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第四范式先荐举办“人工智能+新内容”论坛,并在论坛上发布《人工智能技术在内容行业的应用》调研报告,报告主要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头部内容平台的应用现状、具体应用案例以及人工智能在中长尾内容平台的应用情况。
报告发现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头部内容平台核心的中台力量,对于中长尾内容平台来说,人工智能还是奢侈品。
内容产业置身于大移动互联网浪潮中,面临着巨大的产业变革,众多头部内容平台凭借人工智能技术获得更多用户青睐,取得更大商业效益。以短视频巨头快手为例,其凭借领先的计算机视觉与深度学习能力,通过人、内容及二者互动数据的理解,形成众多优质模型;通过算法匹配,推荐给用户他们可能感兴趣的内容,实现人与内容、人与人的精准连接。截至2019年5月,快手DAU超过2亿。每日上传短视频超过1500万条,库存短视频数量超过100亿条。人工智能技术在头部内容平台有了较全面的覆盖,为整个市场带来了新的发展潜力。
该报告以生产或聚合内容的头部中部机构、平台为调研对象,包括资讯、视频、音频、数字阅读四类,采用样本调研、问卷调查、深度访谈、资料整理等方法,主要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头中部平台的应用场景、技术投入、价值收益等。
截至2019年3月,资讯、视频、音频、数字阅读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为202.7分钟,而中国网民人均单日上网时长为210分钟,网民将大量时间用于内容消费。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成为内容行业的中台力量,AI已经渗透到内容生产、内容审核、内容分发、用户互动、商业化变现等各个环节。其中,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是在内容行业应用较为广泛的三项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在内容行业的应用,大大提升了内容生产、内容审核、内容分发的效率,有效助力了内容行业的长期发展。一些案例比如3秒可以生成一篇快讯、1秒可以审核100篇稿件、用智能分发之前平台每天曝光内容5000条,用AI之后曝光内容超过120万条的对比、使用智能推荐后人均时长提升45%、点击率提升19倍,这些都是AI赋能内容带来的具体的价值和收益。
虽然人工智能已是头部内容平台的竞争利器,但在中长尾(MAU在100万-1000万之间)内容平台中的应用情况却不太乐观。 技术人才匮乏是影响这些平台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主要因素,团队中AI技术人员不足10人占到所有问卷调研对象的85.5%,鉴于此,78.5%的调研对象选择与第三方合作。
在中长尾内容平台中,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最广泛的场景是智能推荐,占比51.10%,其次为图像处理,占比25.9%。
对于中长尾内容平台来说,早日实现人工智能在商业化变现场景中的落地最为期待,占比66.10%,其次为内容审核,占比62.90%。
此外,报告还提到了内容行业商业化变现的重要途径,广告仍是变现的主要方式。
了解更多报告内容请关注先荐微信公众号。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Luminary Cloud宣布完成7200万美元B轮融资,专注开发"物理AI"技术。该公司云原生平台可将仿真速度提升100倍,利用物理信息模型实时预测汽车、飞机等产品性能。公司推出针对特定行业的预训练模型,包括与本田合作的汽车设计模型和与Otto航空合作的飞机开发模型。融资由西门子风投领投,将用于扩大研发团队和市场销售。
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上海AI实验室推出Dispider系统,首次实现AI视频"边看边聊"能力。通过创新的三分式架构设计,将感知、决策、反应功能独立分离,让AI能像人类一样在观看视频过程中进行实时交流,在StreamingBench测试中显著超越现有系统,为教育、娱乐、医疗、安防等领域的视频AI应用开启新可能。
伦敦量子动态科技公司宣布交付业界首台采用传统半导体制造工艺的量子计算机。该系统已安装在英国国家量子计算中心,使用标准化300毫米硅晶圆,是首台自旋量子比特计算机。系统采用CMOS技术,占地约三个19英寸服务器机架,具备数据中心友好特性。公司开发的可扩展瓦片架构支持大规模生产,未来可扩展至每个量子处理单元数百万量子比特,为商业化应用奠定基础。
Atla公司发布Selene Mini,这是一个仅有80亿参数的AI评估模型,却在11个基准测试中全面超越GPT-4o-mini。通过精心的数据筛选和创新训练策略,该模型不仅能准确评判文本质量,还能在医疗、金融等专业领域表现出色。研究团队将模型完全开源,为AI评估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做出贡献。