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出现了爆炸式增长,这意味着未来存储乃至数据基础设施将会迎来一个关键的重构期。在此背景下,2022年1月,中国电子云正式发布了首款自研分布式存储产品CeaStor(仓海存储),满足用户对于上云的基础设施需求,助力用户夯实数据底座、挖掘数据价值、释放数据潜能。
近日,在以“至信铸云、守正创新”为主题的2022中国电子云峰会上,中国电子云使用一套三节点CeaStor 18116E全闪分布式存储集群环境进行了深度性能测试演示,结果显示:在测试模型8KB小块随机7:3混合读写场景中,这套存储性能结果值超过150万IOPS;在测试模型8KB小块 100%随机读场景中,性能结果平均值高达300万IOPS,峰值达到了360.70万IOPS。
对比业界高端集中式全闪的最好性能,中国电子云CeaStor 18116E所展现的性能是它的2.3倍。这意味着中国电子云CeaStor 18116E可以轻松应对金融核心数据库、政府财税数据库、医疗HIS数据库、制造业MES数据库等业界最核心关键数据库的极致性能要求。
和业界主流分布式存储产品相比,在相同的测试配置和测试用例下,CeaStor存储的性能表现是友商性能的2倍,相当于业界主流分布式存储1小时处理量,CeaStor 18116E 仅需 30分钟;CeaStor存储在提供领先的性能同时也降低了用户的成本,在8KB小块随机7:3混合读写场景提供150万IOPS时,业界主流分布式存储大概需要250万人民币,而CeaStor存储仅需120万,用户TCO下降50%左右。
仓海CeaStor 18116E存储有如此强劲的性能得益于两个硬核技术:第一,全栈全闪化设计;第二,自研“磐石引擎”加速。
全栈全闪化设计:采用“CPU直通架构+SCM持久内存+NVMe SSD+低时延RDMA网络+端到端NVMe协议”五位硬核技术于一体,构建全栈全闪化分布式存储硬件架构。
中国电子云舒坦表示,仓海存储在软件层面进行业务模型转化,数据的存储是以大块顺序的方式写入,这对QLC非常友好,不会出现频繁擦除、大量的垃圾回收和无效的数据搬移,确保QLC满足企业级应用,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更有保障。
另外在纠删码方面,仓海存储CeaStor会通过智能缓存技术,将数据进行合并和重定向写入,在性能表现方面更加出色。
“磐石引擎”:在存储软件栈层面,通过自研“磐石引擎”实现全用户态设计、CPU资源无锁化、轻量级协程模型、介质资源无锁化、大IO直通小IO聚合、智能缓存预读,驱动基础硬件永续加速。
多举措拓展存储赛道
中国电子云朱国平告诉记者,中国电子云对存储行业非常重视,一方面是数据越来越多,存储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存储的市场容量非常大,所有的计算场景都离不开存储;一方面是成熟的团队人员,具备十几年以上的存储研发经验;对于中国电子集团来说,存储也是非常重要的赛道,可以与计算、软件等进行有效整合。
谈及自身的优势,朱国平说,云和存储是中国电子云的两个主业,存储是竞争激烈的红海市场,作为后来者,中国电子云的优势是没有历史包袱。另外,中国电子云进行诸多技术创新,比如最新的存储介质、自研软件等,支持全用户态协议栈,无限压低时延;并支持端到端NVME协议,通过RDMA智能加速充分发挥硬件能力。
仓海存储CeaStor生于云,服务于云,是真正的云原生存储系统。所谓“生于云”指的是中国电子云CeaStor存储基于云原生技术打造,支持微服务架构、容器化部署、具备持续集成能力,而“服务于云”是中国电子云CeaStor存储能够通过提供申明式弹性存储服务,以及深度集成的CSI接口,由此帮助用户实现高度自动化运维以及存储的“敏捷开发、敏捷发布”。在此基础上,中国电子云CeaStor存储还通过软件定义SSD,实现延长磁盘寿命,提高磁盘读写能力,并降低关键业务读写时延。
”仓海存储CeaStor打造云服务的使用体验,一套代码面对不同场景的客户,开发体验、运维体验上是一样的。“朱国平说。
