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 2020-2021 ASC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ASC20-21)总决赛在南方科技大学落下帷幕,在现场竞赛中,暨南大学、清华大学分别获得冠亚军,e Prize计算挑战奖和最高计算性能奖分别由清华大学和中山大学获得,其他多队也取得不俗佳绩。
ASC20-21超算大赛由亚洲超算协会、南方科技大学和浪潮集团联合举办,共有全球300余支高校代表队报名参加,经过预赛选拔有28支队伍晋级总决赛。作为疫情期间首个恢复线下比赛的国际大学生超算竞赛,ASC20-21总决赛采用现场竞赛和线上竞赛相结合的创新赛制,21支中国大陆高校队伍参与现场竞赛,7支中国大陆外高校队伍通过云平台进行线上竞赛的比拼。
决赛要求各参赛队伍在3000瓦功耗约束下自行设计并现场搭建超算系统,运行优化国际通行基准测试、人工智能自然语言理解、脉冲星搜索PRESTO、量子计算模拟QuEST、神秘应用跨尺度预报模式MPAS-A等前沿科学与工程应用。总决赛期间,28支队伍还通过抽签分组形式完成超级团队赛,通过跨团队、跨地域合作,共同挑战新冠病毒演化预测赛题VENAS。
ASC20-21总决赛争夺异常激烈,最终暨南大学代表队发挥出色,在人工智能自然语言理解、量子计算模拟等多个赛题均有上佳表现,反映出全面、深刻的超算系统与应用理解能力以及出色的性能优化能力,首次问鼎ASC总冠军。清华大学代表队在基准测试、脉冲星搜索优化等多个赛题中都取得优秀成绩,获得亚军。
e Prize计算挑战奖指定赛题是脉冲星搜索软件PRESTO优化,该赛题使用“中国天眼”FAST的实际观测数据,要求参赛队在大量观测数据及数据存在大量干扰信号的双重挑战下,完成脉冲星搜索的全过程。最终,清华大学代表队通过创新方案极大地提升了数据存取和处理性能,成功获得该项大奖。
中山大学代表队在3000W功耗约束下运行HPL国际基准测试,实现79.04万亿次/秒的持续浮点运算性能,创造新的世界纪录并获得最高计算性能奖。
由西北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组成的联队通过对VENAS的高效优化,性能提升超过10倍,成功赢得超级团队奖。VENAS通过比较基因组的变异信息,对病毒基因组进行分型,可以极大地帮助新冠病毒的溯源与传播研究,助力疫情防控。
此外,北京航天航空大学、山西大学、清华大学等队伍凭借在单项赛题上的优异表现获得了应用创新奖。
在线上竞赛中,台湾清华大学获得冠军,哥伦比亚EAFIT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波兰华沙大学、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等队伍分获应用创新奖。
ASC竞赛发起人、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恩东表示:“新冠疫情让我们更加深刻意识到,只有更广泛的跨国跨地区协作与创新,才能更好地应对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超级计算机作为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的重要工具,将会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ASC竞赛希望通过比赛的形式,让学生们不断扩大技术视野、丰富知识结构、珍视团队精神、强化合作意识,让他们成长为下一代计算科学家。”
南方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表示:“ASC竞赛是一个富有开放、创新基因的国际性大学生超算赛事。这项赛事首次在深圳举办,一方面会有力推动南科大超算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合作与学科建设,另一方面也将推动深圳超算应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海洋科技等新兴产业提供算力应用支持,助推深圳成为中国南方超算大平台建设的中心城市。”
全球超级计算机排行榜TOP500发起人,美国工程院院士,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及田纳西大学教授杰克·唐加拉(Jack Dongarra)表示:“ASC旨在挑战和启发学生们采用前沿技术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很高兴看到大家克服了绝大多数挑战。实际上计算科学是数学、计算机科学和各种应用的融合,希望参赛团队充分体会这种融合,成长为下一代高性能计算科学家和工程师。”
ASC 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ASC Student Supercomputer Challenge)由中国发起组织,并得到亚洲及欧美相关专家和机构支持,旨在通过大赛平台推动各国及地区间超算青年人才交流和培养,提升超算应用水平和研发能力,发挥超算的科技驱动力,促进科技与产业创新。大赛迄今已连续举行9届,共吸引了全球超过10000名大学生参赛,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大学生超算赛事。
ASC20-21完整获奖榜单:
ASC20-21超算大赛共设置 8 大奖项,分别是冠军、亚军、超级团队奖、e Prize计算挑战奖、最高计算性能奖、应用创新奖、最佳人气奖、一等奖等各个奖项。获奖榜单如下:
现场竞赛:
冠军
暨南大学
亚军
清华大学
超级团队奖
西北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
e Prize计算挑战奖
清华大学
最高计算性能奖
中山大学
应用创新奖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山西大学、清华大学
最佳人气奖
兰州大学
一等奖
中山大学、北京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山西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山东大学、国防科技大学、青海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南大学、福州大学、兰州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湖南大学
线上竞赛:
冠军
台湾清华大学
应用创新奖
哥伦比亚EAFIT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波兰华沙大学、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
最佳人气奖
哥伦比亚EAFIT大学
一等奖
波兰华沙大学、哥伦比亚EAFIT大学、泰国农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本文探讨如何使用生成式AI和大语言模型作为倾听者,帮助用户表达内心想法。许多主流AI如ChatGPT、Claude等被设计成用户的"最佳伙伴",或试图提供心理健康建议,但有时用户只想要一个尊重的倾听者。文章提供了有效的提示词技巧,指导AI保持中性、尊重的态度,专注于倾听和理解,而非给出建议或判断。同时提醒用户注意隐私保护和AI的局限性。
北京大学团队开发出WoW世界模型,这是首个真正理解物理规律的AI系统。通过200万机器人互动数据训练,WoW不仅能生成逼真视频,更能理解重力、碰撞等物理定律。其创新的SOPHIA框架让AI具备自我纠错能力,在物理理解测试中达到80.16%准确率。该技术将推动智能机器人、视频制作等领域发展,为通用人工智能奠定重要基础。
人工通用智能和超级人工智能的出现,可能会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外星智能形态。传统AI基于人类智能模式构建,但AGI和ASI一旦存在,可能会选择创造完全不同于人类认知方式的新型智能。这种外星人工智能既可能带来突破性进展,如找到癌症治愈方法,也可能存在未知风险。目前尚不确定这种新智能形态是否会超越人类智能,以及我们是否应该追求这一可能改变人类命运的技术突破。
香港大学和蚂蚁集团联合推出PromptCoT 2.0,这是一种让AI自动生成高质量训练题目的创新方法。通过"概念-思路-题目"的三步策略,AI能像老师备课一样先构思解题思路再出题,大幅提升了题目质量和训练效果。实验显示该方法在数学竞赛和编程任务上都取得了显著提升,为解决AI训练数据稀缺问题提供了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