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至顶网服务器频道 06月07日 新闻消息:戴尔公司正在着手推出其专门为eBay开发的Triton水冷超大规模服务器方案。
戴尔公司给出的Triton与其它液冷设计比较图示。
戴尔方面表示,其之所以选择水冷机制主要是考虑到其低廉的实现成本:数据中心往往总是需要冷却塔进行水体降温,从而为运行中的设备提供必要的冷水资源。不过大多数水冷设备采用二级泵及/或传送机制,即将冷却水进一步输送至机架当中。这些泵机不仅会带来多余的耗电,同时也会造成额外热量,而这二者显然是数据中心需要尽量避免的。
凭借着极限规模基础设施部门强大的研发能力,戴尔公司带来了新的实现方案——即无需中间设备即可实现冷却水降温。
结果就是,可以看到冷却水从冷却塔处直接流往墙体插座处,而后通过CPU上方的铜管进入计算设备。戴尔公司表示其首选管道承压可达到350 PSI,数倍于其正常工作负荷,其同时设有分布于各服务器的防潮与防水探测器,同时使用军用级别处理器冷却管道。
eBay公司给出的记录信息显示,Triton设备能够将每秒查询数量提升70%,而定制化至强E5-2679 v4则能够在背面安设冷却铜管。戴尔公司指出,这一出色的效果适用于希望提升CPU处理速度并保持数据中心温度的客户。
其公布结果同样极具吸引力:戴尔公司表示Triton能够在各种气候条件下实现1.03 PUE——全称为电力使用效率。具体来讲,这项指标是指将输入数据中心的总体配电量除以实际工作套件——包括计算设备与冷却装置。PUE 在1.1或1.2水平即为优秀。不过这里的PUE 1.03属于例外情况,戴尔公司在超大规模计算环境下对此有着自己的讨论结论。
戴尔公司指出,其同时在着手打造“一套‘Triton’的‘闭环’版本,旨在提供同样的冷却技术与CPU支持能力,但不再要求数据中心具备机架冷却水供应装置”,这将使其适合更多不同类型的客户。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科技专家Sungjoo Yoon在TED演讲中提出"偏好原理",认为了解用户喜好信息越多,就能创造更强大的技术。他将市场变化比作"地壳运动",从1969年命令行界面到80年代GUI,再到90年代网络界面,技术发展都遵循这一规律。自然语言处理能建立信任,而AI智能体时代的到来意味着非人类参与者将在人类主导的世界中发挥作用。
Meta联合滑铁卢大学开发的MoCha系统实现重大突破,仅需语音和文字描述就能生成电影级会说话的虚拟角色视频。该技术突破传统局限,无需参考图片等辅助条件,还能实现多角色对话场景,在唇音同步、表情自然度等方面显著超越现有方法,为内容创作、教育、娱乐等领域带来革命性变化。
微软推出了Copilot Vision AI新功能,该技术能够扫描和分析用户屏幕上的所有内容。这项AI视觉技术可以实时理解用户正在查看的信息,包括文本、图像和应用程序界面,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化的交互体验和个性化建议。此功能的推出标志着AI助手向更深层次的用户体验集成迈进。
阿联酋和中国研究团队联合开发prima.cpp系统,成功实现70B大模型在普通家庭设备集群上运行。该系统通过创新的管道环形并行技术和Halda调度算法,将响应速度提升15倍至600毫秒,内存压力控制在6%以下,为AI技术民主化提供了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