育、医疗、商业等领域的智能化应用开辟了新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