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5日,由中国电子学会主办的“绿色数据中心先进适用技术应用经验交流会”以线上形式召开。本次会议以“绿色低碳,节能先行”为主题,重点聚焦绿色数据中心先进适用技术产品的宣传推广,是2022年全国节能宣传周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服务进企业”系列活动之一。本次直播通过科普中国、中国电子学会视频号、光明网、抖音、微博等平台同步推出,累计观看量达300余万人次。
参会领导及嘉宾图
“在数据经济时代,随着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数字技术应用广泛普及,以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数据中心日渐成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的关键核心,并成为承载和牵动技术革新的重要底座。”中国电子学会曹学勤副秘书长在致辞中对数据中心的地位做了强调,并表示,未来3到5年仍将是数据中心的高速发展期。
但与这一行业的繁荣随之而来的,是对资源和环境造成的压力。曹学勤表示,随着“3060”双碳目标的提出,资源和环境的硬约束将越来越紧,绿色低碳、可持续已成为数据中心行业的重要发展议题。
中国电子学会副秘书长曹学勤致辞
会上,曹学勤对入围2021年度国家通信业节能技术产品目录和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名单的单位表示了祝贺。她指出,本次会议为行业提供了一个绿色数据中心的交流和技术推广平台,能够更好地让业界专家、学者共同分享,探讨绿色数据中心建设过程中的最新技术创新、优秀解决方案以及运营经验,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来共同促进数据中心的绿色发展。
在主题演讲环节,各入围企业代表与来自绿色数据中心产业链上下游、产学研用相关单位的专家汇聚在一起,分享绿色数据中心建设以及先进适用技术产品的应用经验,积极响应碳达峰和碳中和“3060”政策目标,深度探讨了高效、低碳、集约、循环的绿色低碳数据中心建设发展路径。
中国移动长三角(南京)云计算数据中心 主任 张晓艳
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典型企业方面,中国移动长三角(南京)云计算数据中心主任张晓艳主要就数据中心绿色节能技术应用展开了交流分享,张晓艳透露,中国移动长三角南京数据中心园区采用了市电直供和新型一体化电源,并应用了直流空调末端、光伏、微模块、CFD模拟以及AI节能等技术,年节电量约2000万度。
中国联通重庆市分公司 网络部副总经理 雷曦炜
中国联通重庆市分公司网络部副总经理雷曦炜,则以重庆联通水土数据中心为例,对目前采用的机房封闭冷通道、水冷系统冷冻水高水温供冷、气流组织风量联动控制等技术的应用进行了介绍,通过系列的节能措施,综合能耗下降40%。重庆联通后续将加强“数据中心与可再生能源”深度融合和“空调运行调优策略”的探索,进一步提升数据中心绿色运行效能。
中国电信云计算内蒙古分公司 运维技术总监 段陆坤
中国电信云计算内蒙古分公司运维技术总监段陆坤也分享了电信数据中心的建设概况和节能技术措施。中国电信云计算内蒙古信息园数据中心结合区域气候特点大幅利用自然冷源,积极推广240V高压直流、分布式空调等新型节能技术,并通过后期运营管理不断优化节能措施。
深圳易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刘和军
而在国内外先进适用技术企业报告中,深圳易信科技副总经理刘和军,以“间接蒸发助力数据中心碳中和”为主题,针对华南、华中、西南、西北等环境及气候,为数据中心节能降耗带来多个不同场景下的节能方案及技术。
北京中大科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创始人 赵希峰
北京中大科慧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赵希峰针对数据中心运行不安全导致的PUE难达标问题,介绍了数据中心电力管控系统的解决方案,基于生命周期管理实现数据中心的运行安全与节能降耗。
上海莫秋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联合创始人 李慧燕
上海莫秋环境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李慧燕分享了零药剂浸没式电磁波循环冷却水处理新技术,并结合案例阐述了该技术的节水节能绿色环保效果,以及对数据中心PUE的提升和节水对降低数据中心WUE的作用。
天来节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总工程师 蔡伟
此外,天来节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总工程师蔡伟展示了智能雾化技术在空调节能领域的应用,并介绍了该技术在环保喷雾降尘领域的应用前景。
浙江诺亚氟化工有限公司 含氟电子材料研究院 副院长 陈爱民
浙江诺亚氟化工有限公司电子材料研究院陈爱民副院长,代表液冷散热工质制造企业,分享了在数据中心高效节能绿色液冷散热材料上的探索。
英特尔亚太研发有限公司 首席工程师 宋川
英特尔亚太研发有限公司首席工程师宋川,围绕着数据中心运营期碳排放及实体碳排放,从芯片及系统设计、机房基础设施、运维管理、以及可循环设计等多个维度探讨了技术创新为数据中心双碳建设带来的机遇。
在增设的互动环节中,演讲嘉宾和线上观众对数据中心运行可靠性、数据中心节能、数据中心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展开深入的探讨。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Luminary Cloud宣布完成7200万美元B轮融资,专注开发"物理AI"技术。该公司云原生平台可将仿真速度提升100倍,利用物理信息模型实时预测汽车、飞机等产品性能。公司推出针对特定行业的预训练模型,包括与本田合作的汽车设计模型和与Otto航空合作的飞机开发模型。融资由西门子风投领投,将用于扩大研发团队和市场销售。
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上海AI实验室推出Dispider系统,首次实现AI视频"边看边聊"能力。通过创新的三分式架构设计,将感知、决策、反应功能独立分离,让AI能像人类一样在观看视频过程中进行实时交流,在StreamingBench测试中显著超越现有系统,为教育、娱乐、医疗、安防等领域的视频AI应用开启新可能。
伦敦量子动态科技公司宣布交付业界首台采用传统半导体制造工艺的量子计算机。该系统已安装在英国国家量子计算中心,使用标准化300毫米硅晶圆,是首台自旋量子比特计算机。系统采用CMOS技术,占地约三个19英寸服务器机架,具备数据中心友好特性。公司开发的可扩展瓦片架构支持大规模生产,未来可扩展至每个量子处理单元数百万量子比特,为商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Atla公司发布Selene Mini,这是一个仅有80亿参数的AI评估模型,却在11个基准测试中全面超越GPT-4o-mini。通过精心的数据筛选和创新训练策略,该模型不仅能准确评判文本质量,还能在医疗、金融等专业领域表现出色。研究团队将模型完全开源,为AI评估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