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L供应链携手华为技术在中国柳州一家汽车工厂发布了一项窄带物联网(NB-IoT)应用。所实施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和有限的投资,旨在促进及简化入厂物流(I2M)的仓库管理,对站点的进货流程有了显著的改善。此项概念验证设立在一个有30个装卸平台的区域,并动用100名DHL的驾驶员,该验证将持续至9月底。
DHL供应链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邹胤表示:“通过利用华为及中国移动的窄带物联网(NB-IoT)技术,我们有能力设计并开发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有了一系列产业、多媒体物联网(IoT)协议和接口的支持,这些解决方案将能提供连通、智能运营和设备管理功能。拓展像窄带物联网这类的新技术是我们正在中国推行数字化进程的众多方式之一。”
物流包括入厂物流的过程会面临费时低效的问题,特别是在供应交付量高的站点。这些交付对制造过程至关重要,而且在主要站点也有一个比较显著的卡车周转率。当物料出现在错误的生产基地装卸平台时,就可能造成延误。例如,轮胎被送至装配线的起点而不是末尾时。所以将卡车指引到正确的地方是很重要的,这样可以有效地利用装卸平台,并在正确的地方卸载物料。
DHL和华为正在集成窄带物联网(NB-IoT)芯片组,用于其解决方案。通过使用常见的蜂窝通信频段(如LTE),达到简单和经济的操作。车辆探测器中嵌入了这些不需要任何基础架构投资的芯片组。此外,数据通过现有的公共基站传输,该公共基站已升级用于支持窄带物联网(NB-IoT)。在每个终端内,DHL供应链已实现自动并实时收集装卸平台可用性,从而保障了调度员和驾驶员的可见性。当卡车到达时,驾驶员通过手机应用程序登记并接收排队号码和预计等待时间。仓库管理系统自动监测装卸平台的可用性,通过手机应用程序为每位驾驶员提供实时更新。一旦装卸平台有空余位置,驾驶员将会收到相应的提醒,进行下一步操作。这样将根据生产现场的需求优先安排进货卡车,同时在最适合的工作平台卸载物料。这会使驾驶员的平均等待时间从40分钟降至20分钟,使得物料能准时到达且资源合理优化,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拖期带来的风险。
DHL供应链首席信息官兼首席运营官Markus Voss博士补充道:“到2025年,物联网有潜力为国际物流业带来高达1.77万亿欧元的附加值。我们希望与华为一起,通过开发基于蜂窝的物联网技术,实现长距离链接多个设备,来达成这一愿景。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更多的链接,加强客户体验,实现更加综合的物流进程。”
DHL的概念验证将持续到九月底并将通过自动车牌识别和地理围栏等附加功能加强。这项概念的验证标志着DHL众多战略物联网项目(例如已在欧洲智能仓库全面推出并在亚洲进行试点计划的物联网驾驶舱项目)的另一个重要里程碑。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腾讯今日开源混元MT系列语言模型,专门针对翻译任务进行优化。该系列包含四个模型,其中两个旗舰模型均拥有70亿参数。腾讯使用四个不同数据集进行初始训练,并采用强化学习进行优化。在WMT25基准测试中,混元MT在31个语言对中的30个表现优于谷歌翻译,某些情况下得分高出65%,同时也超越了GPT-4.1和Claude 4 Sonnet等模型。
腾讯ARC实验室推出AudioStory系统,首次实现AI根据复杂指令创作完整长篇音频故事。该系统结合大语言模型的叙事推理能力与音频生成技术,通过交错式推理生成、解耦桥接机制和渐进式训练,能够将复杂指令分解为连续音频场景并保持整体连贯性。在AudioStory-10K基准测试中表现优异,为AI音频创作开辟新方向。
今年是Frontiers Health十周年。在pharmaphorum播客的Frontiers Health限定系列中,网络编辑Nicole Raleigh采访了Startup Health总裁兼联合创始人Unity Stoakes。Stoakes在科技、科学和设计交汇领域深耕30多年,致力于变革全球健康。他认为,Frontiers Health通过精心选择的空间促进有意义的网络建设,利用网络效应推进创新力量,让企业家共同构建并带来改变,从而有益地影响全球人类福祉。
Meta与特拉维夫大学联合研发的VideoJAM技术,通过让AI同时学习外观和运动信息,显著解决了当前视频生成模型中动作不连贯、违反物理定律的核心问题。该技术仅需添加两个线性层就能大幅提升运动质量,在多项测试中超越包括Sora在内的商业模型,为AI视频生成的实用化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