如今存储和数据安全对于业务运行至关重要,仓海存储CeaStor支持国密算法,具备PKS原生安全、云原生安全和合规安全,具有安全为先、一数多用等特点,能够实现“故障无感知”和“多重数据保护”。其中,“故障无感知”指的是中国电子云CeaStor存储通过持续保持数据冗余,能够确保“数据不丢失”;极致的重构性能,能够让数据实现快速恢复;快速的业务切换能力,也能确保存储服务“永远在线”。在“多重数据保护”能力方面,中国电子云CeaStor存储支持无损快照、多副本和纠删码,具有异地容灾等多种冗余保护措施,能够为用户提供端到端和多层级的数据保护和容灾功能,进一步实现了用户数据存储的极致可靠。
舒坦表示,对于存储而言,安全、可靠、成本、丰富的特性,还有容灾能力,都是关键要素。在成本方面,仓海存储CeaStor实现了协议融合的互通,同一份数据你可以用不同的协议来进行访问,用户存储成本就会变得更低。仓海存储CeaStor还通过分级存储,将低价值的数据放到低成本的存储计算里面,进一步降低用户的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磐石架构设计的中国电子云CeaStor存储将会提供丰富的“线上”和“线下”产品,其中“线上”存储包括云盘、对象、文件存储和大数据服务;而“线下”存储将包括为用户提供低成本、大容量的海量存储产品CeaStor 16000系列混闪存储和高性能的存储产品CeaStor 18000系列全闪存储以及SDS产品(软件定义存储)。
在产品落地方面,面对不同的客户需求,中国电子云采用了不同的交付方式。中国电子云陈侃表示,云和存储是两条独立的产品线,但是同时云又是存储的一种应用场景,前端项目以云为主导进行交付运维。而对于私有部署模式,则是存储单独拓展。
从这种模式看,中国电子云CeaStor存储既能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特差异化优势,又能与其他产品线产生协同效应,从而产生更大的市场爆发力。
展望未来,中国电子云将不断夯实自主创新能力,为国家安全稳定,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高安全数字基础设施,提供支撑力量。并不断团结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一起打造可靠设备,发展可靠技术,成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可靠力量。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最新数据显示,Windows 11市场份额已达50.24%,首次超越Windows 10的46.84%。这一转变主要源于Windows 10即将于2025年10月14日结束支持,企业用户加速迁移。一年前Windows 10份额还高达66.04%,而Windows 11仅为29.75%。企业多采用分批迁移策略,部分选择付费延长支持或转向Windows 365。硬件销售受限,AI PC等高端产品销量平平,市场份额提升更多来自系统升级而非新设备采购。
清华大学团队开发出LangScene-X系统,仅需两张照片就能重建完整的3D语言场景。该系统通过TriMap视频扩散模型生成RGB图像、法线图和语义图,配合语言量化压缩器实现高效特征处理,最终构建可进行自然语言查询的三维空间。实验显示其准确率比现有方法提高10-30%,为VR/AR、机器人导航、智能搜索等应用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
新一代液态基础模型突破传统变换器架构,能耗降低10-20倍,可直接在手机等边缘设备运行。该技术基于线虫大脑结构开发,支持离线运行,无需云服务和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在性能基准测试中已超越同等规模的Meta Llama和微软Phi模型,为企业级应用和边缘计算提供低成本、高性能解决方案,在隐私保护、安全性和低延迟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IntelliGen AI推出IntFold可控蛋白质结构预测模型,不仅达到AlphaFold 3同等精度,更具备独特的"可控性"特征。该系统能根据需求定制预测特定蛋白质状态,在药物结合亲和力预测等关键应用中表现突出。通过模块化适配器设计,IntFold可高效适应不同任务而无需重新训练,为精准医学和药物发现开辟了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