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数字中国万里行”探访业内首个成功部署的存算一栈式液冷数据中心——华南理工大学液冷数据中心。这是“万里行”活动继重庆、青岛之后的第三站,由华南理工大学副首席信息官兼网信办主任陆以勤,信息网络工程研究中心(信息化办公室)数据与计算中心主任黄建波,及曙光存储产品事业部总监石静带领多家媒体共同探访。
解难题,液冷存储成关键
作为国家985和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华南理工大学建有29个国家级科研平台、231个部省级科研平台,数量位居广东高校首位。该校数据中心广泛承载着科研平台和智慧校园等业务,为国家科研项目和在校超10万名师生提供密集的数据计算资源。
陆以勤介绍到:“寻求性能、质量、绿色环保与成本之间的平衡成为数据中心面临的最大难题”。黄建波则表示:“学校数据中心首先面临的硬性指标,就是将PUE值降低为1.2。”
在数据中心的低能耗发展趋势下,“解决难题不能只关注服务器,存储已成为降低能耗的关键突破口”,石静认为。IDC《液冷数据中心白皮书》也指出,存储器作为耗能大户,在数据中心IT系统能耗占比将超过35%,仅次于服务器能耗。而液冷凭借低耗能、高空间利用、高可维护性的特性,成为数据中心新一代制冷方式。
树样板,全栈液冷指方向
曙光存储携高密度液冷ParaStor存储系统,基本为华南理工大学实现了全栈式液冷数据中心建设,直接扩展近25PB存储空间,最高可使数据中心能耗降低30%。“测试显示,存算一栈式液冷数据中心部署后,PUE值可降至1.2以下”,石静表示。
目前,曙光存储在华南理工大学部署的液冷存储系统成为业内首个成功部署的案例,《液冷数据中心白皮书》亦将此案例收录其中,并表示,曙光存储结合扎实的存储技术积累和领先的液冷技术,率先推出的业界首款液冷存储系统,成为补齐全栈式液冷数据中心的重要一环。
除了强大的技术背景,曙光存储还拥有液冷配套基础设施、存储硬件设计和软件系统研制的完善生态体系,可实现软硬件深度契合、简化部署、高效运维,为用户大规模液冷存储系统部署,提供可靠的服务保障。
而此次华南理工大学存算一栈式液冷数据中心的成功落地和应用,不仅为科研教育的绿色数字化建设提供了样板案例,也为AI、运营商、科教等高耗能行业与应用场景带来新的解决方案,助力千行百业可持续发展。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Meta 推出“Llama for Startups”计划,为在美初创企业提供直接支持与资金,助力开发生成式 AI 应用;同时,Meta在 Llama 模型研发中面临竞争与挑战,努力推动 AI 业务增长。
奥兰多魔术队与SAS达成战略合作,借助SAS Viya平台,通过数据和AI技术全方位提升球迷现场及数字化体验,同时优化票务预测与运营管理。
本文讨论了 MCP、ACP 与 Agent2Agent 三项协议如何助力 AI 系统的互联互通,降低整合复杂性,推动从试验向实用化转型。
DataCore 通过收购专注边缘及分支办公室超融合基础设施(HCI)的 StarWind,结合强大软件优势和虚拟 SAN 技术,旨在为分布式网络提供更灵活、经济和高效的存储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