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公司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 杨旭
2020年,挑战前所未有。全球新冠疫情依然严峻,世界经济遭遇衰退,地缘政治对抗愈演愈烈,产业链、供应链面临不稳定。在与产业界朋友的交流中,我能感受到大家从早期普遍担忧的情绪中走出来,更多的人开始理性积极地思考,探索在未来的不确定环境中如何应对和布局,这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在共克时艰的关键期,作为科技产业一员,为产业的未来寻找路径和策略,主动输出信心,重振希望,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所在。
首先,产业界需要坚定一个信念,越是危机越要把握发展趋势。现在的情况让我回想起2009年全球金融风暴,当时的英特尔公司董事长贝瑞特先生在访华演讲中给科技行业鼓气。有两点让我至今难忘:一是,越是危机,越要投资创新、投资未来;二是,中国是不断成长的市场,市场在哪里,资金就要投向那里。当年,在全球金融危机全面紧缩的形势下,英特尔继续保持了对大连工厂的投资计划,连招聘计划都丝毫没有变化。
时至今日,这些话仍然掷地有声。今年的疫情加速了整个经济的结构性调整。这是产业新格局的起点,年初,我提出了数据时代“智能X效应”,得到产业各界的认同。把握数字经济的发展大趋势、推动新基建,已成为产业界的共识。同时,我们一如既往,继续投资中国,因为选择中国就是选择加速发展。
其次,在充满挑战的环境中,关键决策应该遵循产业规律。科技产业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只有顺应产业规律,才能获得发展。现在中美科技“脱钩”是个现实的风险。相比产业链中举棋不定打算把生产线搬出中国的企业,我们英特尔的字典里,没有“撤”字。因为“脱钩”不符合产业规律。中国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开拓出巨大的市场消费规模,造就了完整的产业链,建设了完善的基础设施,培养了庞大成熟技能的产业人才队伍,中国政府大力扶持创新,产业创新的速度无与伦比。中国的优势不是别的国家用短时间能够复制的,在世界任何其他地方都不可能。所以,与中国风雨同舟,就是顺势而为,就是协同发展。
立足中国,主动担当产业责任,“知行合一”做正确的事。很多人提到英特尔,都会把英特尔的生态模式当作范例。的确英特尔作为产业链上游的企业,成就客户,耕耘产业生态,是我们核心价值观。同时,英特尔的公司治理,“做正确的事”是我们的道德罗盘。我特别认同“知行合一”,就是要求员工的良知、企业的道德准则要和行动匹配一致,正直行事。管理层言传身教,如果一件事情与公司对诚信的要求相悖,我们宁愿不做。所以,我们的员工对英特尔道德责任的自豪感是流淌在血液里的。因为一家以“做正确的事”为企业文化的公司,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我们在中国扎根并发展也是如此,不论是PC时代、互联网时代、云计算时代还是今天数据时代,我们助力产业发展的着眼点永远是,第一技术创新,第二互补合作,第三应用落地。我们不做机会主义者,只有脚踏实地去做事,挤掉泡沫,才能把技术转化为发展的实效。我们和上下游生态链伙伴一起,对真正的产业趋势形成共识,以互相包容的心态协同创新,将国内外技术充分融合在一起,一次一次在市场上去验证它的成功,一块儿把市场做大,然后整个产业都有机会。
放眼长远,应对全球挑战,以“科技向善”为己任。在英特尔,企业社会责任已融入我们的企业运营和战略。英特尔扎根中国35年,从投资中国、扶持本地产业生态,到投资教育培养人才、推动绿色发展,以及深厚的志愿者文化,我们一以贯之,大力投入,长期践行。面向未来,我们将推动企业责任的经验传承,并发扬光大。今年,英特尔基于我们长期实践,并聚焦全球发展的关键挑战,构建了RISE战略,针对Responsible履责、Inclusive包容、Sustainable可持续、Enabling赋能,设定了2030年目标。我们不仅希望自己做好,还希望通过赋能,跟社会有生力量一起合作,共建“责任生态”,在力度、深度、广度上有一个更大的拓展,努力创造更加履责、更具包容性和更可持续的未来。
最后,我坚信互补性合作是共克时艰的最佳路径。英特尔在中国扎根35年,参与了中国的发展,见证了中国的崛起,也做出了我们的贡献。长期以来,我们知行合一,与中国风雨同舟。即便全球挑战严峻,但我坚信:经验+智慧=信心。科技产业界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需要凝聚在一起,通过互补性合作、协同创新,不断输出科技的价值、创造更多增值,携手早日走出危机,共同迎来新发展!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谷歌深度思维团队开发出名为MolGen的AI系统,能够像经验丰富的化学家一样自主设计全新药物分子。该系统通过学习1000万种化合物数据,在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药物设计中表现出色,实际合成测试成功率达90%,远超传统方法。这项技术有望将药物研发周期从10-15年缩短至5-8年,成本降低一半,为患者更快获得新药治疗带来希望。
继苹果和其他厂商之后,Google正在加大力度推广其在智能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功能。该公司试图通过展示AI在移动设备上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来吸引消费者关注,希望说服用户相信手机AI功能的价值。Google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让消费者真正体验到AI带来的便利,并将这些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哈佛医学院和微软公司合作开发了一个能够"听声识病"的AI系统,仅通过分析语音就能预测健康状况,准确率高达92%。该系统基于深度学习技术,能够捕捉声音中与疾病相关的微妙变化,并具备跨语言诊断能力。研究团队已开发出智能手机应用原型,用户只需完成简单语音任务即可获得健康评估,为个性化健康管理开辟了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