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已经发明了一种自旋量子位制造流程,基于300毫米工艺技术,使用的是这种同位素纯晶圆(硅晶圆)。(图片来源:Walden Kirsch/英特尔公司)
2020年4月15日——今天,英特尔与QuTech共同在《自然》杂志(Nature)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证明了在高于1开氏度下,能够成功控制“高温”量子位(量子计算的基本单位)。该研究还重点论述了对两个量子位的单独相干控制,其单量子位保真度高达99.3%。这些突破突显出对未来量子系统和硅自旋量子位进行低温控制的潜力,硅自旋量子位与单电子晶体管极为相似,可以集成在一个封装内。
英特尔研究院量子硬件总监Jim Clarke表示:“这项研究代表我们对硅自旋量子位的研究取得了意义非凡的进展,我们认为硅自旋量子位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候选技术,有望赋能商业规模级量子系统,因为它们非常类似于英特尔已制造超过50年之久的晶体管。我们证明高温量子可以在更高的温度下工作,同时保持高保真度,这为在不会影响量子位性能的情况下,实现各种本地量子位控制选项铺平了道路。”
能否将量子计算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取决于同时以高保真度扩展和控制数千个(甚至是数百万个)量子位的能力。然而,当前的量子系统设计受限于整体系统尺寸、量子位保真度,尤其是大规模管理量子所需的控制电子器件的复杂程度。
在一个芯片上集成控制电子器件和自旋量子位,可以大大简化两者之间的互连。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提高量子位的工作温度至关重要。在此之前,量子计算机被证明只能在毫开尔文的温度范围内工作——只比绝对零度高出零点几度。现在,随着对高温量子的研究,QuTech与英特尔的合作已经证明了一个假设,即硅自旋量子位有可能在略高于当前量子系统运行温度中工作,从而向量子计算的可扩展性迈出了一步。
利用硅自旋量子推进量子计算,让英特尔能够利用在先进封装和互连技术方面的专业性,为实现量子实用性开辟一条可扩展的道路。英特尔持续推进全栈量子系统的发展,这项研究正是建立在此前的一系列工作之上,包括去年年底推出的首款Horse Ridge低温量子控制芯片。
这一研究也实现了关键性能突破。一般来说,除非将量子位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273摄氏度,或0开氏度),否则量子位中存储的量子信息通常很快就会丢失。在《自然》杂志重点报道的研究中,英特尔和QuTech首次展现了如何运行较高温度、较大密度且相干的量子位。这些密集的量子位能够在相对较高的温度下高质量运行。
随着这项研究的开展,研究人员同时证明,1开氏度以上温度可以实现硅量子点的单量子位控制。但是直到此前,只有在40毫开氏度的低温下,才能实现对两个量子位的控制。英特尔与QuTech的合作研究展现了新的突破,在1.1开氏度下,可以运行量子电路中的完整双量子位逻辑单元。
通过这项研究,英特尔和QuTech还证明了能够控制双量子位系统电子自旋的能力,并测量出单量子位保真度高达99.3%,且可对系统进行精确调整。此外,研究团队还证明在45毫开氏度到1.25开氏度的温度范围内,自旋量子位的性能受影响最小。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周一AWS美东数据中心DNS故障导致数百万用户和上千家企业断网,Reddit、Snapchat、银行和游戏平台均受影响。专家认为这凸显了冗余备份的重要性,CIO需要根据业务关键性进行风险评估,优先保护核心系统。单一供应商策略仍可行,但需通过多区域部署分散风险,建立故障转移计划。金融、医疗等高风险行业需更高冗余级别。
上海AI实验室等机构联合提出FrameThinker框架,革命性地改变了AI处理长视频的方式。该系统采用"侦探式"多轮推理,先快速扫描全视频获得概览,再有针对性地深入分析关键片段。通过两阶段训练和认知一致性验证,FrameThinker在多个视频理解基准测试中准确率平均提升10.4%,计算效率提高20倍以上,为AI视频理解领域带来突破性进展。
英国政府发布新的反勒索软件指导文件,旨在解决供应链安全薄弱环节。该指南与新加坡当局联合制定,帮助组织识别供应链问题并采取实际措施检查供应商安全性。英国国家网络安全中心过去一年处理了204起"国家重大"网络安全事件。指南强调选择安全可靠的供应商、加强合同网络安全条款、进行独立审计等措施,以提升供应链韧性和防范网络攻击。
复旦大学团队创建MedQ-Bench基准,首次系统评估AI模型医学影像质量评估能力。研究覆盖五大成像模式,设计感知-推理双层评估体系,意外发现医学专用AI表现不如通用AI。结果显示最佳AI模型准确率仅68.97%,远低于人类专家82.50%,揭示了AI在医学影像质控应用中的现实挑战和改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