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大爆炸时代,企业数据爆发式增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利用数据资产的重要性,强调运用数据进行科学化运营,传统的粗放式经营已经成为过去式。如何利用大数据和移动互联为中心的技术创新进行数据化转型,有效改进产业的商业运作模式,已成为各行各业的所有参与者不容忽视,并且需要刻不容缓,大力解决的重要课题。而商业智能技术(BI)正是用于支撑企业数字化运营、降低运营成本、增加企业受益。随着人们的数据意识和数据素养不断提升,BI市场迎来了快速发展期。
企业出于对现有数据分析和挖掘的需要,始终对BI领域保持高度的关注。很多公司都意识到,在高速变化和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企业需要对自身业务更加熟悉,而且能够使之随市场变化迅速调整,这样一来,BI的作用就显现了出来。从Gartner的报告显示,到2019年自助分析和BI用户创造的分析结果将超过数据科学家。
既然,BI市场有着如此惊人的市场潜力,相关的市场玩家也是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这里面既有传统的BI厂商,也有众多的创新BI玩家。那么,在如此竞争激烈的市场,谁能最终执牛耳呢?
当前,出现了不少新型BI平台以满足新的需求:可访问性、敏捷性、更深度的分析洞察、从IT主导的、系统记录报告转向业务主导的、包括自助服务的敏捷分析。虽然目前传统应用型BI与新型自助式BI的比例持平,但是约有18%的企业在引进新型自助式BI,部分或全部替代了传统BI。传统BI的使用对象是IT技术人员,自助式BI的适用对象是最终用户——业务分析师、领导层。随着数据越来越多,分析时间越来越长,企业和用户需要通过自助式BI工具降低数据分析的门槛。
在大数据时代,商业智能和数据分析软件市场正在经历一场巨变,强调易用性、人人都能使用的分析软件正在取代传统复杂的商业智能和分析软件成为市场的热点和趋势。同时,国际传统BI厂商也逐渐向自助式BI和云BI转型。在这样的进程中,SaaS服务化与AI融合化成为国际BI市场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云计算使数据更容易汇聚,降低数据收集的难度,AI技术增强了数据分析能力。
随着云计算的深入发展,SaaS渗透率不断提升,更多的数据汇聚到云端,实现互通互联。SaaS在市场中变得火爆的原因就是人们想要获取资源,而又不想自己亲自去构建相关的设施。SaaS的出现将IT部门从管理大量实施的繁琐工作中解放出来。同样,国际众多BI厂商也向SAAS转型,从Gartner18年最新BI魔力象限中也可看出,不乏以SaaS BI主营产品的厂商存在。但众所周知,国内软件发展的道路上一直伴随着一个词“本土化”,即满足国内国情发展的功能、产品需求。而国内对于SaaS BI接受程度到底有多大?这还值得商榷
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革新对于各行各业产生了重要影响,BI行业也不例外。从本质上来讲,AI的目标是帮助客户从数据当中获取洞察力,创造价值。而BI和AI虽然只是一个字母的不同,但是对企业来说却有着相同的目标,那就是通过数据洞察实现更精准的趋势预测和辅助决策,提高企业竞争力以及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
所以,AI会成为商业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Gartner分析师的预测,到2020年,自然语言生成和人工智能将是90%的新BI平台的标准特征,50%的分析查询将使用搜索、自然语言处理,或语音生成,或将自动生成。
BI市场出现的这些技术趋势虽然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是作为BI厂商应该从现实出发,满足客户需求而不是片面追求概念。作为深挖BI市场的帆软从自身的实践为我们展现了本土BI厂商的坚持与创新。
