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Gartner公布2020全球主存储“用户之选”报告(Gartner Peer Insights ‘Voice of the Customer’: Primary Storage Arrays),浪潮存储、Dell、HPE、IBM、NetApp、Hitachi Vantara、Infinidat、Pure Storage等9家全球存储主流厂商入选。凭借全闪存储产品和技术创新,浪潮存储用户评分位居全球第一。
“用户之选”报告由全球权威调研机构Gartner出具,与魔力象限、关键能力报告一起构成了Gartner评估全球存储厂商产品竞争力的“三驾马车”,有别于其他两份报告偏重专家分析的特点,“用户之选”报告聚焦用户口碑,为企业决策者的存储选型提供了重要参考。“用户之选”报告对于入选厂商和参评用户始终实行严苛的筛选标准。对于用户的选择,一方面,Gartner会对其所在行业、公司规模等情况进行审视;另一方面,只有年营收高于5000万美元的用户,其评分才被用于后续统计分析。同时对于存储厂商,Gartner规定,只有在一年内由用户提交的评论超过一定次数才能入选。
本次评选,Gartner邀请全球用户从总体评价、产品能力、评估签约、部署实施、服务支持、推荐意愿多个方面对主存储产品进行了全面、客观的评估。在过去18个月内Gartner共收集到874份用户评测,在此基础上经过层层严格评估,Gartner最终将9家总体评级领先的存储厂商列入主存储“用户之选”报告,浪潮存储成功入选,用户评分全球第一。至此,浪潮存储在Gartner分布式存储和主存储两大领域用户评分均实现领跑。
能够连续多年在全球用户评测中收获高分,源于浪潮在新数据存储领域的前瞻洞察和持续技术创新。浪潮存储是业界最早提出新数据存储战略的厂商,推出了中国首款、全球首批搭载傲腾双端口NVMe SSD的全闪存储,基于iTurbo 2.0智能引擎技术实现了智能路径选择、冷热分流和多核负载均衡,将存储性能提升35%、延时降低50%,在SPC-1性能测试中包揽了16控、8控、单位成本性能三块“金牌”。同时在Gartner报告考核期内,浪潮存储在全闪领域申报了数百份专利,占浪潮存储全年专利的1/3,并参与了金融、通信行业全闪存储标准制定,引领全闪存储技术创新与发展。基于领先的技术,浪潮存储在大型银行金融交易、中石化SAP HANA、ETC缴费、山东省级医保、华科大脑图谱研究等行业核心业务中实现了规模化部署。
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入,5G、AI、大数据等新技术与实体经济将加速融合,全闪存储将成为企业级存储市场的增长引擎。浪潮存储基于“云存智用 运筹新数据”理念,加大高端存储、全闪存储研发投入与创新,率先引入NVMe、多云对接、智能运维等数据存储新技术,以领先产品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
以下展示几条Gartner官网的用户评论:
金融用户:“浪潮存储是一家值得信赖的制造商。全闪存储 HF5000带给了我们非常好的体验。浪潮存储的销售、技术人员非常专业,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关于系统架构设计的咨询服务和建议。”
通信用户:“浪潮全闪存储HF系列在我们的核心业务上表现出色,计费系统延迟显著降低”。
教育用户:“随着人工智能应用快速发展,我们人工智能实验室现有的存储设备已不能满足高IOPS和低延迟的要求。浪潮全闪存储HF5000G5可以提供百万级IOPS和0.1毫秒延迟,从而提升AI训练效率。同时HF5000G5接管我们的旧设备,实现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使用。此外,浪潮存储的服务和产品一样好,可以为我们提供7*24服务,帮助我们做好存储系统维护。”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DeepSeek 的 AI 模型在处理效率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可能对数据中心产生深远影响。尽管引发了科技股抛售,但业内专家认为,这项创新将推动 AI 应用普及,促进大规模和分布式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需求增长。更高效的 AI 算法有望降低成本、扩大应用范围,从而加速数据中心行业发展。
Rivian 正全面推进 AI 技术整合,开发下一代电动车平台,以挑战特斯拉的市场地位。公司计划于 2025 年实现免手驾驶,2026 年达到 L3 级自动驾驶。Rivian 还将在车载系统中广泛应用 AI 技术,提供语音交互等功能,并计划推出更实惠的车型,扩大市场份额。
Postman 发布了 AI 代理构建器,这是一款创新的生成式 AI 工具。它允许开发者通过整合大语言模型、API 和工作流程来设计、构建、测试和部署智能代理。这一工具旨在简化 API 交互、优化工作流程,并支持创建能执行复杂任务的智能代理,标志着 API 优先的 AI 开发迈出了重要一步。
微软第二财季利润同比增长10%,人工智能年化收入达130亿美元。然而,云计算业务未达预期,下季度指引不及预期,导致盘后股价下跌。公司资本支出创新高,以满足AI和云需求。尽管Azure增长放缓,但微软对下半年增速加快持乐观态度。同时,中国AI初创公司DeepSeek的崛起引发业界对AI基础设施投资的重新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