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2024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WICV)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隆重开幕,辉羲智能于大会现场发布了首款高性能智能驾驶芯片——光至R1。作为一款基于7nm车规级工艺的高阶智能驾驶芯片,光至R1在架构创新、产品性能和行业应用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为推动自动驾驶和智能化应用提供了强大算力支持和解决方案,加速智能驾驶技术的规模化落地。
辉羲智能创始人兼CEO徐宁仪表示:“光至R1的诞生标志着我们在智能驾驶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我们的目标是让光至R1成为国内量产上车速度最快的大算力智驾芯片,并且是行业内最好用的智驾芯片。”
光至R1芯片集成了450亿个晶体管,具备8核SIMT架构,提供大于500 TOPS的深度学习算力和超过420kDMIPS的CPU算力,内置24颗Arm Cortex-A78AE核,更是目前业内领先。通过自研的图灵完备指令集,光至R1能够全面支持高阶算法和快速技术迭代,为智能驾驶和机器人等具身智能应用提供强大支持。
辉羲智能还推出了高阶城区无图自动驾驶参考解决方案RINA。该方案无需依赖高精地图,支持端到端动态感知与路径规划,实现60%的算力裕量,在整体系统层面降低了40%的成本,帮助客户在30天内完成算法迁移,并在12个月内实现量产交付,展现了辉羲智能的快速响应能力和高效技术交付能力。
自2022年成立以来,辉羲智能不断突破汽车芯片领域的技术壁垒,展现了中国企业在高端芯片研发上的“中国加速度”。公司在成立一年内完成ISO 26262 ASIL-D功能安全流程认证,并一次性通过了ASPICE CL2软件开发认证,确保软硬件开发体系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今年9月,公司首款芯片成功完成流片并点亮,标志着其研发能力的重大里程碑。
目前,辉羲智能已获得亦庄产投、蔚来、小米、经纬恒润等多家产业巨头和投资机构的支持,并与主机厂建立了紧密合作。公司计划于2025年与一家国际汽车品牌合作推出搭载光至R1的量产车型,为中国智能驾驶产业的发展树立新的标杆。
在全球产业链重构的背景下,中国本土科技人才正引领新一轮的科技创新浪潮。辉羲智能的创始团队由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科研人才组成,拥有深厚的行业经验与国际化视野。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董扬在致辞中表示:“中国汽车芯片产业正迎来蓬勃发展的春天,未来15年中国汽车芯片将像如今的动力电池一样,在全球市场上占据重要的位置。芯片开发需要上下游企业的紧密联动,相信辉羲智能会有非常好的市场前景,相信中国汽车芯片有非常辉煌的未来。”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Meta 推出“Llama for Startups”计划,为在美初创企业提供直接支持与资金,助力开发生成式 AI 应用;同时,Meta在 Llama 模型研发中面临竞争与挑战,努力推动 AI 业务增长。
奥兰多魔术队与SAS达成战略合作,借助SAS Viya平台,通过数据和AI技术全方位提升球迷现场及数字化体验,同时优化票务预测与运营管理。
本文讨论了 MCP、ACP 与 Agent2Agent 三项协议如何助力 AI 系统的互联互通,降低整合复杂性,推动从试验向实用化转型。
DataCore 通过收购专注边缘及分支办公室超融合基础设施(HCI)的 StarWind,结合强大软件优势和虚拟 SAN 技术,旨在为分布式网络提供更灵活、经济和高效的存储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