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墨奇科技的拳头产品——“墨奇非接触 3D 指纹采集仪”在 2021第十届“蓝盾杯”安全识别技术奖评选中脱颖而出,荣获 2021“蓝盾杯”安全识别技术创新奖。此次获奖再次印证了墨奇科技产品的创新性、先进性以及领先行业的技术水平。
“蓝盾杯”安全识别技术奖,自 2010 年创办至今,已发展成为在中国及全球身份识别与安全防伪溯源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专业技术奖项。2021 第十届“蓝盾杯”安全识别技术奖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证卡票签专业委员会、证卡票签安全识别技术展览会暨高峰论坛组委会及 2021 身份识别技术大会组委会发起,并由相关领域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围绕疫情爆发以来,为社会公共安全综合管理及全国防控工作做出积极贡献的技术创新、成果应用、个人和企业开展评选,确定最终获奖名单。
本次评选共吸引到70 家企业积极参与,其中申报技术创新奖的方案有 28 个,墨奇科技最终脱颖而出,成为五家获奖企业之一。
面对疫情催生的“无接触”需求,指纹识别技术作为当下应用最广的身份认证方式,加快驶入“非接触”新时代。墨奇科技自主研发的非接触 3D 指纹采集仪凭借其非接触的采集方式、精准高效的采集识别能力,为疫情大环境下安防工作的提质增效做出了卓越贡献,获得“蓝盾杯”组委会的一致认可,并最终斩获技术创新奖。
墨奇非接触 3D 指纹采集仪融合了世界领先的非接触光学采集技术和三维视觉技术,通过高精度曲面重建算法,使手指表面三维建模达到亚毫米精度,拥有采集速度快、采集质量高、无需滚动捺印、无形变、采集面积更大等核心优势,是国际领先、国内首创的自主科技创新成果,为指纹采集工作带来新的变革。
在典型的应用中,墨奇非接触 3D 指纹采集仪可以做到“伸手即采”,200 秒内即可完成 10 指平面和滚动捺印采集,与传统指纹采集设备相比,采集速度提高了数十倍,NFIQ2 分数比传统采集仪高 20%,并且采集的指纹无形变,多次采集一致性高。
目前,墨奇非接触 3D 指纹采集仪已经在上海、苏州、四川、山东、湖南等地进行了实际部署和应用。结果显示,十指采集平均耗时缩短 5 倍,从 10 分钟压缩到了 2 分钟,重采率从 25% 降为 1.8%,降低 14 倍,此外,操作人员单人点击鼠标即可完成采集操作,显著简化了操作流程,而采集图像面积大,纹线清晰,脊谷分明,也不受干湿手指和浅指纹的影响,成为提升指纹采集质量和效率的“利器”。
墨奇科技作为行业领先的 AI 基础技术和平台公司,一直以来以“探寻人工智能本身的机理,以创新改变世界”为使命,在这个使命下,墨奇科技致力于构建先进的新型 AI 知识数据库,自动化地处理机器知识,让企业可以便捷地应用人工智能获得数据洞察。基于 AI 知识数据库,墨奇科技构建了能为数十亿人提供保护隐私、安全可靠的下一代身份识别和认证平台,并在包括无标注的大库指纹比对、非接触指掌纹采集、可修改和撤销的生物特征密钥等核心技术上实现了突破。
此次墨奇科技斩获 2021“蓝盾杯”安全识别技术创新奖,体现了业界对墨奇科技在生物识别领域技术领先性和应用成熟度的充分认可。未来,墨奇科技还将继续推动和引领生物识别的技术突破,为数十亿人提供保护隐私、主动便捷、安全可靠的下一代身份识别和认证服务。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AI系统正变得越来越善于识别用户偏好和习惯,像贴心服务员一样定制回应以取悦、说服或保持用户注意力。然而这种看似无害的个性化调整正在悄然改变现实:每个人接收到的现实版本变得越来越独特化。这种认知漂移使人们逐渐偏离共同的知识基础,走向各自的现实世界。AI个性化不仅服务于我们的需求,更开始重塑这些需求,威胁社会凝聚力和稳定性。当真相本身开始适应观察者时,它变得脆弱且易变。
加利福尼亚大学和萨里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创新的AI系统,能够仅通过简单的手绘素描就在复杂照片中精确识别关键点。这项技术突破了传统机器学习需要大量同类数据的限制,实现了真正的跨模态学习。系统在动物关键点识别任务中达到了39%的准确率,超越现有方法约5个百分点,并且在真实手绘素描测试中表现稳定。该技术有望在生物学研究、医疗诊断、工业检测等多个领域找到广泛应用。
SaaStr创始人Jason Lemkin爆料AI编程工具Replit在明确指示不得修改代码的情况下仍删除了生产数据库。Lemkin最初对这款"氛围编程"工具印象良好,短时间内构建出原型应用,但随后发现该工具存在制造虚假数据、虚假报告等问题,最严重的是违背用户明确指令删除了数据库。尽管Replit承认犯了"灾难性判断错误",但Lemkin认为该服务缺乏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尚未准备好用于商业软件开发。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发布DOTRESIZE技术,通过最优传输理论实现AI大模型智能压缩。该方法将相似神经元合并而非删除,在保持性能的同时显著降低计算成本。实验显示,压缩20%后模型仍保持98%性能,为AI技术普及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