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至顶网服务器频道 12月30日 新闻消息(文/邹大斌): 12月28日,临近岁末,浪潮在高端服务器市场再次放出大招,继天梭K1之后,浪潮推出了新一代关键应用主机天梭M13,主要面向大型核心业务应用系统,包括对稳定性和可用性极高的银行、政府、大企业的超大型数据库应用系统。至此,从关键计算的入门级八路服务器,到可替代小型机的天梭K1系列以及可承载大型机应用的天梭M13主机,浪潮关键计算布局趋于完整。
面向大型核心业务应用系统是目前对IT要求最严苛的一个领域,过去完全被国外品牌的主机系统占领。现在浪潮天梭M13系统的推出意味着我国有了自主研制的可以媲美大型主机的系统,标志着我国在高端服务器领域的再一次重大技术突破。
浪潮天梭M13是浪潮一直坚持的高端服务器战略的成果之一。浪潮高端服务器之路始于2002年,当年浪潮发布了“天梭工程”,提出“大协同计算应用架构”,推出了高端商用服务器天梭20000,这是浪潮高端品牌天梭第一次正式亮相,也是浪潮高端突破的起点。随后的2010年推出天梭K1,作为中国自己研制的第一台面向关键应用的小机系统,这是浪潮在高端服务器上迎来的重大突破,而今天M13的推出则让浪潮真正站到了服务器市场的顶端。
一般而言,计算可分为三类:智慧计算、科学计算和关键业务计算。智慧计算主要解决从数据获得知识、决策依据的问题,科学计算解决大型工程和科学问题,M13所面向的关键业务计算一般是银行、大型企业、政府组织核心业务系统 ,要处理的是高价值、高质量的数据,这类数据是一个企业的核心业务数据,被誉为“数据金矿”,关系到国家的核心命脉,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这也是一个高门槛的市场,资金投入大、技术门槛高。比如,国外某厂商投入到新一代主机的研发费用就高达10亿美元,周期长达5年,远远超出了一般企业甚至政府的承受范围。因此,玩家主要局限在IBM、甲骨文、富士通等不多的几家。
“但这个市场是产业皇冠上的明珠,浪潮要去啃这个硬骨头,虽然在外界看来确实有点‘另类’。” 中国工程院院士、浪潮集团执行总裁王恩东在演讲时表示。
他说,浪潮坚持认为单纯的技术创新不是创新,单纯的扩大规模不是创新,只有用技术创新来改变产业分工才是创新,才是企业的长远发展之计。“所以我们会坚定不移地发展高端、继续加深核心技术突破的整体战略,和业界共同为IT产业的转型升级、为数据中国的进化提供更好的技术动力,为中国信息安全的自主可控提供产业基础。” 王恩东说。
很显然,浪潮的这份坚持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如今入门级的8路高端服务器产品TS 860在2010年推向市场以来市场占有率稳定在40%以上,连续12个季度中国市场第一。主力产品可替代小型机的天梭K1,在2013年正式推向市场,在10-50万美元Non-X86市场的份额达到25.3%,每年有近千台的出货量。今天,M13的推出无疑将让浪潮在高端服务器市场的地位再次得到提升。
浪潮天梭M13是专为超大规模在线事务处理而设计,银行、证券、保险等关键行业用户的核心业务系统都属于这类系统,以往是大型主机的市场,因为这些系统对安全稳定性以及高并发处理都有着极为苛刻的要求。
“浪潮天梭M13 已经具备了大型机水平的高可用性和高性能,以及更加开放更有活力的生态系统,是上述应用理想的承载平台,可为大型机客户提供一个新的选择。”浪潮集团副总裁胡雷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胡雷钧介绍,天梭M13可扩展1000个以上计算核心,48TB内存,单日可处理交易量数十亿笔。而且,天梭M13提供基于应用的优化器,这些优化器支持国内外主流的数据库和应用平台,可以详细感知客户的应用场景的差异性和特点,自动向用户推荐硬件层和操作系统层的专家内核参数模板,用户可以根据业务需求灵活选择,让整体应用系统发挥出最好的性能表现。
