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云计算像自来水或者电力一样可以随时获得,这对于人工智能(AI)的发展而言将意味着什么?曙光公司高级副总裁聂华的答案是“更低的实现成本和更广泛的应用机会”。
聂华提出,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部署了城市云计算中心这个“神经中枢”,人工智能应用就能够像自来水一样深入城市系统各个“神经末梢”。“城市有了更易获得的人工智能应用能力,智慧城市建设的‘最后一公里’也就迎来了曙光。”聂华说。
提升城市智慧的催化剂
根据国家相关部委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部署,预计我国2017年启动智慧城市建设和在建智慧城市的城市数量将超过500个。
“建设智慧城市,只有将信息技术、信息资源融合到城市建设过程中,才能更好地满足城市智慧发展的需要。”聂华指出。
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作为IT产业不断“进化”的产物,正是为解决大数据问题而生。聂华解释说:“云计算、人工智能正是由计算量需求越来越大,数据越来越多、越来越动态、越来越实时所催生出来的。”
实践证明,云计算中心在数据资源整合方面的能力出众。聂华表示,“通过算法与海量大数据结合,人工智能可以被应用到城市云系统的各个‘神经末梢’,而这正是人工智能的用武之地。”
此外,将人工智能与智慧城市的各项建设内容相结合,还使得城市云承载的各类应用显著提升智能水平,这在治理交通拥堵、气象预报与监测、金融安全等方面尤其突出。“通过人工智能算法深度挖掘数据资源,能够形成新的支持决策的数据源,用于进一步提升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聂华说。
“可以说‘城市云+人工智能’的组合完善了智慧城市的大脑,已成为提升城市智慧的催化剂。”聂华表示。
城市云升级助AI发展
今年5月底,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对人工智能发展前瞻给出了这样的预期:AI战胜人类围棋高手的目标已经达到,但语言翻译(2024年)、撰写高校论文(2026年)、驾驶卡车(2027年)乃至撰写纽约时报排行榜畅销书(2049年)和完成外科手术(2053年)都还需要待以时日。一言以蔽之,人工智能虽然火热,但要发展成熟仍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
聂华指出,便捷的云计算可以让大数据拥有更低的实现成本与更广泛的应用机会,而大数据发展又为AI发展奠定了数据基础。未来AI需要更加便捷、更加细致地深入智慧城市各个应用场景。从建设智慧城市的角度而言,这呼唤着城市云系统的进一步升级。
作为城市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城市云能够显著提升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城市云1.0帮助多个应用系统实现了物理集中,而实现城市云平台的弹性化则是城市云2.0的应有之义。”聂华介绍道。
“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中,城市云3.0阶段形成了大数据平台,打破了信息壁垒,为AI发展提供了抓手。”聂华表示。
“曙光下一个目标是城市云4.0,即在大数据时代,根据现有政务数据和应用将数据资源盘活。”数据资源的盘活无疑将催生更多的AI应用,从而进一步推动AI的发展。聂华说:“通过对数据的细致分析和智能处理来推动智慧城市建设,这是构筑城市云的意义,更是共享数据真正的价值。”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Canva宣布收购生成式AI内容创作初创公司Leonardo.ai,交易条款未披露,但采用现金加股票的混合方式。Leonardo.ai的120名员工将全部加入Canva。Leonardo.ai成立于2022年,拥有1900万注册用户,其工具已创建超过10亿张图像。该公司将继续独立运营,专注于快速创新和研发。此次收购旨在帮助Canva扩展其Magic Studio生成式AI套件功能。
希伯来大学研究团队开发的Story2Board系统实现了从文字故事到专业故事板的自动转换突破。该系统采用潜在面板锚定和相互注意力数值混合两项核心技术,在保持角色一致性的同时实现丰富的视觉表现力。系统无需训练即可运行,能够生成电影级构图效果的连续画面,为内容创作、教育和娱乐产业提供了强大的AI辅助工具,代表了人机协作创作的新模式。
亚马逊推出Quick Suite软件平台,旨在简化AI智能体和企业聊天机器人的创建过程。该平台支持50个企业级应用集成,包括Office 365、Slack等,提供无代码环境连接内部文档和数据源。平台包含Quick Flows自动化工具、Quick Research研究功能等组件。尽管降低了技术门槛,但AI智能体的准确性仍存疑虑,研究显示其办公任务错误率达70%。
北京邮电大学联合腾讯团队开发的We-Math 2.0系统,通过构建491个知识点的数学知识体系、创新的三维难度建模和渐进式强化学习框架,让AI模型获得了真正的数学推理能力。该系统仅用9800个高质量样本就达到了与大规模数据训练相当的性能,在多个基准测试中表现优异,为AI数学教育应用开辟了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