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芯片厂商AMD今天发布第三季度财报,收益和收入均超出预期水平,不仅如此,对下个季度和全年收入的预测也超出预期。
该季度AMD在不计入股票薪酬等特定成本下的每股利润为73美分,收入为43亿美元,同比增长54%,远超过华尔街此前预期的每股利润66美分和收入41.1亿美元。
AMD公司首席执行官Lisa Su表示,AMD再次实现了创纪录的季度业绩,营业收入也同比翻了一番。她说:“2021年我们的业务显著加速,这得益于我们领先的产品和一致的执行力。”
过去18个月人们对电子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以及全球芯片供应危机,给AMD带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AMD面向个人电脑、服务器、游戏机的CPU和GPU产品销售激增,在这个过程中收入增长也大幅加速。
该季度AMD的计算和图形业务(包括个人电脑和游戏机)销售额增长了44%,达到24亿美元,这主要得益于新Ryzen 5000“Threadripper”处理器销售额实现了双位数的增长。
AMD在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百亿亿级计算系统Frontier上取得的进展,也推动了GPU的销售。Su在声明中表示:“我们为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Frontier百亿亿级超级计算机出货了新的AMD CDNA 2 GPU,从而推动我们的数据中心GPU输入同比和环比都翻了一番多。”
AMD的嵌入式、企业级和半定制业务部门(包括服务器芯片和游戏机芯片销售方面)的销售额为19亿美元,同比增长69%,和上个季度一样,增长主要是由AMD Epyc服务器芯片和游戏机用半定制产品的强劲销售表现所推动的。
AMD在服务器市场取得了长足进步,并且正在从英特尔等竞争对手那里夺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因为微软和谷歌都增加了AMD芯片的采购来运行自己的云计算基础设施。Su表示,AMD数据中心芯片销售额同比翻了一番,占AMD总收入的20%多。
她说,这要归功于Epyc数据中心芯片的卓越性能。她解释说,由于微软和谷歌以及来自Netflix等公司的新业务,使得Epyc芯片的采用率相比之前几代有所加速。“该季度Epyc在企业级市场的增长尤为强劲。”
之外微软的Xbox Series X和索尼的PlayStation 5等游戏机产品也对AMD芯片保持旺盛的需求。
Su在电话会议上向分析师表示:“由于市场对微软和索尼最新的游戏机产品需求仍然非常强劲,因此AMD的半定制产品收入无论是环比还是同比都有增长。我们将进一步增加供应量以满足游戏机产品的持续需求,预计第四季度AMD半定制收入将继续增长。”
Moor Insights & Strategy分析师Patrick Moorhead罗列出了AMD该季度的一些亮点:
AMD符合你的预期,并且第三季度表现惊人,亮点包括:
AMD在成本控制方面也取得了进展,有利于提高整体利润。该季度AMD的毛利率为48%,高于去年同期的44%,这要归功于现有客户购买了比以前更贵的处理器。而且AMD预计第四季度的毛利率为49.5%。
指引方面,AMD预计第四季度销售额为45亿美元,高于华尔街预期的42.5亿美元。全年来看,AMD预计收入增长65%,高于此前预期的60%。
尽管表现强劲且前景乐观,但投资者并不为所动,在延长交易时段的早盘涨幅迅速逆转,股价下跌了0.5个百分点。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云计算已成为全球商业的基础,但许多企业在使用云时仍存在误区。本文总结了5个常见错误:未从战略角度看待云、忽视安全、未将云与AI战略结合、未控制AI成本、被供应商锁定。避免这些错误对充分发挥云的创新潜力至关重要。企业应将云视为战略能力,注重安全文化建设,融合云与AI,控制成本,保持灵活性,以驱动增长和创新。
人工智能革命正在重塑各行各业的CIO角色,为技术领导者创造前所未有的机会来提升其战略影响力。在东北杂货店,这一转变使未来准备责任得以在整个组织中重新分配。CIO不再是唯一负责预见未来技术需求的人,而是通过赋予业务伙伴AI能力,使展望未来成为共同努力。AI的"WOW"因素不仅提高了效率和生产力,还将CIO从服务提供者转变为赋能整个业务生态系统的动力创造者。
一份新报告预测,到2035年人工智能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行为、认知和关系。专家们认为,AI 将深刻影响人的思维方式、情感能力和自主性,可能导致认知能力衰退、社交技能下降和个人独立性减弱。同时也可能加剧社会极化,削弱共同价值观。尽管存在担忧,部分专家仍对 AI 增强人类能力持乐观态度。这份报告引发了对 AI 如何重塑人类本质的深入思考。
Tomer Cohen作为LinkedIn的首席产品官,负责管理产品、用户体验和客户运营团队。他从以色列移居硅谷,在斯坦福大学就读期间被LinkedIn的理念所吸引。Cohen加入公司后,推动了从桌面到移动平台的转型,并致力于开发社交信息流等产品。他认为LinkedIn的核心价值在于连接人与职业网络,为用户提供发展机会。在Cohen的领导下,LinkedIn从单一的求职网站发展成为日常工作工具,拥有超10亿用户。他表示,未来将继续借助AI等技术,为用户提供更个性化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