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顶网服务器频道 05月31日 新闻消息:NVIDIA于本周二正式宣布与世界四家大型计算机制造商签署协议,双方将采用由NVIDIA方面提供的图形芯片支持型服务器设计方案,从而支持各类要求极高的“超大型”数据中心内的人工智能相关工作负载。
此次与NVIDIA合作的原始设计制造商(简称ODM厂商)为四家来自台湾的计算机及其它电子产品制造商,其中包括鸿海精密工业有限公司(亦被称为富士康)、英业达公司、广达电脑公司以及纬创公司。它们将成为NVIDIA合作伙伴计划中的一部分,并有资格率先体验由NVIDIA图形处理单元(简称GPU)负责支持的HGX架构设计(如上图所示)。
根据本周于台北Computex大会上公布的消息,这套数据中心设计方案与微软公司内部的Olympus项目、Facebook的Big Basin系统以及NVIDIA自家的DGX-1超级计算机完全相同。NVIDIA方面此前已经面向Amazon Web Services等云计算供应商提供类似的项目,但这一次是其首度将架构开放给ODM厂商。
NVIDIA加速计算产品高级主管Keith Morris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该公司希望交付一套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标准,旨在帮助各ODM厂商将NVIDIA技术方案纳入自家体系,从而更高更高效地实现产品上市。
Morris解释称,“我们正在试图实现AI民主化。”尽管他没有明确静态,但NVIDIA无疑正在努力保证其图形芯片始终在AI工作负载领域扮演核心角色——特别是考虑到英特尔甚至谷歌等竞争对手正不断向AI领域投入其它类型的芯片方案。总而言之,NVIDIA正在积极寻求可行途径,希望借此防止制造商大量使用可能冲击其市场份额的其它定制化芯片设计方案。
而在此次合作消息公布之前,NVIDIA刚刚于5月10号在其GPU技术大会上亮出一款针对人工智能进行优化的全新芯片,其高度关注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并旨在实现自动驾驶车辆以及即时语言翻译等最新突破性应用。这款基于全新Volta架构的芯片能够在单一大型晶片之上封装约2100亿个晶体管。与NVIDIA的上代芯片相比,这款尺寸与Apple Watch类似的芯片能够将深度学习的执行速度提升约12倍。
今年第三季度将有一款采用这款芯片的全新NVIDIADGX-1超级计算设备正式投放市场,价格为14万9千美元; 而到今年第四季度,该芯片也将随同其它服务器制造商的产品一同推出。
NVIDIA表示,其HGX参考设计旨在满足超大规模云环境需求。其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实现配置,将GPU与CPU相结合以实现高性能计算,同时可以对深度学习神经网络进行训练与运行。NVIDIA方面同时补充称,HGX亦面向云服务供应商长久以来所期盼的GPU云平台——该平台提供一系列开源深度学习框架,具体包括TensorFlow、Caffe2、Cognitive Toolkit以及MXNet。
纬创公司企业业务部门总裁兼首席技术官Donald Hwang在一份声明中指出,客户“渴望利用更多GPU计算能力以处理各类AI工作负载,通过这种新的合作关系,我们将能够更快提供此类新型解决方案。”
NVIDIA近年来的市场表现一直不错,这主要是由于其图形芯片已然成为AI类工作负载的核心支柱。根据今年5月9日发布的财报,其第一财季利润额度高于预期,达到上年同期的两倍以上。而消息发布之后,投资者们亦热烈响应,直接令NVIDIA的股价上涨达14%。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研究人员正探索AI能否预测昏迷患者的医疗意愿,帮助医生做出生死决策。华盛顿大学研究员Ahmad正推进首个AI代理人试点项目,通过分析患者医疗数据预测其偏好。虽然准确率可达三分之二,但专家担心AI无法捕捉患者价值观的复杂性和动态变化。医生强调AI只能作为辅助工具,不应替代人类代理人,因为生死决策依赖具体情境且充满伦理挑战。
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MathBode动态诊断工具,通过让数学题参数按正弦波变化来测试AI的动态推理能力。研究发现传统静态测试掩盖了AI的重要缺陷:几乎所有模型都表现出低通滤波特征和相位滞后现象,即在处理快速变化时会出现失真和延迟。该方法覆盖五个数学家族的测试,为AI模型选择和部署提供了新的评估维度。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发现过度依赖AI会导致认知债务,削弱基本思维能力。研究表明交替进行无辅助思考和AI支持工作的模式能保持认知敏锐度。这种认知高强度间歇训练模仿体能训练中的HIIT模式,通过短时间高强度思考与恢复期交替进行,可以强化大脑神经回路,防止认知衰退,提升独立思考能力。
这项研究首次发现AI推理模型存在"雪球效应"问题——推理过程中的小错误会逐步放大,导致AI要么给出危险回答,要么过度拒绝正常请求。研究团队提出AdvChain方法,通过训练AI学习"错误-纠正"过程来获得自我纠错能力。实验显示该方法显著提升了AI的安全性和实用性,用1000个样本达到了传统方法15000个样本的效果,为AI安全训练开辟了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