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0日,GSMA于北京举行GSMA Post-MWC思享汇,汇聚产业领袖,分享MWC最新洞察。活动同期,GSMA发布了《中国移动经济发展2025》报告。报告预测,到2030年,移动技术与数字化转型将为中国经济贡献2万亿美元,约占中国GDP总量的8.3%。5G及其生态系统将全面惠及中国经济千行百业,其中,制造业在2万亿美元的贡献更将高达40%。
将于6月举行的MWC上海也成为此次GSMA Post-MWC思享汇的焦点之一。人工智能、5G和物联网将是本届MWC上海的核心议题。继MWC巴塞罗那成功举办后,本届MWC上海将于6月18日至20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及浦东嘉里大酒店举行。
在GSMA Post-MWC思享汇活动的媒体见面会上,GSMA会长白德伟(Vivek Badrinath)、首席营销官Lara Dewar以及首席执行官洪曜庄(John Hoffman)共同分享了MWC巴塞罗那的洞见,并预告了MWC上海盛会的亮点。GSMA全球管理层还专程跨界造访了字节跳动、科大讯飞、京东、联想、小米等非电信领域的中国领先科技企业,就产业合作及MWC上海筹备进展等合作议题展开深入交流。此外,GSMA首席营销官Lara Dewar还于4月8日在北京主持了GSMA"科技女性"主题晚宴。
GSMA会长白德伟(Vivek Badrinath)表示:“中国正持续向世界证明,5G服务、移动创新、人工智能和数字服务等前沿科技如何真正转化为社会经济贡献。如今,5G已占据中国移动连接总量的半数以上,成为移动产业对中国GDP万亿级美元贡献的基石。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中国的运营商正将AI打造为跨行业智能解决方案的核心引擎。我很高兴能够亲自体验,亲眼见证这些技术如何开启新可能、重塑商业模式、提升生活品质。我期待在今年的MWC上海期间,见证全球合作与创新如何加速绘就数字互联的未来蓝图。”
《中国移动经济发展2025》报告核心洞察:
GSMA大中华区总裁斯寒表示:“很高兴本周在北京接待我们的新任会长及全球领导层团队,并在Post-MWC思享汇中与行业领袖们共聚一堂。这再次彰显了GSMA始终如一的使命——联结整个移动生态系统,共促创新、协作与互联互通。MWC上海也即将拉开帷幕,这一平台将助力中国及全球科技领军企业深化合作、加强交流,展示5G与人工智能领域的突破性创新,携手探索全球科技发展新方向。"
MWC25上海——人工智能、API、初创企业、政策发展
毫无疑问,即将回归的MWC上海也成为本次GSMA Post-MWC思享汇的焦点之一。这场盛会将全球创新者与中国科技生态汇聚一堂,聚焦"5G融合、人工智能+、行业互联、赋能互联"四大主题,打造包含主题演讲、专题论坛、创新发布在内的多维矩阵。
产业先锋与思想领袖将齐聚GSMA主题峰会,围绕人工智能、5G和API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度探讨。大会设置多个主题峰会,包括代理式人工智能峰会、人工智能赋能电信峰会、人工智能终端峰会、5G商业峰会、GSMA Open Gateway峰会、卫星和非地面网络峰会、智能制造峰会、可持续发展峰会等。
GSMA政策领袖论坛也将首次登陆MWC上海。这一邀请制的高端论坛将汇聚全球政策制定者与行业领袖,共同探讨当前国际政策与监管环境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剖析移动行业在推动数字化转型中的关键作用,以此应对挑战、并把握机遇。
4YFN创新系列活动将以全新面貌重返MWC上海展N3馆,汇聚初创企业、投资者与企业领袖,共同推动创业生态圈的创新与投资。
高端物联网产业展示平台IOTE今年将首次登陆MWC上海展。IOTE设置在N5馆,重点聚焦RFID、传感、边缘计算及物联网云平台等领域。
GSMA Open Gateway倡议也将是大会的焦点之一——该倡议为全球移动连接和创新树立了新标杆。大中华区14家移动运营商已全部签约并落地关键API接口。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通过 GSMA Open Gateway 倡议首次实现了跨网 5G 按需质量 (QoD) 集成。继此里程碑之后,中国三大移动运营商将陆续推出更多基于 GSMA Open Gateway 倡议的 API,例如反欺诈服务等。GSMA诚邀更多生态伙伴加入该倡议,共同探索人工智能与垂直行业的融合创新及跨行业商业模式。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OpenAI和微软宣布签署一项非约束性谅解备忘录,修订双方合作关系。随着两家公司在AI市场竞争客户并寻求新的基础设施合作伙伴,其关系日趋复杂。该协议涉及OpenAI从非营利组织向营利实体的重组计划,需要微软这一最大投资者的批准。双方表示将积极制定最终合同条款,共同致力于为所有人提供最佳AI工具。
中山大学团队针对OpenAI O1等长思考推理模型存在的"长度不和谐"问题,提出了O1-Pruner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长度-和谐奖励机制和强化学习训练,成功将模型推理长度缩短30-40%,同时保持甚至提升准确率,显著降低了推理时间和计算成本,为高效AI推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中国科技企业发布了名为R1的人形机器人,直接对标特斯拉的Optimus机器人产品。这款新型机器人代表了中国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领域的最新突破,展现出与国际巨头竞争的实力。R1机器人的推出标志着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上海AI实验室研究团队深入调查了12种先进视觉语言模型在自动驾驶场景中的真实表现,发现这些AI系统经常在缺乏真实视觉理解的情况下生成看似合理的驾驶解释。通过DriveBench测试平台的全面评估,研究揭示了现有评估方法的重大缺陷,并为开发更可靠的AI驾驶系统提供了重要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