竞争愈加激烈,搅局者也层出不穷,对于国内商业智能这一领域的发展,坚持便成了一项不可或缺的品质。
商业智能(BI)这个词最早由Gartner于1996年提出,而国内发展要追溯到2012年,大量的BI玩家登场,老BI玩家也开始转型,其中不可不提的便是帆软了。
在BI市场发展历程中,报表也成为其重要的一部分,在2013年前,大多的企业通过上BI产品来完成日常的经营分析、客户分析和报表展现。没有IT基础建设和各个业务系统的成熟,BI就是空中楼阁。这一时期,报表需求替代了大量的BI需求,也可以说报表是BI的前身。而商业智能BI市场的成熟需要依托企业业务应用系统的成熟,这个成熟主要是指业务系统数据沉淀的数据周期,这个过程至少需要3-5年的时间,企业才会考虑到数据打通和整合的问题,这便可看到2013年之后了,BI成了行业热词,成为大数据建设中不可不提的一个环节。
帆软这家企业是国内BI发展的缩影。2013年前,软件行业提到报表都会想起“南帆软,北润乾”这句饶舌,这也反应出帆软在报表行业的深耕沉淀。而在2016年,北润乾的润乾也低调退出报表市场,力推自己的王牌产品“集算器”,这一清华才子最终选择自己最擅长的算法为自己企业命脉。而帆软依旧坚持深磨产品finereport,并于近期推出finereport 10.0版本,自此,企业报表市场帆软一家独大。
2012年,大量的BI玩家进场,比如由经纬等多家投资机构投资的永洪科技,由百度高管创建的海致BDP等。
其中帆软也在这个期间开始转型,严格来说不是转型,可以说是创新,帆软意识到自助式BI的已经到达了市场需求值,便推出了其自助式BI产品——FineBI,而本次创新,帆软背靠自己强大的用户群,很快有了质的突破,这也是让帆软得以2015年进入专注于商业智能领域第一个进入亿元俱乐部的玩家,并于17年已拥有了2.78亿的销售额。在问起帆软如何看待如此变化的时候,帆软CEO感慨到:“这是我10年前如何都想不到的,当时觉得能做到千万已然是比登天还难,而现在在看看,十亿百亿也不是这个市场的天花板。帆软的成长空间还极大,相信2020年帆软能突破10个亿”。
看似骄傲的一句话,其实背后有着无穷多的不为人知的辛苦,谁都不知道这个几个人的团队如何度过了账上只有2000多元的初创期,变成如今近800人的团队。谁又能想到在2013年左右,前有心如竞争对手疯狂融资打价格战,后有巨头厂商收购堵截,这家厂商不仅度过了,而且活的比谁都好。一度销售额、人员规模指数级增长。问及怎么做到的时候,帆软CEO只说了两个字——坚持。
一、资本诱惑下不盲目,坚持为客户创造价值,服务客户
早在12年左右,国内第一家BI厂商拿到融资前后,帆软便进入了资本市场的关注视野中,更在15年后获得众多知名创投方的青睐,但帆软在仔细分析了自身后,还是决定不融资,拒绝了大家投来的橄榄枝,其中也有转向投资发帆软竞争对手的创投方。2015年,对帆软更重要的事,帆软已经连续三年销售额过5000万,帆软已达到独立主办上市的资格,而帆软也没有。而在众多厂商在为没有融资而发愁的时候,帆软为何这般。帆软CEO说:“可能因为不缺钱吧,帆软没想清楚要那么多钱能干嘛。”
二、“人云亦云”局势下,坚持不追逐市场声音,不欺骗合作伙伴,拒绝“BI云化”
还记得前文提到的BI云化这个话题吧?对于这个话题,帆软给出了他们自己的看法,其提到一个小故事,2017年时,一个国内巨头厂商找帆软合作,给出了很多诱人的资源,但要求帆软产品云化,挂在他们的云上。面对这些想得到的资源,公司内开了一个内部会,讨论这件事,最终结果也很“帆软”。直接拒绝掉,面对到嘴的资源,帆软为何这般,帆软也给出了很多他们的理由,其中有一条我觉得是最重要的,那便是国内绝大多数,也可以说全部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不接受把关键数据放在云上。这也成为国内让BI云化成为不可能关键因素。想想也是,企业命脉放在别人那,谁会放心。另外一些,功能定制化无法100%实现、产品技术门槛等理由都显得不值一提了。
再放眼看这个市场,SAP推出的SAP分析云操作、功能、界面等接近完美,但现在只有一家国内的“德企”客户,如此巨头都推不动一家本土企业,自然有了理论根据证明帆软是对的。
所以,帆软拒绝了这到嘴的资源,最根本的原因是不愿意“骗伙伴”,拿到资源却不能给伙伴带来价值。
