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科曙光独家策划的全新产业对话类栏目《智算Talk》首期正式上线。中国信通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互联网中心副主任穆琙博、中科曙光高密度计算和深度学习研发总监吕灼恒、曙光智算产品运营及综合事业部总经理杨莉作为首期嘉宾,共同围绕“东数西算实施下算网建设的关键挑战和突破”展开热烈探讨。

穆域博提出三个当前实现算力成网的痛点与难点。其一,当前技术体系还在不断演进与创新,整体技术标准规范体系不完善;其二,算力网络是集跨行业、跨领域、跨方向的融合体,在产业合作方面有难度;其三,产业链条涉及广泛,资金投入量大,商业生态模式需进一步探索。
面对挑战,中科曙光作为我国核心信息基础设施企业,凭借着在计算领域的技术沉淀与深耕实践,构建泛在融合算力网络,推出以“为用户链接算力价值”为内核的智算AC3.0平台。
智算AC3.0实现算力即取即用
据吕灼恒介绍,作为全新升级曙光智算平台,AC3.0通过深度融合“高密计算+大数据+深度学习”等技术,提供像水电一样可一点接入、即取即用的算力服务。其依托通路、加速、万数协同三大能力,融合多个计算中心形成算力资源池,做到千面千算,加速科研与计算产业的创新能力,为用户创造算力价值。同时,还将通过多维度匹配,实现智能化协同和调度,为用户提供无感迁移。
算网融合赋能多场景适得其“算”
数字经济条件下,不断涌出的新场景、新需求对算网融合提出更迫切的需求。算网融合的进一步发展也为不同场景提供不同的应用需求。
作为基础设施和公共计算服务平台,智算AC3.0其应用范围也覆盖了面向科研应用的地球科学、类脑智能、生物基因等尖端课题及面向智能制造相关的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仿真设计、先进制造等领域的交叉融合应用创新。
“智算AC3.0已成熟应用于计算密集型场景,构建起面向众多细分领域的平台。”杨莉强调,智算AC3.0为用户提供算力、算法、数据、应用高度协同的一体化资源。同时还开放了API接口,通过计算和数据解耦,降低用户使用门槛,在做大产业链生态的同时,赋能用户创新发展。真正成为数字化转型迈向智能化业务的关键应用平台。
从新基建战略布局到“东数西算”工程再到各省“十四五”规划,算网融合正在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业态。未来,曙光将以智算平台为载体,汇聚全产业链智慧,共探新领域、新模式,共享新蓝海红利。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微软正式确认配置管理器将转为年度发布模式,并将Intune作为主要创新重点。该变化将于2026年秋季生效,在此之前还有几个版本发布。微软表示此举是为了与Windows客户端安全和稳定性节奏保持一致,优先确保安全可靠的用户体验。配置管理器将专注于安全性、稳定性和长期支持,而所有新功能创新都将在云端的Intune中进行。
这项由圣母大学和IBM研究院联合开展的研究,开发出了名为DeepEvolve的AI科学助手系统,能够像人类科学家一样进行深度文献研究并将创新想法转化为可执行的算法程序。该系统突破了传统AI要么只能改进算法但缺乏创新、要么只能提出想法但无法实现的局限,在化学、生物学、数学等九个科学领域的测试中都实现了显著的算法性能提升,为AI辅助科学发现开辟了新的道路。
人工智能初创公司aiOla推出基于流匹配训练技术的语音AI模型Drax,挑战OpenAI和阿里巴巴等巨头。该模型重新定义语音算法训练方式,能在嘈杂环境中准确识别语音,兼顾速度与准确性。相比OpenAI的Whisper和阿里巴巴Qwen2,Drax采用并行流处理技术,速度提升32倍,词错误率仅7.4%。该模型已在GitHub开源,提供三种规模版本。
卡内基梅隆大学研究团队通过3331次大规模实验,系统揭示了代码训练如何提升AI推理能力。研究发现,代码的结构特性比语义内容更重要,适当的抽象形式(如伪代码)可以达到与原始代码相同的效果。不同编程语言产生差异化影响:低抽象语言有利于数学推理,Python更适合自然语言任务。这些发现为AI训练数据的科学化设计提供了重要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