除了高性能之外,高可用也是天梭M13着力打造的。M13在硬件、系统和应用等三个层面采用了整体性的高可用技术,使得天梭M13系统能够提供7x24的业务连续性,能够有效避免硬件故障、系统故障等各种情况对系统业务的影响。
比如,M13在系统层面采用了全冗余设计以及SFDP。浪潮为天梭M13开发了专门的全系统故障智能诊断预警系统(System Failover Diagnosis & Prediction,SFDP)。SFDP是一套软硬一体化的故障处理系统,可以对多种事件源进行故障采集与检测,如CPU、内存、网卡、PCIE、以及死锁、XFS文件系统,配置有可扩展的故障诊断引擎模块,包括机器学习关联算法、故障预测、运行健康状态分析,通过基于决策树算法,支持多种容错方式,并且支持以自学习的方式完善故障处理规则库,包括缓存刷新、寄存器禁用、物理隔离、CPU和内存热插拔等,从而有效处理各类故障。而冗余设计方面,M13从链路信号到芯片到固件和操作系统,均采用了冗余设计,当SFDP系统侦测到故障时,能够有后备的资源进行替换。
除了产品本身的技术创新,M13还在生态建设上做了大量的工作。目前,浪潮关键业务计算生态已经聚集了超过200家合作伙伴,覆盖面向金融、财税、社保等十二个行业场景的解决方案,已经形成了成熟的评估、计划、验证、测试和上线的五步迁移方法。
浪潮还建立了主机技术标准认证体系,已经有130种国内外基础软件、320多种ISV应用软件通过了浪潮主机的技术认证,可以广泛兼容DB2、Oracle、Sybase等数据库、中间件和上层应用。
作为一个主要面向主机市场的系统,M13还特别针对传统主机应用的迁移做了准备,提供了一系列相关的工具,比如,浪潮提供了自动化的工具来检测代码是否需要修改,还有工具来自动化完成程序的迁移,从而尽可能实现主机大M13的迁移。
谈及M13的未来发展,浪潮主机系统事业部总经理江豫京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除了继续改进优化产品本身外,接下来浪潮还要联手ISV,继续深入支持行业用户,持续完善行业解决方案,包括提供软硬一体的体系化支持、共同为行业应用的验证、开发、拓展提供坚实平台,共同开发国内关键应用市场,丰富生态系统,从而为M13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Colt科技服务公司推出超低延迟云连接服务Colt ULL DCA,专门面向加密货币交易商和AI应用开发企业的高速需求。该服务结合超低延迟网络和专用云接入平台,绕过公共互联网提供专用高速路径。在AWS亚洲区域测试中,平均延迟比原生路由降低15%。随着亚太地区数字资产交易成熟和AI需求爆发,企业对安全高性能连接需求激增,Colt正加速在东南亚扩张布局。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团队开发了ETTIN模型套件,首次实现了编码器和解码器模型的公平比较。研究发现编码器擅长理解任务,解码器擅长生成任务,跨界训练效果有限。该研究为AI模型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所有资料已开源供学术界使用。
皮尤研究中心最新分析显示,谷歌搜索结果页面的AI概述功能显著降低了用户对其他网站的点击率。研究发现,没有AI回答的搜索点击率为15%,而有AI概述的搜索点击率降至8%。目前约五分之一的搜索会显示AI概述,问题类搜索中60%会触发AI回答。尽管谷歌声称AI概述不会影响网站流量,但数据表明用户看到AI生成的信息后更容易结束浏览,这可能导致错误信息的传播。
博洛尼亚大学团队开发出情感增强的AI系统,通过结合情感分析和文本分类技术,显著提升了新闻文章中主观性表达的识别准确率。该研究覆盖五种语言,在多项国际评测中取得优异成绩,为打击虚假信息和提升媒体素养提供了新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