三、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坚持做好自己的产品,不盲目扩大产品线
很难想象,一家做了12年公司,现在还只有两款产品,帆软便是这样一家企业。从2006年至今,帆软产品的上下游公司很多,比如ETL、数仓等等,但帆软在项目中遇到这样的需求的时候大都找自己的合作伙伴,坚信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帆软现在还是专注于FineReport报表产品和FineBI自助式BI产品,最多是衍生出数据大屏、移动端、行业解决方案等方案型产品,就连帆软的定制化团队——项目组都是从15年才真正成立的。这么想来,把两款产品能做到极致便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
而面对“简道云”这款强大易用的应用搭建工具,帆软藏了很多年,也不能说藏,了解之后发现,这款产品是帆软布局云市场的一款产品。孵化初期,很多内部的员工都不知道这是帆软自己的产品。原因很简单:除了钱,帆软没有提供任何市场、产品的支持,完全团队自研。销售渠道和帆软王牌产品渠道不存在一点交集,而继承了帆软很多良性品质,这款产品自16年底收费至此,销售额也乘指数级增长,但这并不影响帆软坚持的专注。
四、坚持市场需求导向,做真正满足客户需求的功能,让客户满意
“帆软的新功能是客户提出来的”这是和帆软产品经理聊天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在产品的交互上,帆软站在用户的角度上,设身处地的去思考如何让产品更易用,所以造就了易用性最强的口碑。在产品的功能上,帆软也不墨守陈规,用户需要啥帆软就做啥,比如FineReport的填报功能,国外的典型报表是没有的,客户需要了帆软便做了出来。还比如客户原本需要每月、每周甚至每天机械的导出报表,机械重复,繁琐无趣,还容易出错,帆软便就做了定时调度,把客户解放了出来。 所以到最后,你看到FineReport已经不仅仅一款报表产品了,是什么不重要,只要是用户需求的就行。
另外,帆软在AI+BI层面,数据挖掘、语音识别等方面也都有布局,但初心不变,依旧坚持客户需求为最终导向。
让客户满意,我们才有明天。围绕客户满意度,帆软的组织架构和服务方式也几经变革。原来服务团队分为售前和售后两个,对应服务于不同状态的客户,后来发现这种模式下转接效率和体验很低,比如一个初来咨询的客户,会被QQ工号转来转去,然后问题还要一遍一遍的重复描述。于是,我们就变革了组织架构,服务团队整合为一个,按照地区划分,同时尽量确保服务人员长期对接这个客户,不再转来转去。
如上,帆软的成长路径或许不足为奇,但是以产品为根基,却能直达客户所需。当前的BI市场正处于一个转折点,唯有抓住市场风向,才能赢得市场。不管是FineReport还是FineBI,帆软都通过对技术的采纳以及客户需求的把握找准了方向,为BI市场奉上了过硬的产品,这些产品成为新BI时代的重要代表。
这也便是一家良性的企业所折射出的市场发展,注定马太效应会成为整个市场优胜劣汰的基准法则。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当今世界改变的速度已与过去不同,每当文明经历一个颠覆性的技术革命,都给这个世界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世界是平的》
OpenAI 的 ChatGPT 爬虫存在安全漏洞,可被利用对任意网站发起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攻击者只需向 ChatGPT API 发送一个包含大量重复 URL 的请求,就能触发爬虫对目标网站进行大量访问。此外,该漏洞还可能被用于绕过限制,让爬虫回答查询。这些问题凸显了 AI 系统在安全性方面的潜在风险。
三星即将发布的Galaxy S25 Ultra旗舰手机将带来多项升级,尤其是相机方面。据泄露信息显示,新机将支持高分辨率视频拍摄、超广角微距模式、AI音频擦除等功能,并集成Google Gemini AI助手。这些升级将大幅提升用户体验,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