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收拾房间的时候,笔者从杂物间里搜出来一个壁挂钟。没错,就是晚上会发出“滴答、滴答”声的老式壁挂钟,相信70后或80后对这种老古董还记忆犹新,多少个夜晚就是这有节奏的钟摆声陪着我们入眠。但在这个电子设备消灭一切机械设备的时代,大部分人家里早就没有了这美妙的“滴答”声,可能甚至连电子壁挂钟也没有了,一台手机搞定一切。
在另一个维度的世界,“Tick-Tock, Tick-Tock”也像钟摆声一样维持着电子世界的秩序,不管是PC、服务器还是数据中心,这些硬件基础设施都像着了魔一样听从着“Tick-Tock”的指挥。然而,随着硅基半导体技术趋近物理极限,摩尔定律终于走到了拐点,“Tick-Tock”已经变成了事实上的“Process-Architecture-Optimization”,每个周期由两步变为三步,从此进入了“二变三”的节奏。
抛开纯硬件不说,过去若干年,软件行业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云计算、大数据、Docker、区块链,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Google、Facebook们充分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结合自己的业务特点打造了基于COTS硬件的IT基础设施平台,看上去软件已经不关心硬件了,传统的硬件基础设施已经没救了吗?
然而,由于互联网业务特点鲜明,使得其平台往往不易被复制到其他领域。另一方面,软件技术的发展,从通用OS、虚拟化、Docker到UniKernel,似乎上层软件螺旋式的走向了嵌入式,软件在努力抛弃一切冗余的中间层,消除浪费,不断追求最优性能的过程。当所有浪费消除后,软件在性能上的提升空间也逐步变小,这之后的性能提升只能依靠硬件。
所以,传统硬件基础设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不管是软件倒逼还是硬件自身的发展,这都对硬件基础设施的架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较于软件风起云涌的技术革新,硬件的变化相对迟缓。通用服务器出现了二十多年,看似其基本结构没有发生过大的变化。但随着IoT、5G、VR/AR、4K、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现实世界对大流量、高性能计算的需求在加速扩大,硬件的变革已经拉开了序幕。
通用计算会逐步变成面向业务驱动的可编程计算,通过与业务需求更加匹配的资源模型来承载业务,减少资源浪费。通用x86处理器的主流地位虽不会变化,但会逐步向可编程的处理器发展,以最佳的计算模型承载软件进程,最终将与软件胜利会师于“嵌入式、可动态调配”的发展模型。
对于摩尔定律而言,虽然单个节点的摩尔定律已经“二变三”,但硬件基础设施领域仍然会通过系统级的整合实现摩尔定律的延续,比如通过新型存储介质、硅光互联、异构计算等技术,配合资源的解耦及编排,使整个系统的性能提升保持摩尔定律的增长速度。
现在,传统硬件基础设施就到了变革的关键时期,如果有这么一种业务驱动的架构统一而和谐的融会计算、存储、网络资源,让各种资源能够灵活调度,适配不同业务模型,将是多么美好的画面。要实现这个目的,需要很好的回答这些问题:
那么,哪里能找到这种跨时代的硬件平台,亲身感受业务驱动的未来架构之美呢?据悉,华为将于8月31日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2016华为全联接大会”,在银厅(A厅)展区入口处就会展出新一代SDI 2.0(Service Driven Infrastructure)业务驱动基础设施样机,一展“池化、弹性、软件定义”的硬件基础设施架构之美,还不快来一窥究竟?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数据分析平台公司Databricks完成10亿美元K轮融资,公司估值超过1000亿美元,累计融资总额超过200亿美元。公司第二季度收入运营率达到40亿美元,同比增长50%,AI产品收入运营率超过10亿美元。超过650家客户年消费超过100万美元,净收入留存率超过140%。资金将用于扩展Agent Bricks和Lakebase业务及全球扩张。
Meta与特拉维夫大学联合研发的VideoJAM技术,通过让AI同时学习外观和运动信息,显著解决了当前视频生成模型中动作不连贯、违反物理定律的核心问题。该技术仅需添加两个线性层就能大幅提升运动质量,在多项测试中超越包括Sora在内的商业模型,为AI视频生成的实用化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医疗信息管理平台Predoc宣布获得3000万美元新融资,用于扩大运营规模并在肿瘤科、研究网络和虚拟医疗提供商中推广应用。该公司成立于2022年,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供端到端平台服务,自动化病历检索并整合为可操作的临床洞察。平台可实现病历检索速度提升75%,临床审查时间减少70%,旨在增强而非替代临床判断。
上海AI实验室发布OmniAlign-V研究,首次系统性解决多模态大语言模型人性化对话问题。该研究创建了包含20万高质量样本的训练数据集和MM-AlignBench评测基准,通过创新的数据生成和质量管控方法,让AI在保持技术能力的同时显著提升人性化交互水平,为AI价值观对齐提供了可行技术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