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es Lewis:新技术的采纳是一个组织变革的过程 原创

新技术的采纳不是“拿来主义”,而是一个“入乡随俗”的过程。新技术不光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组织变革,因为这会给组织团队人员的技能能力带来挑战。很多技术员看技术就是纯技术,但是对于一个组织来说,这还涉及组织变革。

至顶网服务器频道 06月19日 新闻消息(文/李祥敬): 在技术变革快速发展的今天,技术在企业创新和转型的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面对如此众多的新技术,企业都会面临这样一个难题:一方面需要采纳先进的技术,驱动企业的业务创新;而另一方面,技术投资的风险却是实实在在的,错误的技术选型往往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为了帮助企业解决这样的问题,全球性软件咨询公司ThoughtWorks每年会发布两次最新版本的技术雷达。它是由Technology Advisory Board(众多来自ThoughtWorks全球的资深技术专家组成)讨论得出的对ThoughtWorks以及软件行业产生重要影响的技术趋势和现状报告,并以雷达形式对各类技术的成熟度进行评估并给出建议,为从程序员到CTO的利益相关者提供参考。

如果说,ThoughtWorks技术雷达解读百余个技术趋势,致力于帮助IT从业者理清技术发展的脉络,作出正确的技术选型。技术雷达峰会则在此基础上更深一步,邀请企业CTO、技术决策者现场进行实例解析,解读技术趋势。

在近日举行的2018 ThoughtWorks技术雷达峰会上,ThoughtWorks对2018年的第一期技术(总第18期)主题趋势进行了解读,还分设横跨数据驱动架构、企业级区块链、云原生DevOps、数字化交互创新、演进式架构、透明化安全六大技术领域的垂直论坛。在活动期间,ThoughtWorks首席咨询师James Lewis和ThoughtWorks中国区区块链能力负责人刘尚奇接受了记者的采访,畅谈了他们眼中的区块链、微服务、人工智能等技术变革。

从技术角度看区块链具有深远的影响价值

目前区块链的火爆程度,大家有目共睹。区块链最早被用为数字货币——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同时,数字货币也是目前区块链最成熟的应用。但是,区块链技术是否就被局限于作为数字资产的分布式账本?答案是否定。

James Lewis:新技术的采纳是一个组织变革的过程

ThoughtWorks中国区区块链能力负责人刘尚奇

刘尚奇表示,作为一个技术,区块链其实可以脱离比特币存在。从这个角度看,区块链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价值。ThoughtWorks技术雷达中基于区块链的解决方案被广泛讨论。由于区块链具有降低成本、提高透明度和便于追责等诸多好处,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利用基于区块链的解决方案来处理业务,而不仅仅是做个概念验证。

当前,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实践逐步展开,涌现出一批创新应用原型。当前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场景最多,各个金融机构积极开展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创新实践,如工商银行的金融资产交易验证、微众银行的银行间联合贷款结算清算、阳光保险的航空意外险卡单验证等。

除了这些,除了金融行业,区块链在能源互联网、版权、供应链管理、政府及公益、房地产交易等领域也涌现出一批应用探索,如蚂蚁金服的公益扶贫、海航的集团采购和供应链融资等应用。

结合区块链的特质,区块链可以减少商业合作中对中间机构的依赖,也可以减少业务中的摩擦。凭借区块链协议的保证,增加数据的真实性,安全性和溯源性。依托区块链技术,企业运营管理可以简单化,合作高效化和成本的低廉化。“不可否认,像任何新兴且快速发展的技术一样,虽然区块链正在趋于成熟,但还是需要评估风险。显而易见,区块链的‘泡沫’在浮现出来。”刘尚奇说。

James也表示,业界遇到最大的挑战就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泡沫越来越大,区块链需要找到适合自身的业务应用场景。“技术需要找到对应的业务场景,区块链技术解决的是信任问题,所以很多应用场景需要从解决信任问题的角度来着手。区块链技术本身,跟我们的商业解决方案是有区别的,它是我们要构建的业务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在区块链解决方案上面。”

