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巨人在IBM Cloud中构建起Vela超级计算机,旨在帮助科学家创建并优化新的AI模型。
AI技术离不开强大的性能基础。IBM AI Research一直在研究新的数字与模拟处理器技术,希望借此加速AI处理速度。此次,蓝色巨人宣布在IBM Cloud中构建了一套包含60个机架的大型AI超级计算机,专门支持内部科学家和工程师。这项投资再次证实了AI技术对于研究企业的重要意义。可以想见,IBM未来可能会利用ChatGPT这类工具帮助客户群体、提升服务产品的运行效率。
IBM研究院表示,他们已经在华盛顿特区的IBM Cloud基础设施内部署了一台包含60个机架的超级计算机,专门用于支持基础模型方面的研究。每个节点包含8个英伟达A100 GPU和80 GB HMB。IBM拒绝透露各机架安装有多少个节点,但可以肯定的是蓝色巨人这次是砸下了重金。有趣的是,IBM并没有使用HPC中常见的高成本网络互连,而是轻松通过100 Gb以太网卡承载了各节点间的通信。
Vela超级计算机目前仅供IBM研究院的内部团队成员使用。
IBM还决定设计一个基于虚拟机的集群接口,而没有采用性能水平更高的裸机配置。IBM在博文中解释道,“我们也曾思考,到底要如何在虚拟机内部实现相当于裸机的性能?经过大量研究和发现,我们设计出一种方法,将节点上的所有功能(GPU、CPU、网络和存储)都公开到虚拟机内,这样就能让虚拟化的资源开销低于5%。根据我们无意间了解到的行业情况,这已经是最低水平了。”Vela还被原生集成至IBM Cloud的VPC环境当中,因此AI工作负载可以直接与当前200多种IBM Cloud服务随意对接。
IBM研究人员正在使用这套云端超级计算机,深入探究基础模型的执行和行为方式。最近一段时间,大语言模型已经一次又一次撼动整个行业。OpenAI打造的ChatGPT甚至在很多人眼中成为了AI版本的“iPhone时刻”。这类模型不需要监督,但却要耗费海量算力。例如,由微软Azure托管的OpenAI超级计算机就搭载10000个英伟达GPU。
IBM正使用开源“RAY”处理数据并验证基础模型。
IBM目前正倾注心力,希望帮客户建立起亲自使用这些模型的能力。除了需要占用大量资源的训练环节之外,整体流程中的数据准备、模型调整和推理处理等工作,也都拉高了客户的理解和实施门槛。
IBM关注整个工作流程,希望帮助客户为基础模型的全面普及做好准备。
从下图可以看到,IBM的目标是对特定模型版本进行定制,确保其满足特定业务需求,并将基础模型托管在云端。ChatGPT采用的是GPT3,这套模型自2021年之后就没有重新训练过了。IBM能不能找到可靠的模型更新或定制方法,又回避成本可能高达数百万美元的重新训练?看来蓝色巨人对自己很有信心。
在无监督情况下训练的基础模型,可以针对特定工作负载进行微调。
我们最初听说IBM AI Research时,就对他们在实验室中使用的低精度数字AI处理器,以及用于推理/训练的模拟计算基础研究印象深刻。到现在,我们才真正理解该部门关注此类技术的根本原因:基础模型就是未来,IBM希望引领自己的客户群体在充分的准备之下,大规模拥抱和部署这些模型——可能是客户的本地基础设施中,也可以在IBM Cloud或者其他公有云上。总之,在这个AI模型为王的新时代,IBM表示自己必须占据一席之地。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Gartner预测,到2030年所有IT工作都将涉及AI技术的使用,这与目前81%的IT工作不使用AI形成鲜明对比。届时25%的IT工作将完全由机器人执行,75%由人类在AI辅助下完成。尽管AI将取代部分入门级IT职位,但Gartner认为不会出现大规模失业潮,目前仅1%的失业由AI造成。研究显示65%的公司在AI投资上亏损,而世界经济论坛预计AI到2030年创造的就业机会将比消除的多7800万个。
CORA是微软研究院与谷歌研究团队联合开发的突破性AI视觉模型,发表于2023年CVPR会议。它通过创新的"区域提示"和"锚点预匹配"技术,成功解决了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大挑战——开放词汇目标检测。CORA能够识别训练数据中从未出现过的物体类别,就像人类能够举一反三一样。在LVIS数据集测试中,CORA的性能比现有最佳方法提高了4.6个百分点,尤其在稀有类别识别上表现突出。这一技术有望广泛应用于自动驾驶、零售、安防和辅助技术等多个领域。
人工智能正从软件故事转向AI工厂基础,芯片、数据管道和网络协同工作形成数字化生产系统。这种新兴模式重新定义了性能衡量标准和跨行业价值创造方式。AI工厂将定制半导体、低延迟结构和大规模数据仪器整合为实时反馈循环,产生竞争优势。博通、英伟达和IBM正在引领这一转变,通过长期定制芯片合同和企业遥测技术,将传统体验转化为活跃的数字生态系统。
中国电信研究院联合重庆大学、北航发布T2R-bench基准,首次系统评估AI从工业表格生成专业报告的能力。研究涵盖457个真实工业表格,测试25个主流AI模型,发现最强模型得分仅62.71%,远低于人类专家96.52%。揭示AI在处理复杂结构表格、超大规模数据时存在数字计算错误、信息遗漏等关键缺陷,为AI数据分析技术改进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