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今天宣布大型量子计算机开发工作取得新的里程碑进展,27量子位Falcon芯片的量子数量增加了一倍。
量子数量是衡量量子计算机性能的一项标准。Falcon芯片的量子数量为64,是IBM上一代系统的2倍。迄今为止,除了IBM之外只有一家公司的系统达到了64:霍尼韦尔的6量子位“离子阱”平台。
IBM设定的目标是至少将硬件平台的量子数量增加一倍,并在2018年和2019年成功实现了这一目标。再加上今天的公告,IBM现在可以声称自己已经连续第三年保持这种增长势头了。
IBM今年早些时候宣布对三款27量子位Falcon芯片其中一款进行升级,实现了最新的性能提升。该处理器也是IBM近年来部署的28个量子处理器中最新开发的一款处理器,是IBM正在并行研究的多个芯片设计之一。
IBM表示,通过“硬件感知”优化实现了量子数量的增加,让Falcon芯片释放更高的性能。这些优化包括对Qiskit的软件改进,Qiskit是IBM运行在量子系统上的代码编译器。此外,IBM的研究人员还开发了一种减少量子比特噪声或干扰(是导致信息丢失和量子计算速度放缓的错误来源)的技术。
此次公告最值得注意的细节之一是,IBM的优化技术可以应用于其他芯片,例如未来推出比27量子位Falcon更大的处理器中,这项技术就有助于更高性能的提升。
IBM的下一代系统已经就绪了,IBM量子计算副总裁Jay Gambetta表示,他所带领的团队正在开发一种新的、“大幅”改进的53量子位Hummingbird处理器,IBM曾在今年年初公布了一些关于该处理器的详细信息。
Gambetta在声明中补充说:“IBM所采用的全栈方法,为开发硬件感知的应用、算法和电路提供了一条创新途径。”
即使IBM等厂商近年来取得了量子技术上的进步,但大规模量子计算要变成现实,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作为此次IBM新增优化的重点之一,量子位噪声仍然量子计算技术发展的主要障碍。研究人员还试图解决其他挑战,例如减少量子芯片传输数据所需的网络线缆数据等等。
尽管如此,科学家们已经开始研究如何将量子计算应用于现实中的方法了,其中IBM量子芯片发挥了重要作用。IBM已经通过云服务的形式让研究人员可以使用该芯片,而且该服务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超过25万注册用户。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甲骨文云基础设施与xAI达成合作,OCI将为企业客户托管xAI的Grok模型。此次合作使Grok 3等模型可供以数据为中心的客户群进行训练和推理,支持Nvidia和AMD加速器。OCI采用独特的AI策略,专注于企业数据需求,保持模型和工具的不可知论立场,让生态系统合作伙伴专注于提供工具,而OCI确保体验的无摩擦、高性能和安全性。
华为诺亚实验室联合多家顶尖院校推出开源机器人编程框架Ark,通过Python优先设计和模块化架构,实现仿真与现实环境的无缝切换。该框架大幅降低机器人编程门槛,支持现代AI技术集成,为机器人学习研究提供统一平台,有望加速机器人技术普及。
量子计算何时能商用化仍是行业关注焦点。专家指出,除了逻辑量子比特和错误纠正技术,量子计算系统还面临诸多挑战:激光器缺乏相干性、稀释制冷机难以适应数据中心环境、系统可扩展性不足等硬件问题。此外,量子计算机需要达到99.999%的运行时间要求,编程易用性和与传统高性能计算的混合架构复杂性也有待解决。
网易有道研究团队开发了Confucius3-Math,这是一个专门针对中国K-12数学教育的14B参数AI模型。该模型在多项数学推理测试中表现出色,超越了许多规模更大的竞争对手,训练成本仅需2.6万美元,推理速度比DeepSeek-R1快15倍,能在消费级GPU上高效运行,旨在通过降低AI教育成本来促进教育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