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顶网服务器频道 05月02日 新闻消息(文/李祥敬):桌面虚拟化、云桌面、云办公……其实都不是新鲜的名词了。随着云计算和虚拟化技术的发展,在办公领域,云桌面取代传统PC无疑是大势所趋。但是,这个“取代”的步伐究竟能有多快?
近日,锐捷网络推出了云办公闪电版解决方案。新方案究竟与当前市场上的其它解决方案有什么不同?至顶网记者采访到了锐捷网络云桌面产品事业部云办公产品线总经理曲景洋。
在云桌面方面,锐捷网络并不是“新兵”了。先后于2013年、2015年推出的“云课堂计算机教室解决方案”、“云课堂办公解决方案”,锐捷通过云计算及桌面虚拟化等技术,解决了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老师办公室等教育场景中 “效率低、成本高、管理弱、维护难、体验差”的问题。经过四年的更新迭代,今天的云课堂,在教育行业表现出色,已经实现了在11000余间云课堂教室部署了500000余台云终端的成绩,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
“如果说云课堂解决了计算机机房环境的桌面交付问题,那么此次推出的云办公闪电版,则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办公场景下的桌面交付。”曲景洋如是说。
锐捷云办公闪电版,不只是为了顺应办公场景的需求而推出的,还承载了锐捷对于云桌面的更多思考。
在技术架构上,当前市场上的云办公采用的几乎都是VDI(虚拟化桌面基础)架构,而云办公闪电版则采用了IDV(智能桌面虚拟化)架构。为什么要这样做?曲景洋解释说,目前看来,VDI方案应用在办公桌面场景会存在以下问题:
用户体验差。首先VDI把计算和桌面交付集中于服务器端,终端只是用来进行桌面呈现,而中间是用网络进行传输,即强服务器弱终端。这种架构当然带来了诸多益处,但是问题也不小。比如对于高清视频的播放,VDI方案只能通过降低分辨率来提升流畅度,但即便这样有时也效果欠佳;在软件兼容性、尤其是安全类软件的兼容性上,也存在一些不足。
可靠性低。由于终端与服务器端之间是通过网络进行连接,如果网络出现问题,那么桌面的交付是无法完成的。
使用门槛高。VDI方案的构成组件比较多,购买成本会比传统的PC高一些。
外设兼容性差。在一些行业的办公场景中,可能需要用到多种外设、多种接口、多种驱动,每一种对于VDI来说都意味着开发适配。这一点在医疗行业尤其突出。
正因如此,锐捷采用了IDV智能桌面虚拟化架构,推出了全新的云办公闪电版解决方案。IDV智能桌面虚拟化概念,由Intel提出,指的是通过低功耗CPU对于虚拟化的更好支持,配合支持本地虚拟化的软件,实现了集中管理、分布式计算的效果,大幅提升了桌面虚拟化的性能。
“IDV技术融合了VDI的集中管理和PC的性能优势,可以更好地适应办公场景的需求。”曲景洋说。
曲景洋表示,技术架构的选择依赖于应用场景,每个技术都有优劣势,并不是说IDV架构适用于所有场景。云办公闪电版更多地适用于这样几个业务场景:
任务型的工作者。因工作内容相对单一,所用的软件类型就是可控的。比如医生,主要是使用HIS(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再如话务中心,话务员主要使用呼叫软件、CRM。
部署位置分散。部署位置分散意味着使用传统PC,维护的工作量会比较大。而云办公闪电版支持终端系统一键恢复,当终端系统遇到问题时,一键即可完成终端镜像恢复,几秒内即可恢复到正常状态。
业务可靠性要求较高。比如医生工作站,需要确保业务不中断,如果采用VDI方案,出现网络问题,对于业务的影响是不可想象的。这种场景下,使用采用了IDV架构的锐捷云办公闪电版就更合适。
采用总分部署方式。在IDV技术架构中,终端与服务器之间是弱连接,即不再依赖于云管理平台的连接,对于网络带宽的需求与PC一致,因此比较适合总分结构的跨广域网的部署,例如房地产中介公司。
外设类型比较丰富。比如学校的多媒体教室,需要接电子白板、投影仪。如前文所述,VDI方案的外设兼容性并不好,而IDV方案可以有效弥补这一点。
“IDV方案适合哪些应用场景?我们现在看到的还是不全的,我们还在探索。总之,相比VDI方案,IDV方案更适合这些应用场景:软件兼容性要求高,离线运行要求高,富媒体支持要求高。比如房地产中介、学校多媒体教室、医生工作站等。这些业务场景的需求与锐捷云办公闪电版的产品特性非常匹配。”曲景洋说。
另外,在很多行业特别关心的数据安全方面,锐捷云办公闪电版实现了用户与终端绑定、终端与主机绑定。具体来说,用户跟终端的绑定,也就是用户具有专属自己的桌面,包括数据和应用。当非绑定用户登录后,看到的是初始化的桌面,而终端重启后,当前登录的非绑定用户所有保存在终端上的数据都会被清空;当终端跟主机脱离之后会把自己锁死,即便是合法的用户,有账户也不能登陆。
作为中国数据通信解决方案领导品牌,锐捷网络一直扎根行业、深入场景进行产品设计和创新,为互联网、运营商、政府、金融、能源、制造、教育、医疗卫生、交通等行业用户构建场景化的解决方案。
锐捷云办公闪电版的推出秉承了锐捷场景化创新的宗旨,继“云课堂”成为教育行业的爆品之后,锐捷也在努力将云办公闪电版打造成办公应用的明星产品。
每个技术只有在特定的应用场景中才会发挥出最大的价值。不管是VDI,还是IDV,都是为了更好地为客户交付桌面和应用。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本文探讨了AI发展的未来趋势,详细分析了六条有望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的技术路径。随着生成式AI和大语言模型面临发展瓶颈,业界开始将目光转向其他AI发展方向。这六条路径包括神经符号AI、神经形态AI、具身AI、多智能体AI、以人为中心的AI和量子AI。每种路径都有其独特优势和挑战,可能单独或组合推动AI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最终实现与人类智能相当的AGI系统。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团队发现VAR模型的马尔可夫变体本质上是离散扩散模型,提出SRDD方法。通过应用扩散模型技术如分类器自由引导、令牌重采样等,SRDD相比VAR在图像质量上提升15-20%,同时具备更好的零样本性能。这项研究架起了自回归模型与扩散模型的理论桥梁,为视觉生成技术发展开启新方向。
培生公司第三季度销售增长加速,并预示年底表现更强劲,但其AI应用可能是更重要的发展。该公司虚拟学习部门销售额激增17%,学生注册人数攀升。培生运营的在线学校将AI工具嵌入课程材料中,公司表示有越来越多证据显示这些工具帮助学生取得更好成绩。公司推出了AI学习内容组合,包括AI素养模块和融合人工导师与AI学习工具的视频平台。
微软亚洲研究院推出CAD-Tokenizer技术,首次实现AI通过自然语言指令进行3D模型设计和编辑的统一处理。该技术通过专门的CAD分词器和原语级理解机制,让AI能像设计师一样理解设计逻辑,大幅提升了设计精度和效率,有望推动工业设计的民主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