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DNet至顶网服务器频道 03月20日 新闻消息:近日,微软在深圳举办的Windows 硬件工程产业创新峰会(WinHEC)上宣布,全新的Windows 10将于今夏全球正式发布。Windows 10的发布将带来一系列软硬件行业的变化,在技术层面不可忽视的一点则是将随Windows 10一同发布的DirectX 12,它将全面解放处理器和显卡的潜能,无论对于游戏开发者还是玩家来说,都将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而在这一变化浪潮中,AMD凭借Radeon显卡的技术领先优势,已经取得了先机。
在WinHEC技术分会场,AMD技术专家详细介绍了AMD Radeon显卡在DirectX12时代的领先优势。首先现在的游戏发展遇到了一些瓶颈,比如CPU的性能提升赶不上显卡,老的API阻碍了游戏特效等,迫切需要新的API进一步拓宽发展前景。
随着现在多核处理器早已普及,但CPU与GPU之间的运算效率提升之缓慢让人沮丧,在DirectX 11时代,多核的CPU的低效严重制约着硬件性能发挥,而在DirectX 12中,这一现象得到改变,DirectX 12大提高了多线程效率,微软称DirectX 12对多核心CPU的利用几乎是完美线性增长的。
DirectX 11和DirectX 12中处理器多线程效率提升对比
AMD在DirectX 12中的出色表现得益于DirectX 12对多核CPU多线程处理能力的提升,同时CPU与GPU的交互效率也更高,GPU自身的执行效率也有极大提升。GPU当中负责物理模拟、光照计算以及显存操作的单元,在DirectX 12中可以同时进行,相比DirectX 11中的顺序执行,效率提升明显。
除了多线程效率的大幅度提升,DirectX12还有很多的潜在优势,比如更高的帧速率、更平滑的游戏体验、对GPU硬件的利用更有效率以及减少系统能耗等等:
从下面的测试对比可以看到DirectX12比DirectX11能效比有了飞跃式的提升:
DirectX 12相比DirectX 11多核心能效提升(A10-7850K提升多达469%)
DirectX12在实际游戏中表现如何呢?AMD在WinHEC现场的演示展现了DirectX12游戏性能上的优势。在全新RTS大作《奇点灰烬(Ashes of the Singularity)》的现场演示中,在配备AMD全新FX-8350处理器和AMD Radeon R9 290X显卡的同一系统配置下,基于DirectX 11 运行奇点灰烬游戏和基于DirectX 12 运行,性能差距明显,尤其是当游戏画面和人物复杂性和细节增加的时候,DirectX 11明显出现了卡顿,掉帧40%左右,而运行DirectX12则非常流畅应对自如。
DirectX12 不光对游戏业界、开发者是极大利好,对于游戏玩家来说也将带来很多的好处,比如更高的FPS让游戏更流畅,更好的能效可以让PC系统更省电更安静等等:
从技术角度来看,DirectX 12凭借更低层的API,更高效的CPU多线程效率和GPU管线执行效率,将更好的融合CPU和GPU游戏性能,我们可以明显看到AMD在DirectX 12中的领先优势。现在要做的就是:坐等Windows 10发布吧!当然,想尝鲜的也可以先下载Windows 10 tech preview 9926版本,已经支持DirectX 12了。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卡内基梅隆大学发布了他们的一项最新研究,他们对20多个开源推理模型进行了后训练,涵盖数学推理、科学问答、代码生成、指令遵循等多个维度,最终发现,数学能力优异的模型,在其他任务上表现平平,甚至还不如未加强数学推理能力的原始模型
Skywork AI推出的第二代多模态推理模型R1V2,通过创新的混合强化学习方法,成功解决了AI"慢思考"策略在视觉推理中的挑战。该模型在保持强大推理能力的同时有效控制视觉幻觉,在多项权威测试中超越同类开源模型,某些指标甚至媲美商业产品,为开源AI发展树立了新标杆。
Meta正在建设名为Hyperion的数据中心,预计提供5千兆瓦算力支持其AI实验室。该项目占地面积足以覆盖曼哈顿大部分区域,位于路易斯安那州东北部,将在数年内扩展至5GW规模。此外,Meta还计划在2026年启用1GW的Prometheus超级集群。这些项目旨在提升Meta在AI竞赛中对抗OpenAI和谷歌的竞争力,但也将消耗大量电力和水资源。
这项由北京大学等多所高校联合完成的研究,首次对OpenAI GPT-4o的图像生成能力进行了全面评估。研究团队设计了名为GPT-ImgEval的综合测试体系,从文本转图像、图像编辑和知识驱动创作三个维度评估GPT-4o,发现其在所有测试中都显著超越现有方法。研究还通过技术分析推断GPT-4o采用了自回归与扩散相结合的混合架构,并发现其生成图像仍可被现有检测工具有效识别,为AI图像生成领域提供了重要的评估基准和技术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