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顶网服务器频道 04月08日 新闻消息(文/李祥敬):在数字经济盛行的今天,技术在企业发展和行业转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对于绝大部分企业而言,一方面需要积极拥抱新技术,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另一方面,技术投资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错误的技术选型往往会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为了帮助企业解决这样的困境,ThoughtWorks在每年都会出品两期技术雷达,这是一份关于技术趋势的报告。与市面上见到的技术生命周期评估工具和深度市场分析报告不同,ThoughtWorks技术雷达更加具体,更具可操作性,因为它不仅涉及到新技术大趋势,更有细致到类库和工具的推介和评论,从而更容易落地。
如果从2010年发布第一期算起,今年是ThoughtWorks出版技术雷达的第10个年头。2019年3月15日,ThoughtWorks全球技术委员会成员—"软件教父"Martin Fowler、知名作者Neal Ford、ThoughtWorks全球首席技术官Rebecca Parsons等国际软件巨匠齐聚深圳技术雷达十周年峰会,现场分享了近十年来IT领域的演进与变化,带给现场听众有态度的前沿技术解析。
Martin Fowler,ThoughtWorks首席科学家,著有《重构》、《分析模式》、《UML精粹》等,国际著名的面向对象分析设计、UML、模式等方面的专家,敏捷开发、极限编程方法的创始人之一,被誉为“软件开发教父”。 3月15日技术雷达峰会现场,发布了Martin Fowler的《重构2》。
在主题分享中,Martin Fowler 为我们回顾了《雷达十年》。十年来,ThoughtWorks技术雷达见证了众多技术的兴起与沉寂,我们不断看到有新的条目被纳入到雷达,从不被认可到进入“采纳”,或是从广受好评到建议“暂缓”, Martin Fowler畅谈了这其中所体现出的趋势。
Martin Fowler说,技术对很多组织来说很重要,但是技术的团队之间却缺乏协调。10年之前ThoughtWorks还是一个比较小的公司,但是现在ThoughtWorks已经是一个全球化公司,我们一直思考技术人员如何沟通和互相合作,ThoughtWorks希望能够把最为领先的技术专家聚在一起分享。“10年之前我们就已经做了相当多的工作,希望找到一个更好的方法分享我们的想法,后来采用雷达的方式互相分享。”
技术雷达是ThoughtWorks全球技术顾问委员会(TAB)经过反复探讨的讨论成果,TAB由ThoughtWorks全球各地的20位资深技术领袖组成,协助ThoughtWorks深入了解IT行业发展趋势。委员会成员每两周举行一次电话会议,每年定期会面两次,讨论ThoughtWorks的技术战略以及可能对IT行业带来巨大影响的技术趋势,以清晰脉络向从CTO到开发人员在内的各类利益相关方提供高信息量的行业洞察。
2010年的1月,第一期的ThoughtWorks技术雷达问世了。Martin Fowler说,我们发现雷达的形式很有用,ThoughtWorks希望其他人从我们的分享中受益。所以技术雷达在获取方式上是免费的,也就是公益性的,是一份不限行业,技术中立的前瞻性技术报告。
而且ThoughtWorks技术雷达带有强烈的主观意味,是结合ThoughtWorks具体的项目实践所得出的技术成熟度评估。ThoughtWorks技术专家们在所在领域是前瞻者和实践者,他们在实践中将自身对于技术的洞察融入其中,技术雷达中特意表达鲜明的观点,旨在激发所有人不断改进提升的意识。
目前IT行业从定位、价值、实践和技术都会发生巨大的变革。然而任何宏观的变革,都会有一些微小的信号,技术雷达就是持续关注这些微小的改变,记录变革,为技术人提供了一个技术不断演进的历史;预测技术趋势,小到一个工具和类库,大到平台和架构,而我们已经在不断见证事实的发生。
除了可以独立看一份最新的技术雷达,如果对照比较浏览最近几期技术雷达中一些技术点的动态演进趋势,我们可以提升自身对位技术未来趋势的把控力,保持对于新技术和技能的敏感度;另外一方面这也印证了技术雷达的前瞻性和可靠性。
Martin Fowler回顾了技术雷达所关注的技术趋势,这些技术现在已经成为主流技术并被广泛采纳。Martin Fowler说,在第一期的技术雷达中,我们着重讲的就是云的重要性,10年前ThoughtWorks已经意识到了云的巨大潜力和未来的重要性,我们把它纳入了技术雷达。“一开始我们只是关注了AWS和谷歌在云方面的探索,第二期技术雷达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ThoughtWorks技术雷达以四个环反映其对技术的态度,这四个环是:采用:强烈主张业界采用这些技术;试验:值得追求。必须理解如何建立此功能。企业应该在风险可控的计划中尝试此技术;评估:为了查明它将如何影响企业,值得作一番探究;暂缓:谨慎研究。
技术雷达19期
Martin Fowler说,因为云在十年前还很新,所以ThoughtWorks技术雷达在开始是把谷歌的云放在暂缓环中,后来随着云的成熟,ThoughtWorks把谷歌和亚马逊放到了评估环。再后来,云已经非常成熟,我们把云放到了试验和采用环中。
