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Net至顶网服务器频道 04月08日 新闻消息:在城市建设正逐步向智能城市方向发展的今天,伴随着“互联网+”的春风劲吹,在经过了2014智能家居元年后,智能家居的普及正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快地走向现实。据市场调研公司Jupiter Research 预计,全球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到2017年将达到600亿美元,复合增速为19%。而另一家市场调研公司IDC则认为,智能家居届时将成为一个万亿级的市场。
英特尔与腾讯继续深耕智能家居创新
英特尔一直致力于家庭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推动,不断创新家庭智能设备的应用,对于智能家居领域的布局,不仅是对家庭计算战略的延伸,也是开拓创新下的必经之路。英特尔智能家居解决方案全面覆盖智能网关、边缘节点设备以及端到端服务平台三大环节,并提供软、硬件及服务一体化的、开放的整体解决方案,为合作伙伴基于英特尔平台进行产品研发提供了便利条件。
腾讯智能硬件开放平台拥有庞大的用户基数及开发者,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曾说过,腾讯将专注于做互联网的连接器,在智能家居领域,腾讯的定位同样是专注于设备与网络连接这一环节,腾讯QQ物联就是为此环节应运而生。
继2014年10月英特尔联合腾讯共同推出了软件、硬件一体化的智能家庭网关解决方案后,英特尔与腾讯QQ物联在智能网关领域开展进一步合作。英特尔提供端到端的智能软硬件一站式基础架构解决方案,包括智能设备终端、智能网关等一系列的基础平台;腾讯QQ物联则提供其强大的端到云传输通道,智能云综合服务,以及无缝集成于英特尔智能硬件终端及智能网关的QQ物联SDK。
双方将基于各自优势,进行智能家居及物联网软硬件的深度整合,共同打造智能家居及物联网开放服务基础架构。通过该开放服务基础架构,方便各类智能设备通过腾讯QQ物联协议无缝地接入千家万户,提高用户的日常家居生活体验。同时,英特尔和腾讯QQ物联会结合各自优势为合作伙伴提供相应垂直领域内的通信、社交、内容、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服务,进一步扩展合作伙伴的产品能力。
整合双方优势,共促智能家居发展
英特尔家庭智能网关支持多种现存的网络连接类型,包括BLE,ZigBee,Wi-Fi,Z-Wave等,同时还具备支持更多网络类型的可扩展性;对比其他将智能手机或移动平板作为中心的智能家居接入平台,英特尔家庭智能网关可以维护一个持续的智能家庭网络,实现更快速的智能家庭网络聚合;借助英特尔在智能网关上的创新,智能家居厂商无需更改他们现有智能设备的软硬件设计即可接入该平台;智能网关的强大计算能力,可让拥有本地数据分析服务的智能家居用户灵活选择将数据放在本地或远程云平台处理,加速数据的传输效率。
同样的,腾讯在智能家居领域也具备相当大的优势。腾讯QQ物联拥有稳定安全的消息传输通道,它可让智能硬件设备变为用户的QQ好友,将QQ帐号体系、好友关系链、QQ消息通道及音视频服务等核心能力提供给合作伙伴,实现用户与设备、设备与设备、设备与服务之间的联动;可以方便快捷地让用户的亲友一起使用设备。同时,通过QQ好友关系链,也可以帮助行业用户利用社交关系链条,沉淀并且深度挖掘社交关系的使用场景,创造更大的价值。
通过引入智能网关,腾讯QQ物联与英特尔智能设备接入平台将智能家庭网络的可攻击面缩小到智能网关公网接口,同时作为智能家庭网络的中心,用户可以利用智能网关集中定义并整合智能家庭网络的所有安全和权限策略,使得用户的智能家居设备更具安全性。
腾讯兼容OIC,与英特尔共创智能家居生态圈
开放互联联盟(The Open Interconnect Consortium,简称OIC)是由英特尔等业界多家主流厂商共同成立的一个智能家居设备标准联盟,旨在为家居设备之间的通讯建立一个标准方式。OIC标准无缝支持Wi-Fi, Bluetooth, ZigBee等多种主流网络协议,可无缝地接入基于这些网络协议的智能设备,支持各种基于x86或ARM的嵌入式操作系统。使用OIC标准的产品支持一套通用的API标准,使用单一的用户界面管理上面所有各种类型的智能设备产品。
腾讯QQ物联兼容OIC标准,并在QQ物联SDK中无缝集成英特尔智能硬件终端及智能网关,通过QQ,用户可以控制所有支持OIC标准的智能设备的连接。同时,也可以利用OIC丰富的扩展能力,将不支持OIC标准的设备或产品通过扩展接口轻松接入。
英特尔与腾讯目前也正在积极展开智能楼宇端到端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合作。未来,英特尔仍将继续丰富、完善智能家居产品线及解决方案,充分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实现智能家庭行业的快速发展,并积极打造智能家庭生态圈,为消费者能够实现对未来家庭生活的一切想象。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临近年底,苹果公布了2024年App Store热门应用和游戏榜单,Temu再次成为美国下载量最多的免费应用。
云基础设施市场现在已经非常庞大,很难再有大的变化。但是,因为人们可以轻松地关闭服务器、存储和网络——就像开启它们那样,预测全球云基础设施开支可能非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