虽然目前区块链技术在政策监管方面面临诸多限制,但是区块链技术在企业业务应用场景中具有很大的很大的潜力。企业需要关注未来区块链技术的走向,从而驱动自身的业务发展。

人工智能下的微服务需要更高级别的抽象

James Lewis:新技术的采纳是一个组织变革的过程

ThoughtWorks首席咨询师James Lewis

作为“微服务”概念提出者,James Lewis 2005年加入ThoughtWorks,目前是ThoughtWorks的总监咨询师,技术战略委员会的成员,也就是创建技术雷达的组织成员。他对于大规模企业系统集成有着丰富的经验,致力于通过小型而互相协作的服务来构建应用。他曾经用微服务构建过大量的系统,同时也是这个不断增长的社区中非常活跃的参与者。

James表示,现在是一个技术发展非常快的时代,对于技术人而言,不管是云计算技术还是人工智能,对于技术开发都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需要我们站在一个更高的抽象级别去解决更复杂的问题,现有的工程实践需要被更新。

比如服务器端与浏览器的关系正在发生巨大的变革。曾经服务器端为王的时代,大部分时间我们希望把业务逻辑放到服务器端上。但是随着容器技术以及PaaS相关技术的崛起,服务器端的工作越来越多被PaaS平台本身接管。

这样的一个发展结果就是前端的复杂度在增加,另外一方面后端的复杂度也在减少。优化用户体验的内在需求不断提升浏览器的功能多样性,许多后端服务也在这个过程中变得更加简洁。

为了实现更好用户体验的追求,企业正在持续地把功能装进浏览器里,许多后端服务因此变得越来越薄,复杂性也因而降低。企业借助自动化的后端应用程序开发,用微服务的架构方式开发应用,以API的方式呈现出来,输入输出都非常清晰明确,后端反而变成了一个相对比较简单的工作。

对于微服务,James认为,云计算以及容器技术的发展让微服务面临很多新的发展方向,降低了构建、部署和运维微服务的操作复杂性。使用微服务构建的产品和系统的团队广泛采用了基础设施的自动化技术。各个团队在广泛使用基础设施自动化实践的另一个领域是在生产环境中管理各个微服务。

于是,为了实现数字化转型,企业纷纷建立属于自己的数字化交付平台。这样的平台让代码从迁入到部署到生产环境变成完全一个自动化的过程,并且提供开箱即用的监控和运维支持。

James指出,微服务不是“万金油”,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是否需要进行微服务化。在构建微服务过程中,软件的组件化需要考虑匹配度问题。当各个组件成为各个进行远程通信的服务后,比起在单一进程内调用各个软件库,此时的重构就变得更加困难,测试也会变得更加复杂。

另一个问题是,如果这些组件不能干净利落地组合成一个系统,那么所做的一切工作,仅仅是将组件内的复杂性转移到组件之间的连接之上。这样做的后果,不仅仅是将复杂性搬了家,它还将复杂性转移到那些不再明确且难以控制的边界之上,造成了服务之间杂乱的连接。

最后,微服务实践还要考虑团队成员的技能水平。如果没有充分的前期准备实践,微服务化往往不是减少了杂乱,而是让事情变得更糟。

结语

新技术的采纳不是“拿来主义”,而是一个“入乡随俗”的过程。新技术不光是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一个组织变革,因为这会给组织团队人员的技能能力带来挑战。很多技术员看技术就是纯技术,但是对于一个组织来说,这还涉及组织变革。

“采纳一个新技术,要考虑到人员能力的适用性,新技术对他们的技能要求以及他们对新事物的恐惧。只有这样,在一个组织变革中,人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也是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关键。”James最后说。

 

来源:至顶网服务器频道

0赞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2018

06/19

17:11

分享

点赞

邮件订阅
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