扪心自问,最近工作是不是越来越“癫”了?
写个方案,AI能给你一键生成初稿;搞个设计,AI分分钟出好几版风格;连开会纪要,AI都能给你总结得明明白白。AI在就像个自带“外挂”的“龙傲天”同事,超级能打,也超级能“卷”。
这正是我们当下正在经历的“新工作时代”。有人觉得爽翻了,从此告别重复劳动,专注于更酷的事儿;也有人心里犯嘀咕,担心自己被AI取代,最后走向“栓Q”。
AI正在以我们无法想象的速度,模糊着人与机器的边界。在提高效率的同时,那些我们曾经“吃老本”的知识和经验,在AI面前,正在变得“不值钱”。
矛盾的背后,一个“灵魂拷问”也随之而来:当AI越来越能干,越来越“懂”你,甚至比你还“懂”的时候,这对“人机CP”的交际舞,到底谁站“C位”?
9月13日,在PEC 2025 暨第二届AI创新者大会上,一场关于未来的硬核对话,即将上演!
这一次,我们把这个“烫手山芋”搬上舞台!聚焦“新工作时代:AI 工作流由谁主导?”话题,由PEC China 发起人、微软 MVP、软积木 CEO 刘海峰携手——百度智能云渠道生态总经理张龙、中国联通智慧足迹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王旭阳、NVIDIA企业级软件生态负责人张海军、百望股份数字经济与金融科技研究院院长李国平、华硕电脑AIoT战略合作伙伴总监蔡裕正,一起聊透 AI 新工作时代的规则与机会!
别再当吃瓜群众了,你也是这场巨变的一部分!参与会议,听听大佬们怎么说,也想想你自己的答案。
9月13日,来现场,我们一起搞事!
以下为本届大会具体议程: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微软与Anthropic达成合作协议,为Microsoft 365 Copilot用户提供Claude AI引擎选项。商业版Frontier Copilot用户可选择Claude Opus 4.1和Sonnet 4等模型,但需管理员权限。这标志着微软正在超越OpenAI,采用更开放的AI代理方式。微软已在Visual Studio中集成Claude,并在Azure中加入Grok AI。微软AI CEO表示,公司将基于他人最佳技术构建应用,而非追求AI领导地位。
哥本哈根大学等机构研究发现,主流视觉语言模型在将图像转换为文字描述时会丢失40%-90%的视觉信息。研究开发了两种创新方法来量化这种信息丢失:邻居关系分析和嵌入重建技术。实验表明信息丢失直接影响AI的检索和问答性能,研究还实现了丢失区域的精确可视化,为优化AI视觉系统提供了重要工具。
OpenAI发布ChatGPT脉冲功能,这一推送特性可根据用户聊天历史自动生成个性化每日更新。该功能目前向Pro订阅用户开放,通过分析用户聊天记录、偏好设置以及Gmail和谷歌日历连接,AI模型在夜间进行研究,次日清晨以卡片形式推送相关信息。用户可通过点赞或踩的方式提供反馈。这标志着OpenAI向主动式AI助手转变的重要一步。
阿联酋研究团队创建了PersonaX数据库,包含超过1.3万人的多模态性格分析数据。通过整合面部照片、背景信息和AI生成的行为特征描述,研究首次实现了大规模的跨模态性格分析。团队开发的双层分析框架不仅能发现统计关联,还能揭示深层因果关系,为理解人类性格特征提供了全新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