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想一下,不用部署设备,通过更改 CPU 密集型刀片服务器与存储密集型容量节点的比例就能优化系统,这样的硬件系统够不够 “硬”?为了支持全球架构最完整的超融合,思科搬出哪些够“硬”的服务器?
目前只有思科能够打造出具有自我感知和自我集成能力的系统,并为整个系统提供单点管理和连接!
如何做到?
该系统在设计上采用代理-服务结构,可以跨多个机箱、刀片机架和基于机架服务器的节点进行部署。因此,思科的独特优势在于,我们所提供的超融合解决方案能够将刀片和机架系统以及传统 SAN 存储整合到其架构之中,从而提供任何其他解决方案都无法媲美的灵活性!
那么具体哪些服务器能支持其架构,并节省部署时间呢?答案往下看!
思科 HyperFlex HX 系列超融合节点
由 Intel Xeon 处理器提供支持
上述三种配置中提供的每个节点均配备两个 Intel Xeon E5- 2600 v4 系列 CPU 处理器。此 Intel Xeon 产品系列是构建敏捷、高效的数据中心的核心。此处理器的性能和能效远远高于上一代 Intel Xeon 处理器。这款处理器具有更多核心,可根据系统要求以智能方式匹配核心、内存、缓存和 I/O 电源,从而提供更多线程、更多处理器缓存空间和更高的主内存速度,并降低能耗。每款思科 HyperFlex HX 系列节点均包含多种处理器选项:核心数量最多为 44个, 时钟频率最高为 2.6 GHz,主内存可在 128 GB 到 768 GB 之间进行选择。
统一的集成式基础设施管理
思科 UCS 管理环境能够处理集群的所有硬件管理功能。此管理环境可通过 VMware vSphere 插件进行访问,它能够为物理基础设施、数据平台和虚拟化层提供单一控制点。此外,思科 UCS 管理环境也可以通过直观的HTML 5 或 Java GUI、命令行界面 (CLI),以及完全规范化的开放式 XML API 提供。
HyperFlex 统一的集成式基础设施管理
借助整个思科产品组合一致采用的思科 UCS 管理环境,超融合环境可以像其他思科基础设施(包括远程办公室和分支机构位置、企业计算、大数据和 Web 规模的 环境)一样进行管理和部署。
这下知道思科 HyperFlex 为什么叫做 “敏捷、高效且适应性强的解决方案” 了吧!其实思科在超融合领域的探索可不止于此!想了解更多未来远景?按照下方参与方式,参与到正在火热进行的思享家 “HyperFlex” 微话题中,与思科资深顾问工程师张亦安一起讨论、学习!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本文探讨了AI发展的未来趋势,详细分析了六条有望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的技术路径。随着生成式AI和大语言模型面临发展瓶颈,业界开始将目光转向其他AI发展方向。这六条路径包括神经符号AI、神经形态AI、具身AI、多智能体AI、以人为中心的AI和量子AI。每种路径都有其独特优势和挑战,可能单独或组合推动AI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最终实现与人类智能相当的AGI系统。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团队发现VAR模型的马尔可夫变体本质上是离散扩散模型,提出SRDD方法。通过应用扩散模型技术如分类器自由引导、令牌重采样等,SRDD相比VAR在图像质量上提升15-20%,同时具备更好的零样本性能。这项研究架起了自回归模型与扩散模型的理论桥梁,为视觉生成技术发展开启新方向。
培生公司第三季度销售增长加速,并预示年底表现更强劲,但其AI应用可能是更重要的发展。该公司虚拟学习部门销售额激增17%,学生注册人数攀升。培生运营的在线学校将AI工具嵌入课程材料中,公司表示有越来越多证据显示这些工具帮助学生取得更好成绩。公司推出了AI学习内容组合,包括AI素养模块和融合人工导师与AI学习工具的视频平台。
微软亚洲研究院推出CAD-Tokenizer技术,首次实现AI通过自然语言指令进行3D模型设计和编辑的统一处理。该技术通过专门的CAD分词器和原语级理解机制,让AI能像设计师一样理解设计逻辑,大幅提升了设计精度和效率,有望推动工业设计的民主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