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6日】全球领先的信息技术研究和顾问公司Gartner的年度首席信息官调查显示,相比全球同行,亚太区首席信息官采用物联网(IoT)、人工智能(AI)与会话式界面(conversational interfaces)等颠覆性技术的比例更高。
43%的亚太区首席信息官表示他们已经部署或在短期内计划部署物联网技术(全球比例为37%);37%已经部署或在短期内计划部署人工智能技术(全球比例为25%)。28%的亚太区首席信息官已经投资于会话式界面(全球比例为21%);20%已经投资于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全球比例为17%);13%已经采用区块链(blockchain)或分布式账本技术(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全球比例为9%)。
Gartner副总裁兼杰出分析师Andy Rowsell-Jones表示:“许多非常成功且具有创业精神的数字化企业以及成熟的制造业、金融服务、矿业、政府机关与高等教育机构都在亚太地区,这推动了该地区技术普及曲线的攀升。”
在澳大利亚召开的Gartner Symposium/ITxpo峰会期间,Gartner分析师展示了“2018年Gartner首席信息官议程调查(2018 Gartner CIO Agenda Survey)”的结果。全球共3160位首席信息官(包括来自亚太区17个国家与地区的537位首席信息官)参与了调查,相当于大约3.4万亿美元收入/公共部门预算与490亿美元IT支出。
调查显示,95%的首席信息官预计其工作将会因数字化而发生改变或经历重组。由于世界级IT交付已经实现,首席信息官们为其付出的时间将越来越少。受访者认为,首席信息官角色最重要的两大转变将会是成为变革领导者,以及承担更多、更广泛的职责。首席信息官们的工作将不可避免从传统的服务交付延伸至其他业务领域,如创新管理与人才发展等。
Rowsell-Jones先生表示:“首席信息官的工作性质已经从交付高管转变为IT业务主管,即从控制成本与设计流程转变为提高收入与利用数据。领导者们正在快速扩展其数字化业务,对于不愿落后的首席信息官而言,今年余下的时间以及2018年将成为决定性时刻。”
调查结果显示,亚太区首席信息官越来越多地承担起传统IT业务之外的责任,但这一比例仍显著低于全球同行。负责数字化转型的亚太区首席信息官比例为44%(全球为55%);负责创新的比例为37%(全球为54%);负责企业变革的比例为17%(全球为28%)。
Rowsell-Jones先生认为:“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在亚太一些地区,首席信息官很难被授权去跳出有限的IT领域采取行动。尽管如此,这也并不意味着他们应当抛开推动深远企业变革的责任。”
调查结果显示,亚太区首席信息官预计其预算将增长5.1%,高于全球3%的均值。
Rowsell-Jones先生表示:“今年,由于各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整个亚太区的IT预算增长非常强劲。”
调查结果显示,在亚太地区,首席信息官正走在从数字试验(digital experimentation)到数字扩展(digital scaling)的道路上。但是,在进行早期数字试验及试点与已经实现数字扩展的首席信息官之间,存在着一堵高墙。只有15%的首席信息官实现了数字扩展,3%的首席信息官已经处于收获与优化其数字化战略的阶段,这个比例与全球同行保持一致。
42%的亚太首席信息官认为,发展数字化战略的主要障碍是企业文化(全球比例为46%)。紧随其后的是人才短缺(24%)与资源短缺(19%)。
Rowsell-Jones先生认为:“首席信息官必须确定当前存在的文化行为以及未来愿景。为此,他们必须识别现有的文化优势,并将文化变革作为‘新的篇章’,而非大规模全面调整,以尊重员工所做的贡献,并邀请他们共同踏上这段旅程。”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Gartner预测,到2030年所有IT工作都将涉及AI技术的使用,这与目前81%的IT工作不使用AI形成鲜明对比。届时25%的IT工作将完全由机器人执行,75%由人类在AI辅助下完成。尽管AI将取代部分入门级IT职位,但Gartner认为不会出现大规模失业潮,目前仅1%的失业由AI造成。研究显示65%的公司在AI投资上亏损,而世界经济论坛预计AI到2030年创造的就业机会将比消除的多7800万个。
Meta与特拉维夫大学联合研发的VideoJAM技术,通过让AI同时学习外观和运动信息,显著解决了当前视频生成模型中动作不连贯、违反物理定律的核心问题。该技术仅需添加两个线性层就能大幅提升运动质量,在多项测试中超越包括Sora在内的商业模型,为AI视频生成的实用化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人工智能正从软件故事转向AI工厂基础,芯片、数据管道和网络协同工作形成数字化生产系统。这种新兴模式重新定义了性能衡量标准和跨行业价值创造方式。AI工厂将定制半导体、低延迟结构和大规模数据仪器整合为实时反馈循环,产生竞争优势。博通、英伟达和IBM正在引领这一转变,通过长期定制芯片合同和企业遥测技术,将传统体验转化为活跃的数字生态系统。
上海AI实验室发布OmniAlign-V研究,首次系统性解决多模态大语言模型人性化对话问题。该研究创建了包含20万高质量样本的训练数据集和MM-AlignBench评测基准,通过创新的数据生成和质量管控方法,让AI在保持技术能力的同时显著提升人性化交互水平,为AI价值观对齐提供了可行技术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