除了云技术,第一期的技术雷达还关注了软件的运营,并引入了持续集成的概念。这个持续集成的概念来源于ThoughtWorks的极限编程,并随着自身的实践不断深入和完善,如今这个概念已经家喻户晓。在持续集成和持续交付方面,ThoughtWorks进行了积极探索,让我们整个软件交付的流程更加顺畅。
Martin Fowler说,当时我们思考如何采用新技术做进一步的跟进,我们也做了进一步的思考。回到技术雷达,评估环节我们就希望为客户带来比较符合他们的工作流程和交付的产品,但是当时我们还没有实际操作的一手经验。后来,我们将CI/CD以及DevOps、指标可视化等敏捷概念进入了试用的阶段。
对于敏捷开发,Martin Fowler也表示,之前我们对于所谓的敏捷开发持疑,其实有很多的做法包括了危险的因素。但是我们的团队一直在探讨这个问题,后来我们把安全性纳入了软件检测当中,因为我们觉得我们要保证结果的安全性。“那个时候我们把刚刚出现的开发运营团队和运营团队结合在了一起,并且进行了无缝地紧密连接,不管是分析师还是运营师、安全架构师,我们所有人都加入软件开发的过程。”
在架构方面,ThoughtWorks提出了演进式架构的理念。Martin Fowler表示,我在大学学习软件开发的时候,没有太多的人教我架构。但是老师告诉我写软件之前就把一些基石打好,作为程序员,架构是一个永远都需要不断演进的过程。当时我们提出了一个改革性的企业架构,这个是当时技术雷达上的一个要点,也就是后来的演进式架构。
除了以上技术趋势,Martin Fowler还回顾了微服务、数据库等技术。回顾这些趋势,我们可以洞见到ThoughtWorks对于技术的持续跟踪。
不管你是个人开发者,寄希望于在某项新工具和技术大热之前,了解其目前在市场上的应用状态,保持对技术的前沿感知,以绘制自己的技术图谱,获取改进每日工作的灵感。或者你是技术领导者需要针对自己的系统做技术选型,以及对未来技术趋势的把握,ThoughtWorks技术雷达都会是一份很好的参考。
技术雷达除了是一份持续的技术成熟度评估,其产生也是源于ThoughtWorks另一个更宏大的使命—助力卓越软件事业,推动IT行业变革。ThoughtWorks由一群极有天分的软件精英,满怀激情地汇聚在一起,以引导软件创新、设计和交付的革命为己任,助推全球社会变革。
ThoughtWorks的使命是通过软件创造人类更美好的明天,倡导社会责任感,创造公平公正的经济环境。经营可持续的业务;推动IT变革,追求软件卓越;积极提倡社会和经济公正是支撑ThoughtWorks的商业模式的三大核心支柱,他们是ThoughtWorks的基石,影响着ThoughtWorks所做出的每一项决策。
现今取得成功的组织是那些将技术放在整体业务战略核心位置的企业。各公司负责人对技术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想要高效分析和预判业务及技术领域中的颠覆性元素,这也是ThoughtWorks每次新一期技术雷达发布时,会员人数都会不断增加的核心奥秘。
十年如一日,ThoughtWorks技术雷达持续更新,影响力不断扩大,这一方面是ThoughtWorks自身的技术卓越性,他们不忘初心,保持恒心,持之以恒为业界提供了技术的演进历史;另一方面,现在数字经济盛行,技术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各行各业对于技术趋势的需求越来越高,技术雷达的价值也被业界认可。
十年只是一个新的起点,展望未来,ThoughtWorks技术雷达的下一个十年更加精彩。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两家公司在OverdriveAI峰会上分享了AI应用经验。Verizon拥有超过1000个AI模型,用于预测客户呼叫原因和提供个性化服务,将AI推向边缘计算。Collectors则利用AI识别收藏品真伪,将每张卡片的鉴定时间从7分钟缩短至7秒,估值从8.5亿美元增长至43亿美元。
阿布扎比科技创新研究院团队首次发现大语言模型生成的JavaScript代码具有独特"指纹"特征,开发出能够准确识别代码AI来源的系统。研究创建了包含25万代码样本的大规模数据集,涵盖20个不同AI模型,识别准确率在5类任务中达到95.8%,即使代码经过混淆处理仍保持85%以上准确率,为网络安全、教育评估和软件取证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Hammerspace发布v5.2数据平台软件,通过更快的元数据读取、更好的数据放置和扩展性优化提升AI数据访问性能。新版本IO500总分提升33.7%,总带宽翻倍,IOR-Hard-Read测试提升超800%。增加了Tier 0亲和性功能,支持GPU服务器本地存储访问,减少集群内网络流量。新增Oracle云支持、Kerberos认证和标签化NFS,提供更细粒度的访问控制。该软件将于12月正式发布。
斯坦福大学研究团队首次系统比较了人类与AI在文本理解任务中的表现。通过HUME评估框架测试16个任务发现:人类平均77.6%,最佳AI为80.1%,排名第4。人类在非英语文化理解任务中显著优于AI,而AI在信息处理任务中更出色。研究揭示了当前AI评估体系的缺陷,指出AI的高分往往出现在任务标准模糊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